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晔
摘 要:文章针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导致女大学生的自卑心理、角色定位偏差心理、竞争意识缺乏所带来的依赖心理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难;角色定位;心理问题
第一节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人、2003年的212万人、2004年的283万人、2005年的338万人、2006年的423万人、2007年的495万人、2008年559万人、2009年611万人,2010年达到700万人,每年毕业生总量大幅增加。而在2009年的就业大军中,女毕业生占到了总人数的44%。全国妇联2009年9月发布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求职时,明显感受到性别歧视;近日,国内大学生就业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完成了一项针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专项调查,该调查显示,2010届女大学生就业签约率为21%,明显低于男大学生的29.5%。女性本科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分别为1884元,较男性本科毕业生2245元低361元。可见,在签约进展和薪酬待遇上,女生明显不如男生。
第二节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表现
笔者认真研究有关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现有成果,围绕女生就业指导实践过程中需要了解,科学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9份,回收率94.5%,有效问卷174份,有效率92.1%。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湖南女子学院、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的女生,涉及年级为2011级女大学生,专业涉及法学、社会学、人口学、会计学、女性学、信息技术科学、管理学等。在此,就部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明晰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在回答“你现在是否已经感受到就业的压力”这一问题中,调查情况如图2-1所示。
图2-1 对就业压力的认知
在回答“快毕业了,你现在的就业心态”这一问题中,调查情况如图2-2所示。
图2-2 快毕业了,你现在的就业心态
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调查者虽然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但是真正为此而焦虑并不多,可见她们在就业的过程还是具备了一定的信心,对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乐观。在对“选择工作,你首先考虑的因素”这个问题进行的调查中,调查结果如图2-3所示,
图2-3 选择工作,你首先考虑的因素
从女大学生对待工作时考虑因素的排序中,我们发现女大学生普遍具备求稳心理。她们对待工作稳定性的要求甚至超过了工作之于自身特长的匹配度,她们相对而言更害怕挑战和工作中的变数,这种心理无形中减少了她们的就业选择范围,减少了她们的就业机会。在对“你的就业单位意向”这个问题的调查中,调查结果如图2-4所示。
图2-4 就业单位意向
在回答“对于第一份工作,你能接受的最低月薪是”这一问题中,调查结果如图2-5所示,
图2-5 期望月薪最低值
在回答“对于你的第一份工作,你能接受的最低月薪是”时,59%的学生选择了1000-2000元。在对待初次就业时的收入上,女大学生表现较为理性。而在同类的调查中,男生的期望月薪多在3500元以上。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面对相对困难的就业环境,女大学生的理性月薪选择不能不说是一种被动的选择。
第三节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状态不良。求职时,女大学生主要存在4种不良心理状态:一是自负心理,女大学生希望成为名人或有所作为的高达66.7%;二是依赖心理,有60%以上的家长认为子女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使女大学生自理能力不强,过于依赖父母;三是自卑心理,不少女大学生在就业前没有做好遭遇挫折的心理准备,一旦失利就会情绪低落,进而产生消极心理,患上“就业恐慌症”;四是焦虑心理,部分女大学生因所在院校或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不好,或因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较差,求职时意志消沉,忧心忡忡。
(二)缺少职场意识。在校期间,尽管进行了许多职业生涯教育,但因为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普遍偏低,这就显现出她们对就业心理产生了偏差。这种规划意识的薄弱主要表现在对自我就业设计缺乏足够的认识,也不可能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求职目标。
(三)约束多而不合理。一是,她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在择业中过多的注重薪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劳动强度等表面现象。二是,在职业选择上她们具有追求稳定的传统观念,而不愿意选择具有挑战性的行业,更没有自主创业的打算。三是,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很多女大学生对于与自己专业稍不相关的职业就不闻不问。
(四)心理角色转换混乱。许多女大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时,自身存在的软弱性和没有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其社会角色和心理角色与现实脱轨,角色转换困难。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习惯了依靠父母生活,进入劳动角色时,易出现不符合角色地位和身份的行为。
第四节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分析。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传统思想毕竟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重男轻女思想不会一朝铲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会存在于很多人的心里,并且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不健康的历史背景笼罩下,用人单位对女性的歧视很难马上杜绝,毕竟这种封建思想的存在形成已久,既然反抗无力,便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在面临巨大的就业挑战时难免表现的无助无力。endprint
(二)现实原因分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双向选择、主择业,有利于人才的合理分配。然而,市场经济模式下的企业以追求利润为最终目的,在这一前提下,用人单位必然会想法设法降低成本,在劳动力的选择上自然以高的"性价比”为准则。女性劳动者由于先天原因,生理体能上弱于男性,养育子女和照顾家庭方面的责任则重于男性,这显然使她们的“性价比”要低于男性,因此相关行业不愿意录用女性劳动者也就在所难免。
(三)主观原因分析。由于社会上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使得很多女大学生思想上在产生弱势心理,主观地对就业产生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角色定位偏差产生的恐惧心理。(2)竞争意识缺乏带来依赖心理。(3)职业期望值过高诱发失落心理。毋庸置疑,在大多数行业女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困难要比男大学生多出很多,因此,女大学生必须付出更多的辛苦和毅力才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四)客观原因分析。一方面,从结婚到生育,从哺育子女到家庭责任,加之女性的天然行因素,不可避免的给她们的职业生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体力方面女性先天不及男性,这就意味着多数女性无法适应某些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第五章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措施
(一)政府应采取的相关措施。首先,完善女大学生就业法律体系。用法律来维护女大学生就业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建立女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体系,这是建立女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所必须釆取的措施。其次,完善女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应该加大信息化快捷的力度。再次,提高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女大学生的需求。最后,加快各层次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以及制定对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鼓励措施,扩大女大学生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
(二)高校的正确引导与积极配合。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适用性人才。一是合理的调整专业设置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二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就业信息系统。三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三)用人单位的有效措施与方法。用人单位应以科学的人才观为导向,在政府的统筹政策下,以自身的企业规模和岗位性质为准则,严格制定招聘考核的内容,给毕业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毕业生拓展更宽的到企业进行实习的渠道,还可以为她们提供合适的实习基地。用人单位还可以釆取一些可行并有效的方法来评估和判断女大学生求职者的真实信息和实际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匹配度,进而提升招聘的成功率。
(四)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一是增强心理优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西蒙·波伏娃认为,唯有在工作中,女性才能具有肯定她作为主体的地位。经济因素是妇女解放的关键,鼓励女性在经济上自力更生,多从事一些公益活动,是女性具有自主意识的最好体现。二是加强道德法制观念,树立诚信意识。三是充分认识自我,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认识自我,包括对自己性格气质、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的全面了解。四是加强自我成长与进步。女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校期间学好专业知识,参加各种活动;要突破传统观念,拓宽就业思路,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就业。
笔者以为,只有当前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能够正确认真知自己的错误,才能为女大学生在就业中提供正确的思路。注重观念上和学风两手都抓,配以相关的各种措施,才能使女大学生从脚踏实地,在学业上有所建树。要改变女大学生一定要一次就业的错误认知,不再陷入所处地域,所学专业,人际关系,和个人相貌等方面的择业误区,以一种态度争取,认真务实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发挥所学,进而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徐甜甜,徐亚.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08 (04).
[2] 邱晓敏,李容等.大学毕业生心理特征及就业心理问题防范[J].桂林航天工业endprint
(二)现实原因分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双向选择、主择业,有利于人才的合理分配。然而,市场经济模式下的企业以追求利润为最终目的,在这一前提下,用人单位必然会想法设法降低成本,在劳动力的选择上自然以高的"性价比”为准则。女性劳动者由于先天原因,生理体能上弱于男性,养育子女和照顾家庭方面的责任则重于男性,这显然使她们的“性价比”要低于男性,因此相关行业不愿意录用女性劳动者也就在所难免。
(三)主观原因分析。由于社会上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使得很多女大学生思想上在产生弱势心理,主观地对就业产生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角色定位偏差产生的恐惧心理。(2)竞争意识缺乏带来依赖心理。(3)职业期望值过高诱发失落心理。毋庸置疑,在大多数行业女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困难要比男大学生多出很多,因此,女大学生必须付出更多的辛苦和毅力才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四)客观原因分析。一方面,从结婚到生育,从哺育子女到家庭责任,加之女性的天然行因素,不可避免的给她们的职业生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体力方面女性先天不及男性,这就意味着多数女性无法适应某些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第五章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措施
(一)政府应采取的相关措施。首先,完善女大学生就业法律体系。用法律来维护女大学生就业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建立女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体系,这是建立女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所必须釆取的措施。其次,完善女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应该加大信息化快捷的力度。再次,提高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女大学生的需求。最后,加快各层次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以及制定对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鼓励措施,扩大女大学生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
(二)高校的正确引导与积极配合。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适用性人才。一是合理的调整专业设置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二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就业信息系统。三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三)用人单位的有效措施与方法。用人单位应以科学的人才观为导向,在政府的统筹政策下,以自身的企业规模和岗位性质为准则,严格制定招聘考核的内容,给毕业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毕业生拓展更宽的到企业进行实习的渠道,还可以为她们提供合适的实习基地。用人单位还可以釆取一些可行并有效的方法来评估和判断女大学生求职者的真实信息和实际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匹配度,进而提升招聘的成功率。
(四)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一是增强心理优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西蒙·波伏娃认为,唯有在工作中,女性才能具有肯定她作为主体的地位。经济因素是妇女解放的关键,鼓励女性在经济上自力更生,多从事一些公益活动,是女性具有自主意识的最好体现。二是加强道德法制观念,树立诚信意识。三是充分认识自我,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认识自我,包括对自己性格气质、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的全面了解。四是加强自我成长与进步。女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校期间学好专业知识,参加各种活动;要突破传统观念,拓宽就业思路,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就业。
笔者以为,只有当前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能够正确认真知自己的错误,才能为女大学生在就业中提供正确的思路。注重观念上和学风两手都抓,配以相关的各种措施,才能使女大学生从脚踏实地,在学业上有所建树。要改变女大学生一定要一次就业的错误认知,不再陷入所处地域,所学专业,人际关系,和个人相貌等方面的择业误区,以一种态度争取,认真务实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发挥所学,进而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徐甜甜,徐亚.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08 (04).
[2] 邱晓敏,李容等.大学毕业生心理特征及就业心理问题防范[J].桂林航天工业endprint
(二)现实原因分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双向选择、主择业,有利于人才的合理分配。然而,市场经济模式下的企业以追求利润为最终目的,在这一前提下,用人单位必然会想法设法降低成本,在劳动力的选择上自然以高的"性价比”为准则。女性劳动者由于先天原因,生理体能上弱于男性,养育子女和照顾家庭方面的责任则重于男性,这显然使她们的“性价比”要低于男性,因此相关行业不愿意录用女性劳动者也就在所难免。
(三)主观原因分析。由于社会上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使得很多女大学生思想上在产生弱势心理,主观地对就业产生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角色定位偏差产生的恐惧心理。(2)竞争意识缺乏带来依赖心理。(3)职业期望值过高诱发失落心理。毋庸置疑,在大多数行业女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困难要比男大学生多出很多,因此,女大学生必须付出更多的辛苦和毅力才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四)客观原因分析。一方面,从结婚到生育,从哺育子女到家庭责任,加之女性的天然行因素,不可避免的给她们的职业生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体力方面女性先天不及男性,这就意味着多数女性无法适应某些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第五章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措施
(一)政府应采取的相关措施。首先,完善女大学生就业法律体系。用法律来维护女大学生就业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建立女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体系,这是建立女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所必须釆取的措施。其次,完善女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应该加大信息化快捷的力度。再次,提高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女大学生的需求。最后,加快各层次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以及制定对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鼓励措施,扩大女大学生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
(二)高校的正确引导与积极配合。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适用性人才。一是合理的调整专业设置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二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就业信息系统。三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三)用人单位的有效措施与方法。用人单位应以科学的人才观为导向,在政府的统筹政策下,以自身的企业规模和岗位性质为准则,严格制定招聘考核的内容,给毕业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毕业生拓展更宽的到企业进行实习的渠道,还可以为她们提供合适的实习基地。用人单位还可以釆取一些可行并有效的方法来评估和判断女大学生求职者的真实信息和实际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匹配度,进而提升招聘的成功率。
(四)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一是增强心理优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西蒙·波伏娃认为,唯有在工作中,女性才能具有肯定她作为主体的地位。经济因素是妇女解放的关键,鼓励女性在经济上自力更生,多从事一些公益活动,是女性具有自主意识的最好体现。二是加强道德法制观念,树立诚信意识。三是充分认识自我,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认识自我,包括对自己性格气质、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的全面了解。四是加强自我成长与进步。女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校期间学好专业知识,参加各种活动;要突破传统观念,拓宽就业思路,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就业。
笔者以为,只有当前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能够正确认真知自己的错误,才能为女大学生在就业中提供正确的思路。注重观念上和学风两手都抓,配以相关的各种措施,才能使女大学生从脚踏实地,在学业上有所建树。要改变女大学生一定要一次就业的错误认知,不再陷入所处地域,所学专业,人际关系,和个人相貌等方面的择业误区,以一种态度争取,认真务实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发挥所学,进而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徐甜甜,徐亚.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08 (04).
[2] 邱晓敏,李容等.大学毕业生心理特征及就业心理问题防范[J].桂林航天工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