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林
加强跨区机动陆上、海上远程投送能力建设
李会林
保障作战部队跨区机动陆上、海上远程投送,是省军区组织开展动员支前和作战保障的重要任务。加强跨区机动陆海远程投送能力建设,必须建立权威高效的国防动员指挥体制机制、精确掌握运力动员潜力、完善运力动员方案体系,努力提高保障质量。
国防交通 跨区机动 远程投送 交通保障
作者:李会林,山东省军区司令部作训处处长,上校
保障作战部队陆上、海上远程投送,是省军区部队动员支前和作战保障的重要任务。新的历史时期,部队远程投送国防动员保障日趋常态化。研究跨区立体机动保障,对提高战时国防动员保障能力,确保部队安全顺利到达作战地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立权威高效的国防动员指挥体制机制。部队远程机动国防动员保障指挥涉及部门多、范围广,能否把参与保障的各种力量、各个环节、各种方式“统”起来,关键在于指挥。因此,建立权威、精干、高效、灵活的国防动员指挥体制机制,是搞好远程投送保障的必然要求。应设立以国防动员委员会领导为指挥长,省军区和远程投送部队司令部、联勤部,地方政府、公安(交通管理)、交通(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卫生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国防动员保障指挥机构,对远程投送国防动员保障实施全程指挥和协调,主要负责统一指挥交通、公安(交警)等保障部门,合理区分各种运力和交通线使用,组织民用运力动员,部署下达远程投送保障任务和要求,统一组织实施运输、防护、抢修、抢建等保障和交通运输的管制与调整等。采取灵活的指挥方式,对涉及动员保障全局的问题,要按照远程投送部队的要求,总体谋划、科学决策、周密协调,区分不同时节、对象,采取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相结合、按级指挥与越级指挥相结合等方式,对远程投送国防动员保障行动实施严密有
序、灵活高效的指挥。同时,投送部队与各级动员保障指挥机构之间要建立并保持顺畅的联络。必要时,动员保障指挥机构还应派人全程参与部队行动,及时掌握并反馈有关情况。
精确掌握运力动员潜力。由“粗放式”向“精确式”转变,是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发展的趋势。精确掌握民用运力潜力对于快速实施运力动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摸清底数。依托运力潜力数据库平台,到车船管理和运输管理部门核对数据,摸清运力的数量、质量及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照运力征用的型号、技术状况等需求,依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征用的范围和对象。对于运力的变化情况要及时掌握、及时更改,确保对民用运力动态了如指掌。同时,要深入重点动员企业内部和车船业主单位,以及停车场(港口)和运输线,调查拟征用车船的技(战)术性能。其次,要组织技术改装。对已确定征用的车船,但未完全符合技(战)术要求的,及时进行技术改装。原则上,铁路和公路运载工具的加装改造,由铁路部门和交通部门会同修造企业负责;空运工具和海运工具的加装改造,应根据空军和海军提出的具体需求,由相应的部门落实。通过加装改造,使运力动员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更趋科学化和精确化。
完善运力动员的方案计划体系。紧贴任务需求,做好各种远程投送保障方案计划,是实现统一行动、快速高效完成保障任务的基本依据和前提条件。因此,要根据部队远程投送计划和上级赋予的保障任务,制定远程投送国防动员保障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的保障任务和职责,以及各个时间节点、各种力量应该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要求,用时间节点及时有效地协调、控制军地之间、上下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的各种行动,统筹各项保障。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动委赋予的任务要求,针对不同情况,分别拟制兵员动员、运力动员、交通管制、车辆抢修、卫生救护、支前维稳等保障计划。此外,鉴于战场环境的复杂性,还应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出发,拟制各项保障计划、行动方案,力争做到一个方向多种预案、一个预案多种设想、一个设想多种准备,以便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有备用方案取而代之。
努力提高运力动员保障质量。提高部队远程投送能力,必须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和民用运输力量,坚持军民兼容、协同保运,对远程投送实施强有力的保障。合理调整使用运力。保障部队远程投送时,交通保障能力与保障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必须根据投送部队出动量、通过线路情况,分清主次,把握轻重缓急,统筹安排,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同时,还要根据投送保障任务,注意把握不同情况、不同阶段交通保障的重点,掌握一定的预备力量,抓住关键“枢纽”,随时准备遂行紧急交通运输支援保障勤务,圆满完成重点投送部队的运输保障任务。加强协调配合。主要铁路、公路干线、机场及沿线的大型桥梁、隧道、铁路编组站、装载站等重要目标,是影响和制约部队机动的关键部位。这些重点目标位置固定、特征明显、地幅有限,在编配各种力量、组织各项行动时,必须针对不同时机、不同情况、不同要求,合理编组、科学部署,避免力量交叉重叠、指挥各自为政、行动相互冲突的现象,确保各种力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行动相互配合、有效衔接。灵活实施保障。组织民兵和专业保障力量遂行保障任务时,应集中主要保障力量用于重要部位和关键时节的道路、桥梁等通道保障上,确保关键时刻“上得去”。在此基础上,根据所担负保障任务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保障手段,如紧贴部队的伴随保障,沿路预先设置定点的支援保障,按照区域、范围的包干保障,兼顾全面的重点保障等,着力提高保障效益,保障部队快速投送。
(责任编辑:胡东霞)
E234 文献识别码: A
ISSN1002-4484(2015)12-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