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_董笑妍
走出库存误区
本刊记者_董笑妍
8月已近尾声,记者在各大商场中发现,以ZARA、MANGO等为代表的国际快时尚品牌依旧在大力促销。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这些品牌的打折力度更大,打折时间也在延长。以北京为例,从6月末到8月末,快时尚品牌打折季已绵延两个月且3折等超低折所占比例不低。这不禁让人质疑,以快速反应和低库存一度成为本土服装品牌艳羡对象的国际快时尚品牌,也陷入了“库存门”?
犹记当年,快时尚所带来的快速反应模式,一度掀起本土服装品牌“零库存化”浪潮,以降低库存为目的的多种改革在各大中小型企业展开。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在前不久的采访中,珂莱蒂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金明对记者说:“当时受舆论影响,我们也曾经盲目追求产销比,甚至一度将产销比做到70%~75%。”然而,这种快速反应模式也有其弊端。金明介绍,顾客在店里经常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尺码,导致终端网络混乱。“随后我们幡然醒悟,保证一定的库存是品牌持续顺畅运作的基础,最后我们将产销比要求调回了65%。除非超高库存,否则该问题应被理智对待。”
相信曾经不止珂莱蒂尔一家品牌经历过如此波折。产品库存一直是服装品牌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现在也有很多渠道能用来消化库存,比如奥特莱斯、电商网络渠道等,但消化库存是要在第二年以后开始,当年的高库存或许并不是洪水猛兽。
反观ZARA等快时尚品牌近两年的库存逐渐提高,也可看作是随着消费理性化,国际快时尚品牌在本土市场经营状况趋于平稳的一种表现,同样无须惊讶。
当然,通过一些手段让当季产品当季消化,这是比进入打折季大批抛售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方法。比如,小批量、多波段上新,能够保证品牌对市场始终拥有敏锐触觉。而及时控制货品增减,则是对企业物流系统的考验。同样,跨季节款式混搭,也是终端降低库存的妙招,夏装与秋装的搭配能够产生全新的风格,终端店铺可以考虑不将所有秋装集中在同一区域展示。想必每家企业都有对于库存管理的心得,这一问题的解决将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