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平
我算半个北师大学生,因为入职后的国家级重点课程“儿童心理健康促进工程”的参与和学习培训,以及儿童心理学研究生学历的学习都是在那里完成的。成为北京首届十佳班主任之后参加的(首届)国家级班主任培训也是在师大的校园里,后期,国家级培训教师的许多分享与交流也是在这里完成——十多年的学习,我始终与这片校园相关,在我心里,北师大也是我的母校。
看到习主席来母校了,我心里很激动,看到习主席的讲话,虽然未能在场,但还是感到言犹在耳。
一个好老师,是应该有力量的,正如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在学生的心中,应该是最具力量的人。
力量来自理想信念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的话,论述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教师),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几千年来,我们国家的命运起起落落,东方文化的薪火明明灭灭,个人人生的道路曲曲折折。纵观历史,个人的情怀如果不是有着深切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支撑的话,那么,所谓的“梦想”与“奋斗”,或许只能是昙花一现,经不起时间的琢磨。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习主席的讲话中,首先传递着对教育人“信念的期望”,这份殷切,其中的拳拳之心无比中肯,这是一个伟大时代对于教师的首要期待。
力量来自道德情操
“德不孤,必有邻。”作为教师,我通过自己33年的一线工作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这看似是我们的努力,实际上,我们是在做着“唤醒”的工作,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属于人类的最本初的道德种子,假以时日,必然回归。德是人生的内在法则,绝不是独立无依的,德的力量有其成长的社会基础。道德,是一种正能量,是可以穿越时间的侵蚀而无损分毫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会被身边的真、善、美感动,会被平凡人默默的坚守感动,会被伟大的人物的坚忍不拔感动,我们会被纯粹的赤子之心感动,而这就是“海内知己,天涯比邻”——德的凝聚。教师真正的力量与魅力就在于此。
力量来自扎实学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写作《师说》时,正逢盛年,而这句话也成为对教师本职最广泛的诠释。“识”来自于学,学而后行,知行合一——如同集花酿蜜,熬水成珠,获得扎实的学识是真不容易的!习主席在这个期待中传递的是期望教师做终生学习者的信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精神上的更新,品德上的提高,思想上的增益,是需要如同饮食一般,日日不辍的。教师学识力量的背后是对学习的终生坚持,缺失了这样的坚持意识,我们的内在精神就会贫瘠匮乏,教育教学也就散漫无从。教师,要成为不断学习的人。
力量来自仁爱之心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面对的是莘莘学子,是童心赤子,教师是播撒信念、道德、知识种子的职业,是人类薪火传薪的天职,这份天职是由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性质而定的。
教师虽是一门职业,但是这份职业与其他职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份天职。这在许多已经成为教师或者准备成为教师的人的心中或许是估量不足、准备不够的。教师这个职业,注定了是应该有力量的,无论这个力量来自于信念、道德,还是知识,这份力量是教育者与学生互动的基本资粮,这份资粮充盈与否,决定了教育人生的幸福或者平庸。
所以,教师要心怀仁爱,对学生要有一份宽仁和包容。不是说“带着蜗牛去散步吗”,有很多时候,教师需要的是一份期待中的努力,这份努力是仁爱之心最好的呈现。
习近平主席期望教师“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他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好教师意味着“个人的幸运”“学校团队的品牌旗帜”“一个民族的未来希望”——所以,我们要努力践行师德价值核心的“四有”期望,真正做时代教育兴国的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