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卢宁 本刊记者 王舒颖
军工企业,准备好了吗?
□ 特约记者 卢宁 本刊记者 王舒颖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对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提出了具体措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国防科技工业是我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和对相关重点发展方向的明确,是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重大利好消息。
一方面,《中国制造2025》针对科技成果定价转化、军民两用技术推广应用、军民通用标准、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等制约国防科技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提出了具体措施,有助于充分调动军工企业科研人员积极性,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大力推动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成果、管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另一方面,纲要提出要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并明确了优先发展方向。同时,针对智能装备制造明确了技术推动和需求牵引的着力点,有利于军工企业理清比较优势,找准方向,迅速突破。
近年来,通过科研生产能力建设投资拉动和“数字军工”战略的实施,军工企业,尤其是承担重点军品任务的单位,在数控装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保障数字化工具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智能制造基础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管理基础,相关军工集团公司正大力推动的以流程再造、精益管理等为核心的管理变革,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按照《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相关标准进行分析,以数字化为基础的生产自动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和前期阶段,德国基本实现了3.0,现在正在从3.0向4.0发展,也就是从生产的自动化向网络智能化迈进。我国军工企业普遍处于数字化院所/工厂的不同时期,只有少部分单位已基本完成数字化院所/工厂建设,正向智慧院所/智能工厂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曾介绍,当前我国境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大量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制造工厂有三家,分别是宝马汽车沈阳铁西数字化工厂、西门子成都工厂和三一重工长沙的数字化车间。通过与这些工厂进行对标,我们可以发现,军工企业在相关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军工企业近年来在智能化装备科研生产、先进智能制造装备研究应用,比如无人装备、增材制造,航空航天等重大先进装备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增强基础技术、加强人才储备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一些军工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车间建设实践中,开发出了一批适用于军品多品种、小批量科研生产特点的数字化工具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具备了发展服务型制造业的技术基础。但我们也应该注意,一些体制、机制的深层次原因制约了军用技术向民用技术转化,产业化能力较弱带来的价格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都影响了市场化进程,导致技术优势没有及时、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
美国作为世界几大制造业强国之一,已开始将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于型号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服务保障,并通过众包设计等手段凝聚全球高端设计人员参与某型坦克重要子系统的设计工作。
目前,我国的军工企业也已经在不同层面制定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并大力推进优势特色先进装备制造和以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特别是中航工业集团,作为较早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单位,目前初步实现了全数字化样机研发,设计制造协同等先进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另外,航天科工集团相关院所正在开展智能制造云平台建设,大力推动以制造资源共享为特点的网络制造、云端制造。此外,中航工业集团、兵器工业集团也在推动复杂型号数字化协同研发设计和制造平台建设方面也已经开展了很好的实践。下一步,国防科技工业将更加开放,军工企业间、军工企业和民口单位间的跨行业、跨地域和跨专业协同也将更加便利。
受益于“数字军工”战略的推进,军工单位近年来在高端数控装备,研发、制造、试验验证和维修保障信息化数字化工具,以及企业管理信息化平台等方面得到大量投入,并形成了一定的数字化能力,逐步具备了向智能制造工厂和智慧院所建设挺进的物质基础。同时,部分军工单位通过开展数字化车间、精益管理单元等实践,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落实,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对“数字军工”战略的继续推进,军工智能制造工厂,军工智慧研究院所将逐步从概念变成现实,由车间走向工厂,由示范走向推广。
此外,自动化、数字化制造手段的推广普及和大数据、智能检测等手段的应用,将大力提高国防装备质量的可靠性,增强国防装备实战能力。但还要特别注意需要军工企业特别关注,工业互联网开发应用带来的安全隐患。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其中,要着力推进十大重点领域的发展突破,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上述十大领域,军工企业基本都有涉及,既包括军工的传统主营业务,也有推进军民融合进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民品领域。因此,《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与推进,将有力推动军工经济的发展。军工集团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个机会呢?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军工企业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用户的市场影响力,通过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产业发展联盟,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这也是纲要提出的重点之一。前面已经提到,有的军工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车间建设实践中,开发出了一批适用于军品多品种、小批量科研生产特点数字化工具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相关军工企业如果可以有效利用上述平台,大胆创新商业模式,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将非常有利于企业经济发展开拓新局面。
此外,军工企业还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做好装备制造、制造服务甚至整体能力的“出海”。不仅要依托军工制造优势和军品市场开拓带来的地区影响力,推动相关装备和制造能力的输出,也要研究如何与资源、工程建设、市场服务等上下游企业抱团出海,从而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