沈丽红
(桐乡市洲泉中心卫生院,浙江314513)
临终护理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沈丽红
(桐乡市洲泉中心卫生院,浙江314513)
目的探讨临终护理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9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临终护理关怀患者60例(观察组)和常规护理患者3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自尊水平、无或轻度疼痛比例、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终护理有利于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临终医护; 肿瘤; 生活质量; 临终护理; 晚期恶性肿瘤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晚期癌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基数庞大,由于长期受病情的折磨,加之价值昂贵的治疗费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承受着巨大压力,生活质量较差[1]。临终意味着死亡,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难以抗拒的一个过程。做好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终护理是最重要的。临终护理是指为生存时间仅3~6个月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干预,以减少患者的疾病症状,减轻躯体的痛苦和对死亡的恐惧,维护其做人尊严,提高患者临终期间的生活质量[2]。本院对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关怀,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和心理压力,进一步提高了其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60例晚期恶性肿瘤的患者,均实施临终护理关怀,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2~75岁,平均(51.10±11.20)岁;病程1~6年,平均(3.40±2.20)年;肿瘤类型:原发性肺癌22例,肝癌12例,胃癌23例,直肠癌3例。纳入标准:(1)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明确自身为癌症晚期,符合各类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3)均无治愈的可能,生存期仅3~6个月;(4)均知晓自身的病情;(5)无精神疾病,认知能力尚可,可配合调查;(6)无严重的心理疾病、精神疾病。排除标准:(1)未完成调查而死亡;(2)合并有精神疾病。采用同期对照的方法选取3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纳入及排除标准同观察组。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1~75岁,平均(53.50±13.20)岁;肿瘤类型:原发性肺癌14例,肝癌7例,胃癌12例,直肠癌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的治疗均采用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为主。对照组患者临终不进行特殊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临终护理关怀,具体实施方法及内容如下。
1.2.1.1 人性化的病房环境 帮助患者安排单独VIP病房,病房的设计和设施布置应尽可能体现家庭式温馨,房间内配备电视机、空调、会客厅、卫生间等,舒适、方便。病房内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床单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光线柔和自然。病室放置鲜花,消除异味。允许患者自带床被和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并且在房内悬挂照片,使患者回忆过去的美好生活,减少疾病带来的压力感[3]。护士站设有便民服务箱,为患者提供一些生活用品。合理的安排探视时间,电话铃声不可过响,工作人员避免嘈杂,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休息环境。
1.2.1.2 症状控制 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使用镇痛泵给予持续镇痛,同时根据循证护理的原则,查阅文献并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对可能出现的胃肠道症状进行控制,同时给予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失眠,预防及护理压疮等,减少患者生理上的不适。给予深静脉穿刺置管,减少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4],饮食方面注意多样化、均衡化、低脂化、易消化的原则,鼓励患者少食多餐,食物的色、香、味应符合患者口味。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
1.2.1.3 心理关怀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倾听患者诉说,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因地制宜地提供心理支持及情感、精神安慰。选择恰当的时机告知患者病情,与患者探讨“死亡”问题。让患者明白死亡是每个人最终的归宿,帮助其降低心理恐惧,建立一个积极的心态,合理地安排好有效时间。鼓励患者家属和朋友多关心患者,减少其孤独感。指导家属参与临终护理关怀计划,让他们以一个较为稳定的情绪陪伴患者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5]。临终阶段告知患者病情信息,尊重患者对临床或濒死阶段的治疗和抢救意见。
1.2.2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护理1个月后对以下指标进行比较。(1)睡眠情况:采用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评定。(2)心理状态:采用Zung编制的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2个量表均包括20个条目,分四级进行评分,总分乘以1.125,取整数为标准分。SAS评分小于50分为存在焦虑,50~<60分为轻度焦虑,60~<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SDS评分<53分为存在抑郁,53~<63分为轻度抑郁,63~<73分为中度抑郁,73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3)自尊水平:采用自尊量表(SES)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括10个条目,分四级进行评分,总分10~40分,分数越高表明自尊程度越高。(4)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共计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让患者在标有10个刻度的直线上按照自己的主观进行画线。4分及以下为轻度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正常睡眠;5~6分为中度疼痛,能忍受;7分及以上为重度疼痛,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5)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共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方面,前者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后者包括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活动。每个方面的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睡眠情况、自尊水平、疼痛程度、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1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减少,睡眠时间延长,SAS、SDS评分降低,自尊水平提高,疼痛程度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睡眠情况、自尊水平、疼痛程度、心理状态比较
2.2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护理1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s,分)
项目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活动观察组(n=60) 对照组(n=36)tP 93.12±12.32 70.95±18.50 62.31±21.39 82.21±21.32 82.70±31.29 76.60±21.03 87.25±24.32 86.72±31.59 85.32±12.36 59.30±14.53 47.23±16.24 59.72±38.65 52.64±25.32 56.90±17.38 71.25±20.37 63.54±19.23 4.87 6.53 5.36 4.59 6.87 7.91 5.52 8.63<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环境污染加重,晚期癌症患者越来越多。晚期癌症患者作为临终患者的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临床观察发现,80%~90%以上的癌症患者在临终前都处于清醒状态,该部分患者对死亡充满恐惧[6]。临终护理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医疗护理服务,其把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医护知识,将爱心与责任心融入到护理的每一项工作中,旨在使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生命得以尊重,最终能够安全、舒适、无痛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7-9]。
孙师元等[10]对34例危重患者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人文关怀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护理模式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减少了不良心理,提高了患者对住院舒适度和对医疗的满意度,是一种优于常规护理的方法。崔檬等[11]选取336例晚期癌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临终关怀,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刘妙仪[12]的研究结果显示,针对老年癌症临终患者的身心特点而实施临终关怀,能够明显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对60例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护理关怀的结果进行观察,发现其与未实施临终护理关怀的36例患者比较,其1个月后睡眠质量好,负性心理少,疼痛程度轻,自尊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一方面与临终护理关怀实施的提供周到的服务、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有助于患者安心住院休养有关;另一方面与加强了对患者癌痛、营养和不良症状的控制,尽量减少引起不适的因素,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有关。同时,心理护理中针对性的死亡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减少了患者面对死亡时的恐惧,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得到尊重,个人权利得到保证。综上所述,临终护理关怀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晚期恶性肿瘤的疼痛和负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娟丽,张静,宛春甫,等.晚期肿瘤患者疲乏与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4):615-616
[2]柯梅,刘连.临终关怀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求医问药,2012,10(5):362.
[3]郑晓莉,刘建红,汪吕慧.以“心理护理实践指南”为指导对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1,26(1):67-69.
[4]张中华,路雪芹,白琴.晚期癌症者安宁护理实施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8):1-3.
[5]杨红,韩丽沙.临终关怀护理的现状与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0,31(8):75-77.
[6]岳林,张雷.我国临终关怀的特点及其发展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7-119.
[7]王芳.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需求调查与临终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30):6386.
[8]赵兰凤.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6):311.
[9]张会琼.癌症患者的临终护理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8):295-296.
[10]孙师元,袁国莲,陈尔秀,等.危重患者终末期治疗与临终人文关怀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4):517-518.
[11]崔檬,王玉梅.临终关怀改善晚期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6):899-900.
[12]刘妙仪.老年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4):3085-308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6.048
:B
:1009-5519(2015)06-0915-03
2014-08-27
2014-10-21)
沈丽红(1969-),女,浙江桐乡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和急诊、急救抢救工作;E-mail:shenlihonga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