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的研究

2015-01-09 18:53军队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研究论证课题组
军事体育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组训全军我军

《军队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研究论证》课题组

(特种作战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关于推进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的研究

《军队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研究论证》课题组

(特种作战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依照总参军训部的通知精神,着重围绕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我军军事体育训练的现实状况、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军事体育训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的对策措施。

军事体育训练; 改革发展; 对策措施

军事体育训练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军事训练水平、增强部队战斗力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目标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军军事体育训练,切实打牢部队战斗力基础,根据总参军训部的通知精神,特种作战学院专项课题组着重围绕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我军军事体育训练的现实状况、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军事体育训练和推进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的对策措施,开展了深入研究。

1 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

我军军事体育训练一直以来受到高度重视,并得以广泛开展。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国之后,军事体育训练都与我军的全面建设和军队的职责履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在人民军队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军事体育训练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新形势下对实现党的强军目标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1战争年代的军事体育训练概况

我军是在战火中诞生、从战争中走来的英雄军队,战争年代军事体育训练作为我军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基础而倍受重视。我军创建之初,处境十分艰难,战事频繁,生活条件艰苦,且敌强我弱,武器装备落后。为了提高红军将士的身体素质,适应开展游击作战的需要,部队广泛开展军事体育训练,把军事体育训练作为有效提高红军官兵作战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使之成为当时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红军官兵经常结合练兵进行登山、打野操、武术、刺杀和摔跤等训练,这些训练在当时的游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红军的发展壮大和苏区“红色体育”的开展,我军军事体育训练已与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密切相关。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我军军事体育训练,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广泛开展。当时,毛泽东提出了“锻炼体魄,好打日本”的号召,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也大力提倡“锻炼体力,养成尚武精神”。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使我军军事体育训练的目的性得以强化,军事体育训练的作用也进一步凸显。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人民武装力量的扩大,为配合解放全中国的战略行动,我军开展了大规模的练兵运动,其中体育训练是大练兵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不仅使当时广大官兵的体能水平和军事技能得以提高,而且对磨炼官兵的意志也起到了重要作用[1]。应当说,战争年代军事体育训练作为我军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为新中国的诞生起到了奠基石的重要作用。

1.2建国之后的军事体育训练概况

开展军事体育训练既是我军长期革命战争积淀的优良传统,也是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军的使命任务之一。1950年总政治部指出:“要大力开展部队体育活动”。1952年,毛泽东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同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的总政治部报告明确把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锻炼指战员的体质作为军队训练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8月1日举办了新中国首届全军体育运动会,开创了新中国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先河。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大会,朱德还作了“锻炼自己成为铁的体质,保卫我们最可爱的国家”的题词。1953年,中央军委决定把体育列入军事训练大纲,作为人民解放军正规化训练的一个基本科目。同年,经毛泽东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创办我军专门培养体育干部的军事体育学校(1961年1月改建为解放军体育学院)。1954年,国防部下达命令,要求各军兵种健全体育机构,团以上单位配备专职体育干部。同时,颁发体育教令,组织编写教材,摄制刺杀、器械体操、田径运动、足球和早操等军教影片,下发全军指导部队体育训练和体育活动。1955年,训练总监部向全军发出了“加强部队体育训练”的指示,同时建立了管理全军体育工作的体育局。紧接着又颁发了《体育教令》《体育工作指南》和《干部战士体育训练年度规划》等文件。

这一系列的重要举措,既进一步明确了体能训练在军事训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充分表明了毛泽东和军委总部对军事体育训练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对此,新中国体育的领军人、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在1954年作了深刻的揭示:“搞好体育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一项重要物质基础,体育出战斗力。”从此,“体育出战斗力”成了军事体育训练作为我军军事训练重要组成的指导思想。我军自1956年起全面推广施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1964年,根据毛泽东提出“所有部队都要学会游泳”的号召,全军部队开展了整团、整营、整连的游泳训练;1977年,为纠正“文革”造成的部队“只搞文不搞武”的错误倾向,中央军委明确指出“加强军事体育训练,增强体质,培养和锻炼勇敢坚韧精神”;1978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提出了“人人搞体育”的号召。1994年和2006年又先后颁发了具有我军体育锻炼特色和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军人体育锻炼标准》与《军人体能标准》,体能训练已在全军普遍展开[2]。

1.3不同时期军事体育训练的主要特点

1.3.1战争年代的主要特点

一是与战争实际密切结合,军事体育训练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十分明确,“练好身体,为打胜仗”,“练好体魄,好打日本”成为了广大官兵的共识。二是与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直接相关。落后和不足的武器装备、游击战和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样式必然要求,作战主体的体能水平不仅是战斗力构成的重要因素,甚至本身也是一种战斗力。三是广大官兵军事体育训练有着高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见缝插针,开展军事体育训练和练兵活动,创造了体能与技能相融合的训练模式,为提高杀敌本领而刻苦训练成了广大官兵的自觉。由于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军事体育训练既无法规范也没有保障,但是战争年代却为我军积累了许多军事体育训练的宝贵经验:第一,为提高战斗力服务、为赢得战争服务,是军事体育训练的根本要义;第二,“野蛮体魄”、磨炼意志、培育战斗精神,是军事体育训练的思想内核;第三,从实际出发、广泛的群众性,是军事体育训练的显著特征。时至今日,这些经验依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3.2建国以来的主要特点

一是军事体育训练作为军事训练重要组成的地位和作用是明确的,军事体育训练的广泛开展是得到广大官兵的普遍认可和积极践行的。二是军事体育训练逐步走上了正规化和制度化。从“劳卫制”的推行,到《军人体育锻炼标准》和《军人体能标准》的实施;从总参训练总监部体育局的设置,到部队团以上单位配备专职体育参谋和解放军体育学校的创立,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有了管理体系和专门人才的培养机制。三是军事体育训练的改革发展既有传承也有波折。从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之前,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文化大革命”却极大地破坏和制约了军事体育训练的开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军军事体育训练迎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军官兵的军事体育训练不论在认识上还是实践上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应当说,建国以来,我军军事体育训练已走过了66年的历程,虽然潮起潮落,但总是向前发展的。面对实现“能打仗,打胜仗”强军目标的新形势,我军军事体育训练需要有更高的要求、更宽的视野和更积极的发展步伐。

2 我军军事体育训练的现实状况

自《军人体能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我军的军事体育训练已偏重于开展体能训练了,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

2.1思想认识存有偏差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战斗力生成模式也已经发生转变,人们更多地关注武器平台建设与体系对抗,对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训练的军人身体能力要求认识不足,对训练的重要性认识出现偏差。有的官兵认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体能已经不再重要”;有的官兵认为“现在武器先进了,打仗不再是累人的活了”。也有一些军事专家学者认为,现代高技术战争是信息作战,是非接触式战争,提出了“体能过时”的说法。新形势下的“体能过时”和“体能无用”认识,虽不是主流,但不能小视。可以说,部分官兵对军事斗争的身体准备认识偏差,针对准备打仗的训练自觉不够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以至于以考核为轴心的应试式体能训练成为了部分单位的常态,“以跑代训、为考而训”的现象比较多见。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客观现实。同时,军事体育训练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远滞后于作战样式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体育训练的实践创新不足,与战斗技能的结合不紧,与实战需求偏差较大。可以说,就目前而言,军事体育训练对战斗力生成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2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军事体育训练能否扎实有效地开展,不仅需要思想认识的提高,需要管理体系的建立,更需要法规制度的保证。一方面,自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撤销总部层面的体育训练管理机构以来,我军军事体育训练管理上的组织机构极不健全,特别是多数部队没有编配负责军事体育组训的干部和士官,直接制约部队军事体育训练高效、有序地开展。另一方面,我军军事体育训练的制度建设已严重滞后于训练实践,这是训练不落实、无抓手、缺规矩的根本原因。从现实看,全军军事体育训练领域的法规性文件,仅有《军人体能标准》,虽然在2009年列入了《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但是刚性约束力不强,尤其是缺乏配套的制度政策。如军事体育训练的督察制度、考核监督制度、组训岗位任职资格制度、组训人员业务培训制度、训练条件保障制度、奖惩制度等均尚未建立。制度缺失严重影响官兵军事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和质量效益。

2.3内容体系不够完善

现行《军人体能标准》与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内容分类指导针对性不强,无法覆盖各训练阶段、各军兵种和各类人员,充分反映作战任务特点的训练内容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贴近岗位任务需求的训练项目也相对欠缺,难以满足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需要。军事体育训练的根本目的是服从于战争需要、服务于作战需求,就是要确保军人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和战斗技能,以随时遂行作战任务。因此,“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部队遂行任务需要什么体能就应该练什么体能。但从目前看,训练内容不全面,重基础体能达标,轻岗位专项体能训练;重考前突击,轻平时训练;重耐力训练,轻力量素质;重长跑训练,轻速度灵敏训练;重操场训练,轻实战应用等问题已比较普遍。各单位体能训练内容大同小异,俯卧撑、仰卧起坐和长跑占去部队体能训练的大部分时间。应当指出,部队体能训练如果与寻常百姓的身体锻炼无异,体能训练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和作用。

2.4训练实施不够科学

军事体育训练,说到底是军人的身体训练。人的身体训练必须遵循和服从人体运动的生物学规律,只有遵循了人体运动的客观规律,才能增强体质、保障健康和提高体能,才能获得效果。但是,从部队训练的现状看,广大官兵的训练热情与理性实践不相适应十分突出。一是表现在训练方法简单粗放。俯卧撑、仰卧起坐和5 km跑成了部队体能训练的“老三样”。军事体育体能化,体能训练简单化,与军事体育训练的科学化、专业化相去甚远,已严重抑制了部队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和训练效果。二是表现出训练不讲规律、没有计划或计划不科学,训练安排随意性大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对训练规律认识不足,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区别对待等科学原则施训,训练组织“一刀切”,盲训加蛮干已造成了训练伤病率长期居高不下,在一些单位甚至引起官兵对体能训练的恐惧和抵触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军事体育科学组训的缺失。

2.5组训人才十分匮乏

要提高军事体育训练的科学化水平,从根本上讲,一靠科学的训练理论指导,二靠掌握科学训练理论的专门人才去组织训练。当前部队体能训练不科学、不规范,凭经验、靠感觉,以致训练伤病率居高不下,甚至发生训练伤残和亡人事故,原因固然多样,但核心的问题是军事体育组训的专门人才匮乏。调查资料表明,部队基层军事体育训练骨干的缺口超过50%,懂训练理论并会组织训练的基层干部更是缺乏。2006年之后,由于解放军体育学院撤编改建,军事体育生长干部不再招生,迄今已有十年之久,军队院校军体教员已经出现严重断层,部队基层的军事体育组训也得不到专门人才的支撑[3]。目前,部队训练落实情况和组训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军事体育训练质量效益和科学化水平已滞后其他军事训练,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生成和提高。

此外,条件建设也亟待加强。一是军事体育训练的基础条件参差不齐且整体薄弱;二是训练的器材装备不足且技术落后;三是训练的场馆设施匮乏且分布不均。训练的条件建设不足,在相当程度上也影响和制约了我军军事体育训练的有效开展。

3 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军事体育训练

在军事体育训练上外军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尤其是美、俄、以等军事强国一直强调,军事体育训练是军人为遂行作战训练任务、提高武装力量战斗力而进行的作战准备的基本要素。在军事体育训练的组织领导、制度机制、人才培养、条件建设,以及实战化应用等方面,有许多很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欧美强国军队军事体育训练的主要做法和特点有:一是训练体制编制健全;二是训练法规制度完备;三是训练设施配套齐全;四是训练管理科学精细;五是训练考评落实严格。

他们在军事体育训练发展上的主要态势表现在:一是不断深化作战体能训练理念;二是持续推动军事体育训练制度建设;三是继续加强军事体育训练人才培养;四是积极推进军事体育训练绩效评价。

4 推进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的对策措施

回顾历史,为了昭示未来;揭示现实,为了正视问题;研究外军,为了学习借鉴。在认真梳理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的历史进程,客观分析我军军事体育训练现实状况和深入研究世界军事强国军事体育训练主要做法的基础上,我们深刻认识到,军事体育训练是发展和完善官兵身体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和锻造官兵心理素质、意志品质、战斗作风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人与武器装备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对提高军事训练水平、增强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无论是提升核心军事能力水平,还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军事体育始终是战斗力生成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始终是“能打仗,打胜仗”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应当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军事体育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应当着眼实现强军目标,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军的军事体育训练,切实打牢部队战斗力基础。

4.1要正确把握军事体育训练发展方向

改进和加强军事体育训练,必须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牢固确立战斗力根本标准,紧跟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和武器装备发展变化,积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对官兵军事体育训练提出的新要求,遵循军事体育训练特点规律,树立以实战为导向,以任务为牵引的军事体育训练新理念,强化训练管理体系,优化训练内容,改进训练方法,创新训练制度机制,加强训练条件建设,促进军事体育训练向科学化、实战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实现人与武器装备、人与作战环境的有机结合,实现军事体育训练与战斗技能的高度融合,确保官兵身心素质能够满足遂行多样化军事行动任务的需要。

4.2要全面构建军事体育训练管理体系

加强军事体育训练的组织领导,是军事体育训练落到实处的核心和根本。建议建立军事体育训练领导管理体系,优化总部和大单位两级军事体育训练工作领导管理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加强对军事体育训练的宏观筹划和指导。建议健全全军军事体育训练组织实施体系,在大军区以下单位作训部门编配或指定专职参谋,负责军事体育训练的计划管理;在营连分队编配军事体育组训士官,负责军事体育训练的具体实施,确保军事体育训练能够得以有效落实。

4.3要科学制定军事体育训练标准

建议着眼提高官兵身心素质和战斗技能,着眼提高部队战斗力和满足遂行军事行动任务需要,依据人体生理规律和运动科学,合理借鉴外军有益做法,结合我军实际,建立《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标准》的动态修订机制。建议区分训练阶段、人员类别、地域环境,优化结构体系和项目设置,充实训练内容,科学制定评定标准,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大纲》。

4.4要建立健全军事体育训练考评制度

建立健全军事体育训练考评的制度体系,是实现军事体育训练规范化、常态化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证。建议建立军事体育训练联合考评制度,改变训练考评由训练部门单一组织的模式。建议军事体育训练考评由各级训练部门牵头,会同军务、干部、纪检等部门组织实施。建立军事体育训练考评督察制度,各单位训练考评,上级单位可采取监考、抽查等方式进行督察,确保考评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建立军事体育训练考评档案制度,军人年度考评成绩进入官兵档案。要建立体能训练考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训练考评规定、弄虚作假的人员和监考人员,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建立军人体型强制达标制度,明确提出55岁以下军官和士兵连续两年体型不达标者须退出现役。建议依托特种作战学院,建立全军军事体育考评中心,为总部提供军事体育训练管理决策咨询和信息支持服务。

4.5要努力完善军事体育训练激励机制

为提高广大官兵军事体育训练的热情与自觉性,建议借鉴外军好的做法,设立军事体育训练津贴,对训练年度考评成绩优秀者发放训练津贴。将军事体育训练成绩作为官兵晋升的必要条件,年度训练考评不合格者不得晋职晋衔晋级。将单位军事体育训练成绩作为评选军事训练先进单位的重要条件,军事体育训练不合格率高于5%的,不得参加“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评比。此外,建议适时开展全军军事体育训练大比武,举办全军军事体育运动会,以充分调动广大官兵自觉开展军事体育训练的主动性。

4.6要切实提高军事体育训练科学化水平

军事体育训练的科学化,是提高训练效益、减少训练伤病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议加强全军军事体育训练研究机构和学科专业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由院校、科研机构和部队参加的全军性军事体育训练科研协作机制。要加大科研投入,深入研究军事体育训练特点规律,创新军事体育训练理论方法,着力解决制约我军军事体育训练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加强教材建设,逐步构建指导、覆盖军兵种(专业)、适用于不同岗位军事体育训练的教材体系。建议组织部队开展军事体育训练理论知识学习,组织编写《常见体能训练伤病预防》等基础性、操作性指导手册,推动军事体育训练的科学化。进一步改进军事体育训练组训方法,规范组训流程,加大训练科学方法推广和应用力度,增强组训人员专业素养和组训能力,提高军事体育训练质量效益。进一步加强军事体育训练组训管理,将军事体育训练纳入军事训练整体计划,明确不同阶段军事体育训练任务目标,增强军事体育训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建议完善军事体育训练管理法规制度,加快推进军事体育训练管理信息化,提高训练的管理水平。

4.7要大力加强军事体育训练人才队伍建设

军事体育训练的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强军事体育训练科学化的保证。建议建立军事体育训练岗位任职资格制度,明确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和条件,逐步推行全军军事体育训练管理和组训人员任职资格认证。建议建立军事体育训练岗位业务培训制度,依托特种作战学院,举办军事体育训练管理和组训轮训班,加大军事体育训练管理组训人员培训力度,力争到2020年,全军军事体育训练管理组训人员专业培训率达到100%。建议将军事体育训练组训内容列入指挥生长军官和现职指挥军官兵种(专业)层次任职培训必修课程,全面提高部队指挥员军事体育训练组训能力。要切实加强院校军体教员队伍建设,加大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国防生的培养力度,拓宽军体教员补充渠道。建议建立“3+2”或“4+1”培训机制(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学习3年或4年,特种作战学院军事体育专业培训2年或1年),夯实军政素质和组训能力,着力解决院校军体教员队伍断层和部队基层组训人才匮乏的突出矛盾。从适应军事体育训练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出发,建议加强特种作战学院军事体育专业建设,建成全军军事体育训练人才队伍培训基地。

4.8要积极搭建军事体育训练宣传平台

广泛传播军事体育训练的先进理念、科学做法和成功经验,对提高军事体育训练的科学化有着重要作用。要积极宣传军事体育训练的科学理论知识,通过搭建军事体育训练宣传平台,形成覆盖全军、惠及基层的军事体育训练宣传网络,提高全军军事体育训练的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军事体育训练氛围。努力办好全军唯一的军事体育理论刊物《军事体育学报》,使其成为全军军事体育训练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性杂志,成为广大官兵军事体育训练的良师益友。充分利用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军事网站等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介,通过开辟军事体育训练专栏或专题,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和引领作用,为推进全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营造声势。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军事体育训练科学组训的方法手段制作成教学视频或光盘,或通过网络教学等形式,向部队广泛传播。

4.9要不断改进军事体育训练条件

要改变军事体育训练条件建设滞后于军事体育训练实践的状况,建议以军事体育组训基本单位和条件要求为依据,制定颁发《军队军事体育训练器材保障标准》,加快军事体育训练器材装备研发和升级换代步伐,逐步实现按标准实施保障。为提高军事体育训练的保障条件,加大军事体育训练条件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加强训练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场地规范、器材齐全、设施配套,能够较好地满足军事体育训练需要的条件保障体系。

4.10要着力推动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与研究

从“能打仗,打胜仗”的需要出发,扎实推进实战化训练向基础科目延伸、向军事体育训练拓展,着力推动军事体育训练从基础性向任务性、操场化向实战化转变。下大力气加强军事体育训练实战化的理论研究与训练实践。要紧紧围绕未来我军打什么仗,怎么打仗,筹划指导部队军事体育训练。加强研究海上方向、陆上边境、联合防空等作战行动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对官兵身心素质的不同要求,组织特定地域、特殊环境、特种任务的军事体育训练研究,重点加强舰船、高温、高湿、高寒和高原缺氧环境下的身体适应训练。注重依托现有大型训练基地构设特定环境体能训练条件,有计划地组织部队开展适应性训练,提高恶劣环境适应能力、抵抗疾病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确保官兵在严酷、复杂的未来战场上保持作战能力。

应当指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军军事体育训练,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夯实基础,是我军全面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广大官兵的热切期盼和共同心愿。我们坚信,在军委总部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军官兵的努力践行下,我军军事体育训练现状必将得到有效的改变,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水平也必将产生质的飞跃。

[1] 杨文彬,肖文锦.我军军人体能训练的理论作用现实意义及特点[J].中国军事教育,2009,21(6):39.

[2] 林建棣.军事体育(上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13.

[3] 林建棣,孙毅.部队体能训练科学化需要人才支撑[J].中国军事教育,2008,20(4):70.

A Research on Accelerating Land Force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Reform

Land Force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Reform Research and Argumentation Project Team

(Special Operations Academy,Guangzhou 510500,China)

The article makes an intensive study on issues about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reform and growth, the status quo of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and the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of worldwide main powers 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 spirit of the General Staff proposing 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land force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16711300(2015)01002306

总部指令性课题,课题组成员:林建棣、周明先、曾小武、邓伟明、闫子龙、黄为根、刘莉、李军华、艾冬生;本文获2014年军事基础教育训练学术研讨征文一等奖。

20150115

G873

A

猜你喜欢
组训全军我军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第四届全军军事建模竞赛公告
第四届全军军事建模竞赛公告
全军军事建模竞赛办出新模式
在军犬专业教学组训中应做到“四会”
全军出击
机务士官组训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微格教学的士官组训能力培养构想
我军特色联合文化时代内涵探析
学员队干部在课余体能组训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