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伟,李 毅,张亚迪
(中国人民解放军96658 部队,北京 100094)
外军巡航导弹发展态势分析
周 伟,李 毅,张亚迪
(中国人民解放军96658 部队,北京 100094)
论述了当前外军巡航导弹发展的基本态势:正在升级巡航导弹动力系统,逐步完善速度衔接、射程结合的力量体系;正在改进巡航导弹制导方式,不断提高精确打击能力;正在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巡航导弹的生存与突防能力。最后得出相应结论:外军巡航导弹的发展是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应对机动目标等重难点目标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体系结构。
巡航导弹;发展态势;精确打击能力
巡航导弹作为核威慑力量和常规精确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世界主要国家的重视。2014年,外军继续推进实施一系列巡航导弹研制与改进项目:1月,美国海军成功试射开发中的“远程反舰导弹”(LRASM);2月,印度首次展示了“布拉莫斯”系列巡航导弹最新型号,即小型化空射型“布拉莫斯-M”;6月17日,俄罗斯首艘“亚森”级攻击型核潜艇“北德文斯克”号正式现役,可携载“口径”远程超声速巡航导弹[1];10月上旬,美国空军新建了一个专门机构“高速试验分部”[2],以促进高超声速技术基础研究;11月初,美国海军试飞了“战斧”Block IV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的新型被动导引头,并计划于2015年试验新型毫米波主动成像导引头,将使之具备更强的海陆机动目标识别与打击能力[3];4月和11月,法国两次试射了“海军巡航导弹”(MdCN),并计划于2015年列装。
从世界主要国家来看,巡航导弹的发展正处在从第三代向第四代过渡的阶段,在动力系统、制导系统、生存与突防、战斗部、平台适应性等各个方面均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并且处在不断改进的进程之中。以下主要从前三个方面论述外军巡航导弹的发展态势。
现役巡航导弹主要采用涡轮风扇或喷气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等喷气发动机,或者采用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作为动力,具备亚声速或超声速飞行能力,最大射程3000km(如美国AGM-129A“先进巡航导弹”)至5000km(如俄罗斯Kh-101/102空基巡航导弹)。不过,这样的射程与战略弹道导弹的射程(超过10000km)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不能实现真正的全球精确打击。因此,在现役型号的基础上,世界主要国家将大力开发高超声速型号,重点构建一支亚声速、超声速与高超声速结合、海基型号与空基型号并重(仅印度、巴基斯坦等少数国家发展陆基型号)、远中近程衔接、核常两用的巡航导弹体系。
1.1 继续改进和发展亚声速和超声速型号,发挥现有技术优势
世界大多数型号的现役巡航导弹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装备,仅有少数型号从20世纪60和70年代开始装备(如前苏联/俄罗斯的AS-4“厨房”和AS-6“王鱼”空射巡航导弹)。
美国、英国、德国、以色列、韩国等国所装备的巡航导弹均为清一色的亚声速导弹。主要型号包括:美国AGM-86B/C“空射巡航导弹”、AGM-129A“先进巡航导弹”、AGM-158A“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JASSM)系列空射型号;BGM-109A/B/C/D“战斧”系列海基巡航导弹;英国BGM-109A/B/C/D“战斧”系列海基巡航导弹,“风暴阴影”空射巡航导弹;德国KEPD 350 “金牛座”空射巡航导弹;以色列“水手涡轮”海射远程巡航导弹;韩国的“玄武”系列巡航导弹等。俄罗斯和法国等所装备的既有亚声速的也有超声速的。主要型号包括:俄罗斯AS-15“撑杆”亚声速空射巡航导弹,AS-16“反冲”、AS-4 “厨房”、AS-6“王鱼”等超声速空射巡航导弹;SS-N-21“大力士”/“石榴石”等亚声速海射巡航导弹;法国ASMP系列空射超声速巡航导弹和“斯卡尔普-EG”空射亚声速巡航导弹。另外,印度只装备了俄印合作研制的“布拉莫斯”系列超声速巡航导弹。
上述世界现役巡航导弹大多数属于第三代。其主要战术技术特点:一是综合采用涡扇发动机、整体式冲压发动机,实现了远中近程搭配、亚声速与超声速结合,综合作战性能较高;二是采用复合制导技术,如惯导+地形匹配+GPS,命中精度较高,最高可达30m以下;三是采用当量可调战斗部和小型化设计,作战灵活性较高;四是采用较完善基本型系列化模块化发展思路;五是采用先进的隐身设计和材料,突防和生存能力较高;六是空基和海基型号因效费比高和运载方便等原因更受重视,陆基型号的发展受到限制。
正因为现役型号的上述技术和战术优势,在巡航导弹技术出现重大突破(如动力系统超声速向高超声速发展)之前,世界主要国家目前仍在大力发展以亚声速和超声速型号为主体的巡航导弹力量,对现役巡航导弹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从第三代巡航导弹向第三代半巡航导弹的平稳过渡。
为此,美国正在不断改进“战斧”系列巡航导弹的最新型号BGM-109C/D Block 4;进一步加强JASSM系列巡航导弹力量建设,包括将该弹在2018年前的总采购数增至4900枚;在JASSM的基础上开发空射型新型亚声速“远程反舰导弹”(LRASM),于2013年8月成功进行首次试射[4],并于2014年1月试射了海射型,目前正在快速推进研制进程。该弹计划于2018年部署,将是美军实施“空海一体战”的利器。俄罗斯正在扩大Kh-101/102系列新型空射巡航导弹的列装规模;法国正在开发“斯卡尔普-EG”系列巡航导弹的海基型MdCN新型巡航导弹,并计划于2015年开始服役;印度正在开发空射型和潜射型“布拉莫斯”导弹,同时印度亚声速巡航导弹继2013年3月12日的首次试射失败后,于2014年10日试射成功;以色列正在增加“水手涡轮”核巡航导弹的运载平台“海豚”级常规潜艇的数量。
1.2 研制高超声速型号,逐步突破射程和速度瓶颈
由于目前巡航导弹的发展存在速度、射程等技术上的瓶颈,世界主要国家均突出以最佳效费比为核心的综合作战能力。如上所述,各国射程大于650km的现役巡航导弹武器均为清一色的亚声速,而射程小于650km的则为亚声速或超声速。不过,为了突破上述技术瓶颈,各国正在重点开发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技术。预计未来的第四代巡航导弹将以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为主要特点。
美国正在实施HiFire、HyFly、“高速打击武器”(HSSW)、“高速吸气式武器概念”(HAWC)等多个高超声巡航导弹技术计划。2014年7月23日,空军研究实验室弹药分部发布招标书,寻求“研究、建模并评估”可集成到精确制导高超声速武器上的高速导引头子系统。2014年9月,美空军继续推进HAWC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该项目是2013年X-51A“乘波者”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后续项目,其目的在于开发由超燃冲压发动机驱动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其研究成果将用于开发AGM-86B/C“空射巡航导弹”的后继型“远程防区外”(LRSO)导弹,而LRSO已于2013年4月初步完成方案论证工作,有望于2030年左右具备初始作战能力。
俄罗斯正在研制“冷”或“针-2”高超声速巡导航导弹。2014年2月13日俄罗斯工业与贸易部表示,已授出下一代战略轰炸机PAK-DA的研制合同。根据计划,PAK-DA将于2025年开始服役,可携带新型高超声速武器[5]。另外俄罗斯还正在与印度联合开发“布拉莫斯-2”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印度于2014年4月8日建成可用于开发“布拉莫斯-2”导弹的新型高超声速风洞,并通过该风洞成功演示了一个Ma数为8.4的测试[6]。“布拉莫斯-2”导弹预计2020年前进行飞行试验。
2020年前,国外将基本突破超燃冲压发动机关键技术,并为开发可重复使用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打下基础;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可能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如美国HSSW、俄印“布拉莫斯-2”等。2030年左右,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将基本具备作战能力,逐步与亚声速、超声速巡航导弹构成严密的打击体系,整个巡航导弹力量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总体性能得到全面提升。
目前,国外先进巡航导弹普遍采用复合制导方式,例如中段采用GPS或GLONASS辅助惯导制导+地形匹配制导,末段采用红外或雷达成像导引头等,在同等射程等条件下,巡航导弹拥有比弹道导弹高得多的命中精度(CEP),某些战术巡航导弹的CEP甚至可达米级。例如2013年2月13日韩国国防部表示,该国的“玄武”系列巡航导弹“可以准确击中朝鲜领导人的办公室窗户”。而美国和俄罗斯战略巡航导弹武器的命中精度则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最高可达到10~20m,例如美国AGM-129A、俄罗斯Kh-101/102,足以对各种固定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未来,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军事需求,如各种移动目标等,世界巡航导弹将不断改进制导方式,持续提高精确打击能力。
2.1 加强“自动目标识别”(ATR)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自动目标识别”(ATR)技术是实现巡航导弹“发射后不管”能力的关键。ATR技术有多种,目前发展较成熟的主要为红外成像探测ATR技术和合成孔径雷达ATR技术两大类。世界主要国家现役巡航导弹采用的是前一类。ATR技术的核心是高分辨率成像传感器、高速大容量数字信号处理器、先进计算机图像信息处理软件及各种目标识别算法。其中,高分辨率成像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是实现ATR的基础,而先进计算机图像信息处理软件是实现ATR的关键。
目前外军已发展了第二代红外传感器技术,例如美国JASSM系列巡航导弹采用的凝视型前视焦平面红外成像传感器。这种第二代红外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探测距离远、搜索效率快和动态跟踪范围大(可达150°~180°)等优点,是目前灵敏度最高的弹载成像传感器。ATR技术虽然其发展与应用只有30多年,但目前已装备于在“斯卡尔普-EG”/“风暴阴影”空射巡航导弹,并在伊拉克战争(“恢复自由”行动)中得到使用,取得良好打击效果。JASSM和JASSM-ER导弹由于采取了ATR技术,均可选取目标的特定瞄准点进行打击,大幅提高了命中精度。俄印“布拉莫斯”系列巡航导弹也可能采用了ATR技术。法国研制中的新型海基巡航导弹MdCN通过在末段采用ATR导引头,实现了“发射后不管”能力。
不过,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是目前ATR技术在战场环境中实现自动目标识别仍有较大困难。因此,2030年前,外军将逐步突破以下发展瓶颈,即计算量过大;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地形条件、传感器视角、目标类型等战场环境的图像质量的影响;单一模式传感器的目标探测能力有限等问题,ATR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巡航导弹上的应用将更加成熟,从而推动巡航导弹命中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2.2 提升基于弹载数据链技术的网络中心战水平
弹载数据链是信息系统与武器系统连接的途径,主要用于导弹控制中心在发射导弹后继续向其传送更新后的目标信息以及接收导弹上加装的传感所获得的情报。通过加装数据链,特别是双向数据链,巡航导弹可实现以下能力:一是实现飞行中重新瞄准目标,以提高打击灵活性;二是实现毁伤效果评估,以提高作战效能;三是实现组网饱和攻击或分布式攻击,以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普遍为先进巡航导弹安装数据链系统,并进行了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巡航导弹的精确打击水平和综合作战效能,尤其是提高打击移动目标、时间敏感目标的能力。2014年,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继续实施换装新型指挥控制系统的项目,可实现在飞行中实时重新瞄准目标,同时俄总参谋部无需通过卫星中继,可实现直接发射巡航导弹,而无需中间环节,可大大缩短巡航导弹重新瞄准目标的时间。美国空军于2014年1月对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实施“作战网络通信技术”(CONECT)项目,于2014年4月1日开始对配备Link 16数据链的B-1B轰炸机进行试飞。其可进一步增强AGM-129A或JASSM-ER等空射巡航导弹飞行中再瞄准能力以及快速收发战场信息的能力。2014年8月7日,美海军授出一份合同,升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使用的AN/BYG-1潜艇作战控制系统,以提升潜艇的态势感知能力、导弹瞄准与发射能力等。2014年4月和11月,法国先后两次成功试射MdCN新型海基巡航导弹[7]。该弹装备了双向数据链,在飞行过程中实现了导弹与运载平台、指挥中心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具备了较强的网络中心战能力,同时强化了打击灵活性。
2030年前,外军弹载数据链功能将向支持三军联合作战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数据交换能力。为此,外军将加强下列相关技术的发展,即互操作管理与认证技术、平台信息管理技术、接口标准化设计技术、应用功能开发与嵌入技术、时空统一和信息融合技术、平台适应性技术等。
世界主要国家巡航导弹的生存与突防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载平台的生存与突防能力,二是导弹自身的生存与突防能力。
从运载平台来讲,陆基巡航导弹主要通过公路或铁路机动方式来实现较高的生存与突防能力,例如印度“布拉莫斯”导弹;海基和空基巡航导弹主要通过核潜艇或战略轰炸机等运载平台的机动和隐身特性来实现上述能力,例如美国“俄亥俄”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B-52、B-2等战略轰炸机;俄罗斯的下一代战略轰炸机PAK-DA等。
从导弹自身来讲,世界主要国家采取的生存与突防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不过,由于远程战略巡航导弹的飞行速度普遍为亚声速,其生存与突防能力大受影响。未来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服役后,将极大地改变这一现状。以下主要从气动外形设计等四个方面来研究外军巡航导弹的生存与突防能力。
3.1 采用先进的隐形气动外形设计
美国AGM-129A导弹采用前掠式小型弹翼和大的下垂尾舵面,具备良好的低空机动性,从而具备对反导系统和复杂地形的规避飞行能力,同时重点提高了弹体前上方的雷达和红外隐身能力。2013年4月17日,美空军表示,开发中的LRSO导弹将与AGM-86B导弹一样,具有很强的隐身能力,而后者目前已具有世界最小的雷达截面积。
俄罗斯于2012年开始列装的Kh-101/102空射巡航导弹具有优良的隐形特性,可以说是俄罗斯装备发展史上最难探测的巡航导弹。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便是独特的外形设计。该弹具有类似“空投鱼雷”的结构,前部与侧面被尽量设计成条块状,具有多变的飞行剖面,并采用共形天线,以便尽可能散射雷达波,降低被敌方预警探测系统发现的几率。
法国MdCN巡航导弹采用圆锥形头部和圆柱形弹体,外形简洁和呈流线型,同时采用可调式腹部进气道,与弹体浑然一体,使导弹的雷达反射截面极小。
3.2 采用先进的隐形材料和涂料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巡航导弹均采用了先进的隐形材料和涂料,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其中,美国AGM-129A和JASSM导弹弹体多采用吸波能力强的聚合物复合结构材料和涂料,大幅度减小了导弹对雷达电磁波的反射,不容易被敌方的雷达探测到;HSSW导弹也采用雷达反射截面小的隐身设计,例如其头部具备与F-35战斗机机头较为相似的隐身外形特征,另外与X-51A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二维进气道不同,HSSW将采用一个内旋式圆形进气道,以减少反射雷达信号。俄罗斯Kh-101/102空射巡航导弹采用有频率选择特性的材料对弹上雷达进行屏蔽,以及使用离散的等离子场对弹上雷达进行隐身等,还在电磁辐射较大的发动机涡扇叶片上采用了低辐射材料,正向雷达反射截面仅0.01m2。俄印“布拉莫斯”导弹除了采用梭镖式气动布局,弹身表层还涂有印度自行研制生产的雷达吸波涂料,可增强导弹的隐身性能,最大程度地躲避预警雷达的搜索探测。
2020年前,除了提高传统的隐身技术外,外军还将开始应用一些新型隐身技术。例如,俄罗斯的等离子雷达隐身技术完全不同于以往“降低识别特征”的隐身技术,将降低雷达发现概率99%以上。法国将采用等离子隐形涂料,即以放射性同位素钋-210、锶-90为原料,在高速飞行状态下,使导弹表面在大气层电离时,形成一层等离子来吸收微波、红外线等,以提高隐身效果。2030年前,本征材料、纳米隐身材料、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等新型材料将应用于导弹武器。其中本征材料具有能减少入射电磁波反射、并能吸收电磁波纳米材料的特性,可使导弹产生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小尺寸和界面效应,从而提高生存与突防效果。
3.3 采用复杂的飞行弹道
世界主要国家的先进巡航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特别是在末段飞行时往往采用复杂的弹道,可有效地提高生存与突防能力。美国JASSM-ER巡航导弹采取超低空飞行和预编程规避飞行方式,不易为敌方雷达发现。在末段的最低飞行高度可达10m左右,同时还可根据需要改变飞行方向,进行机动飞行,从而大大降低被防空系统发现的可能性,提高生存概率。
法国MdCN导弹在敌防空火力之外时,在约100m的高空飞行;在敌防空火力之内时,在30m的低空飞行,并在末段进行“拉升-俯冲”机动飞行,可提高攻击的突然性。
俄印“布拉莫斯”系列巡航导弹采用两种超声速和回避机动的攻击弹道:第一种弹道是导弹降低到海面10m以下飞行,躲避对方雷达的侦测和防空导弹的拦截,同时加速,直至有效命中;第二种弹道是导弹先降低高速,在距离目标5km左右的距离时突然爬升至距海面几百米的目标上空,然后突然掉转向下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加速俯冲,这种末段弹道利用大多数舰载防御武器的盲区在头顶的特点,攻击成功率较高。
3.4 采用抗干扰的多重制导方式
如前所述,世界主要国家巡航导弹多采用复合制导方式。由于制导方式多样,即使一种制导方式失效,其他制导方式仍然可发挥作用。
从目前可采用的多种制导方式来看,合成孔径雷达、射频等导引头的抗干扰效果均不如红外成像导引头好。后者的隐蔽性好、低空探测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可实现全向攻击。因此,先进巡航导弹多采用后者。例如,美国JASSM-ER导弹的末制导采用被动式的红外制导方式,不仅精度高,而且对目标的红外辐射进行被动接收,以实现对目标的测量、跟踪、捕获。其特点是以被动探测为基础,即不需要像微波雷达那样对目标进行能量照射,而是探测目标本身发出的信号;优点是可降低被发现概率,生存力强,可对付多个目标。俄印“布拉莫斯”系列巡航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也多采用类似的被动制导方式。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外军巡航导弹的发展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应对移动目标等重难点目标的能力。与此同时,外军巡航导弹的发展处于发生突破性变革的前夜,通过开发高超声速技术,在可预见的将来,外军巡航导弹将突破目前的速度和射程瓶颈,进一步完善体系结构。■
[1] 俄罗斯海军网.俄罗斯首艘“亚森”级核潜艇正式服役[EB/OL]. [2014-11-13].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译.http://express.cetin.net.cn:8080/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baseid=108&docno=149305.
[2] 美国空军网站.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新设高超声速技术部门[EB/OL]. [2014-11-13]. 航空工业科技信息中心,译.http://express.cetin.net.cn:8080/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baseid=108&docno=153631.
[3] 美国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网站.雷声公司为“战斧”巡航导弹研制新型探头[EB/OL].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译. [2014-11-13].http://express.cetin.net.cn:8080/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baseid=108&docno=154931.
[4]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网站.美国完成“远程反舰导弹”的首次试射[EB/OL].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译. [2013-12-13]. http://express.cetin.net.cn:8080/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baseid=108&docno=139213.
[5] 俄罗斯《纽带》网站.图波列夫设计局获得新型轰炸机研制合同[EB/OL]. [2014-02-27]. 航空工业科技信息中心,译.http://express.cetin.net.cn:8080/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baseid=108&docno=144862.
[6] 英国《国际防务评论》.印度建成新的高超声速风洞设施[EB/OL]. [2014-11-20]. 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译.http://express.cetin.net.cn:8080/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baseid=108 & docno = 146914.
[7] 黄涵. 法国新一代海军巡航导弹完成首次鉴定试射[EB/OL]. [2013-06-30].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7-05/1137730464.html.
例:方 萍,文绍川
Fang Ping,Wen Shaochuan
3)作者单位用中文全称标注,其英译文应统一、规范,实词首字母均大写。
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7)
(No.8511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IC,Nanjing 210007,Jiangsu,China)
4)摘要应完整、高度地概括出文章的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采用第三人称,句型要力求简单,慎用长句,字数以200字左右为宜;应排除常识性内容,避免与题名简单重复;其英译文应完整、准确,尽量使用被动式。
5)作者简介的著录规范为: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历,研究方向,其它。并注明可靠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电话、手机等),如有变更,请尽快通知编辑部。
6)来稿中图表应精选,切勿过大(一般不超过8cm宽)。图表中的字符和数据应准确无误,且与正文一致,图表序号、图表题、图表正文应以中文标注,曲线图请注明横纵坐标的变量名、单位和刻度值。
7)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一般不使用“公斤”、“英里”等单位,单位符号应为正体;量符号必须使用斜体字母,矢量、张量和矩阵符号为黑斜体。编写公式应尽量使用公式编辑器。
8)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发表年限应尽量在最近10年之内,按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序,作者姓名一律姓前名后。
3.请尽量使用电子邮箱投稿(编辑部E-mail:HTDZ8511@126.com),稿件须为Word格式,主题请写为“新投稿”,修改稿主题请写为“修回(文章编号)”。
4.本刊收稿后2个月左右通知作者是否刊登,在此期间切勿一稿多投。已通知录用的文章必须在要求的时限内修回,如不能按时修回请提前向编辑部予以说明,否则视为作者撤稿。请自留底稿,来稿一律不返还。
5.来稿必须经过保密审查,并附有单位盖章的保密审查单,文责自负。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权,所发表文章版权归编辑部。本刊已被封面所示的数据库全文收录,作者的著作权使用费和稿酬一次性付给,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申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foreign cruising missiles
Zhou Wei, Li Yi, Zhang Yadi
(Unit 96658 of PLA,Beijing 100094,China)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cruising missiles in the foreign militaries are discussed. The driving system are upgraded constantly for building up an all-speed and all-rang cruising missiles architecture; the guidance system are improved so as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strike capabilities; the survival and penetration, which features variety of means.Final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foreign militaries are upgrading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ization of the cruising missiles for a better engagement of maneuvering targets,and consummating its architecture.
cruising missile;development situation;precision strike capability
2014-06-30;2014-11-20修回。
周伟(1972-),男,高工,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军导弹武器总体。
TJ76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