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城郊蔬菜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5-01-08 19:39于斌武等
长江蔬菜·学术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

于斌武等

摘 要: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较系统分析了武陵山区城郊蔬菜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布局、调整和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基地建设、扶持培育龙头、加强科技服务、注重市场监管、加大产业发展投入等相应对策,供各级蔬菜部门研究参考。

关键词:武陵山区;城郊蔬菜;发展对策

恩施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腹地,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建始、巴东、宣恩、来凤、咸丰、鹤峰六县,拥有28个少数民族400多万人口。资源丰富,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和山地立体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2℃,年均降水量1 600 mm,极适宜发展城郊蔬菜生产。

城郊蔬菜是城市鲜菜保供的核心来源,关乎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蔬菜基本供给,是城市居民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各地城郊蔬菜在发展规模、经营模式和品种结构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国务院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后,城市蔬菜保供问题已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摸清恩施州城郊蔬菜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州农业局调研组深入恩施自治州八县市,对我州城郊蔬菜产业状况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深入调研。

1 发展现状和特点

1.1 发展现状

恩施州城郊蔬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经过近60 a的发展,在21世纪初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全州城郊蔬菜基地面积达到

4 333.3 hm2(其中设施蔬菜615.3 hm2,不含食用菌),播种面积1.082万hm2,产量38.71万t,基地规模、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比2010年增加15.4%、16.8%、18.2%。城郊蔬菜种植以辣椒、大白菜、普通白菜、白萝卜、结球甘蓝、菜豆、黄瓜、菠菜、茄子、番茄、大蒜、花椰菜、芹菜、胡萝卜、莴苣等为主,集中在4~11月供应市场。部分蔬菜如青椒、茄子、菜豆、莴苣、普通白菜等在海拔300 m以下的低山区域通过设施温棚实现了越冬栽培,在春节期间上市,适当缓解了春淡期间蔬菜供给压力。

从市场需求量看,2013年全州八县市城区常住人口达100余万人,日需鲜菜量按1 kg/人计算,每年需鲜品蔬菜总量约36.5万t,而城郊蔬菜年生产总量按95%供应本地市场即可保供,加之6~11月高山蔬菜补充,还有10%~20%的城郊菜外销。

从市场保供情况看,全州城郊蔬菜在12月至翌年3月供应市场量不足1万t,且品种相对单一,大量蔬菜需从500 km以外地区调运。据初步统计,恩施州冬季4个月左右时间从外地调运鲜菜量在12万t以上,占全年需求总量的32.9%。从季节性品种调运量看,全年需从外地调运蔬菜约15万t以上,占总需求量的2/5有余。因此,恩施州城郊蔬菜发展空间巨大。

从季节性菜价波动情况看,第一季度(春节期间)蔬菜大多从外地调运,且多为精细菜,“高进高出”导致市场菜价极高。2013年全州第一季度平均菜价为7.06元/kg,高出武汉市场15%以上,高出全国平均菜价20%左右。第二、三、四季度平均菜价分别为5.42、4.38、4.66元/kg,与州外市场菜价基本持平、略有攀升。部分精细菜如辣椒、豇豆、菜豆、西兰花等菜价“过山车”现象时有发生。

从城市扩展和菜地发展情况看,2010年以来,各县市特别是州城建设的不断扩充,城市常驻人口增加约22.4万人,增幅达22.4%。而城郊菜地逐渐被占用,新征菜地发展相对较慢,4 a来共计新增城郊菜地1 820 hm2,增幅仅为16.8%。相比而言,城郊蔬菜发展速度赶不上城市人口的增长。

1.2 主要特点

据调查,目前我州城郊蔬菜产业发展呈现以下5个特点。

一是发展模式逐步由菜农自发向政府引导、企业参与转型。20世纪末21世纪初,恩施州城郊蔬菜发展较为迅猛,其模式主要是由城郊菜农自发种植、自产自销为主。2011年以来,恩施市、巴东县、利川市、咸丰县等县市相继落实“菜篮子”工程建设引导资金,支持蔬菜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城郊“菜园子”,不断完善城郊菜地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如巴东县从2012年开始,财政每年预算资金300万元以上支持发展设施蔬菜,所建设施大棚产权属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所有,无偿提供给企业或蔬菜专业合作社使用,形成了“巴东模式”。这种政府强力引导,带动了“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市场”发展模式的形成,特别是一大批流通领域业主参与城郊蔬菜基地的开发,极大地推动了恩施州城郊蔬菜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蔬菜基地逐步由城郊区域向城市就近乡镇转移。由于各地城市建设范围不断扩展,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大多新增菜地已逐步向城区周边乡镇转移。如恩施市三岔乡三元村、梨子坪村66.7 hm2以上的蔬菜基地成为州城蔬菜保供的重要来源;巴东茶店子、咸丰忠堡、利川南坪等海拔800 m以下区域均已成为重要的城市“菜园子”。城郊蔬菜基地的转移,标志着恩施州低海拔区域种植业结构在发生重大调整,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转移剩余劳动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种植方式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设施农业转换。据统计,恩施州现有设施大棚蔬菜基地约615.3 hm2,占城郊菜地的14.2%,播种面积1 733.3 hm2以上。设施大棚产量、品质、效益都远远高于露地蔬菜。现代设施蔬菜栽培已逐步改变了过去城郊蔬菜传统种植方式,在品种选择、供给时段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为丰富城市蔬菜花色品种、平抑蔬菜价格等方向发挥着巨大作用。

四是蔬菜供给逐步由季节性供给向周年生产供应转化。在来凤县金叶瓜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来凤县三友果蔬专业合作社、咸丰县旭田农业公司、利川市振辉无土栽培专业合作社调研时了解到,通过现代化设施栽培,部分瓜果类、叶菜类、豆类蔬菜均能顺利实现越冬栽培,可在春节前后上市,填补恩施州春淡期间蔬菜市场供应空白,在品种调整、栽培方式、季节性供应上都有较大突破,打破了恩施州城郊蔬菜不能周年供应本地市场的格局。

五是市场管理逐步由市场检测向基地监测监管转变。蔬菜质量安全一直是各级政府、广大消费者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过去蔬菜监管注重在重大节假日和庆典活动期间的市场抽样检测上,且重点检测的是蔬菜批发市场和生鲜超市,忽视了对蔬菜零售市场、社区菜店的监管。近年来,在国家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的带动下,各级农业执法和蔬菜管理部门加强了对蔬菜特别是城郊蔬菜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在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等生产投入品使用的同时,重点抓蔬菜标准化种植、绿色防控和连作障碍治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实行源头治理,以确保城市居民吃上放心菜。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菜地征占严重,新菜地发展缓慢

城市发展锐不可当,过去一些城郊能种菜的区域都“种楼”了,这种现象在全州八县市普遍存在,且愈演愈烈。如州城建设规模的快速扩展,导致30%以上城郊菜田被占用,城郊蔬菜规模一度下降到不足666.7 hm2,金子坝、旗峰坝、高桥坝、龙凤坝原有的菜地所剩无几,而新菜地增长速度又相对缓慢,城市居民蔬菜供应不足的矛盾凸显。城郊菜地被征占,不仅导致城郊技术醇熟的菜农大量失业,新型城镇化建设就业压力也会不断加大。加之,新建菜地农民对城市蔬菜保供的认识、新技术的培训和粮改菜土地熟化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城市蔬菜保供已是刻不容缓,发展城郊新菜地迫在眉睫。

2.2 投入严重不足,各地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全州多数县市政府充分把握机遇,用足用活政策,捆绑项目资金,大力发展城郊蔬菜,取得了较好效果。但部分县市政府重视不够、支持不力,导致发展极为不平衡。作为全省蔬菜大县的利川市近3 a每年投入不低于300万元,新发展城郊蔬菜规模达1 000 hm2以上;恩施市、巴东县发展相对较快,新增城郊蔬菜333.3 hm2以上;咸丰县、来凤县和宣恩县城郊蔬菜发展却相对较慢,但已起步;鹤峰县处于“零增长”,建始县为“负增长”。

2.3 组织化程度低,企业带动力较弱

目前,全州蔬菜(含流通领域)企业、专业合作社1 600多家,以规模化发展高山蔬菜外销为主要经营目的,对本地蔬菜“保供”意识淡薄,从事城郊蔬菜开发的龙头企业更是微乎其微。从种植上看,城郊蔬菜由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带动的基地规模仅占总规模的20%左右,城郊菜农组织化程度非常低;从经营上看,市场流通企业经营基本没有和基地形成固定链接,大多处于“坐摊式”经营,对基地的带动和发展力较弱。

2.4 科技支撑不力,综合效益难提升

为加大城郊蔬菜产业发展,各地蔬菜业务部门加大了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在烟菜轮作、烟棚育苗、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冷藏贮运、净菜加工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技术和经验,但由于基层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服务不到位,致使城郊蔬菜种植标准化、品种多元化、经营规模化的发展步伐还相对较慢,城郊蔬菜综合效益也难以得到较大提升,生产者、经营者的既得利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城郊菜农和蔬菜业主发展城郊蔬菜产业的积极性也不高。

2.5 菜地质量下降,菜农积极性偏低

由于城郊菜农多年来习惯种植同类蔬菜品种和施用同一种农药、肥料,种植2~3季,对土壤实行“掠夺式”经营,导致菜地土壤严重酸化,病虫害发生频繁,产量、质量急剧下降,菜农种菜积极性也因此受到极大挫伤。此外,由于城郊区域成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劳动力奇缺,城郊蔬菜发展面临危机。农用生产资料和城区劳动力工资节节上涨,每667 m2城郊菜地种植成本在2 000元左右,设施蔬菜在3 000元以上,667 m2销售收入4 000~6 000元,利差较少,加之种植风险和市场菜价波动大等因素造成产量低、菜价下跌时,菜农积极性将受到较大影响。

3 恩施州发展城郊蔬菜产业的对策建议

根据《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通知》(恩施州政发[2011]19号)、州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1]39号)和《省蔬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全省蔬菜产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鄂菜字[2014]1号)文件要求,结合恩施州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部署,今后3~5 a恩施州城郊蔬菜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竞进提质”的总体要求,以推进城郊蔬菜产业现代化为主要目标,坚持“增面积、调结构、提速度、保供给”的工作思路,立足国家、省、州菜篮子工程建设要求抓发展,促进城郊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和产业化。到2020年,全州城郊蔬菜基地面积达到

6 666.7 hm2,其中设施蔬菜基地达到2 000 hm2,播种面积稳定在16 666.7 hm2以上,产量60万t左右,产值突破10亿元。

3.1 科学规划布局,丰富菜篮子品种

根据恩施州城区近郊和远郊海拔气候差异特点,合理安排季节性种植规划。低海拔特别是城郊区域重点发展设施精细蔬菜,中海拔区域以大宗蔬菜和精细蔬菜相结合,高海拔区域以发展大宗蔬菜为重点。以村为单位,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建立高山蔬菜“万亩村”,精细蔬菜“千亩村”,设施蔬菜“连片村”。通过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不断丰富城市菜篮子花色品种。

3.2 加快基地建设,确保蔬菜有效供给

按照“城市保供核心区”要求,重点建设好恩施龙凤万亩城郊蔬菜基地、来凤翔凤城郊低海拔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咸丰忠堡万亩露地连片蔬菜基地和利川南坪利中盆地万亩高山蔬菜基地,鼓励龙头企业特别是流通领域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基地。2014年全州城郊菜地规模力争达到

5 000 hm2,新增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 666.7 hm2左右,新增蔬菜供给能力6万t以上,其中精细蔬菜比重达到80%。今后,全州城郊菜地发展规模每年按10%~15%的速度递增,以确保城镇居民蔬菜的有效供给。

3.3 扶持培育龙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在发展城郊蔬菜基地建设的同时,要突出由抓“田头”向抓“龙头”转变,着力培育城郊蔬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化资源配置,合理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城郊菜农组织化程度。一是强化蔬菜产业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整合项目资金,重点扶持温室育苗、设施大棚、排涝灌溉、产品分选加工、冷藏保鲜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三是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和产销链接模式,支持连锁配送、超市专柜和社区菜店建设,促进蔬菜基地和市场的深度对接,逐步形成新型的流通业态。

3.4 加强科技服务,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建立和完善城郊蔬菜科技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城郊蔬菜产业综合效益。一是集成推广一批主推技术,加大产学研结合,联合省高山蔬菜研究中心、州农科院、湖北民院生科院、恩施职院生物工程系等科研院所,大力开展新品种引进和城郊蔬菜高效栽培技术、莲藕浅池生产技术、设施无土栽培生产技术等一批主推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二是建立一批城郊蔬菜科技示范园,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为切入点,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融资等方式,在各县市城郊适宜区域建立1~2个蔬菜科技示范园,园区建设规模不低于33.3 hm2。三是依托国家阳光工程及新型农民培训项目,举办城郊蔬菜特别是设施蔬菜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科技骨干和农民技术员。四是加大科技抗灾救灾指导与服务,提高抗灾救灾预警和服务能力,降低种植、经营风险,确保企业和菜农利益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

3.5 注重市场监管,保障蔬菜质量安全

一是充分发挥各县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点)的作用,建立城郊蔬菜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整合监管资源,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二是强化对蔬菜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的检测、分析和掌握,认真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体系,推动“放心”农资进村入户。三是构建和完善各级检测网络,重点加大县市级检测机构、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自检机构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逐步构建城郊蔬菜生产、流通、监督3个环节的检测监督网络体系。四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每年春耕时节开展蔬菜种子及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强力打击涉农违法犯罪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城郊蔬菜产业有序发展,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3.6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产业发展投入

民以食为天,食以菜为先。城郊蔬菜产业发展是事关城市居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事关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谋划,将城郊蔬菜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各级涉菜部门要加强对城郊蔬菜产业的支持力度。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州政府《关于全州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的会议纪要》([2011]39号)文件,按标准将本级财政每年菜篮子建设专项资金安排到位,专项用于城市保供、提高自给率的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落实《州政府办公室关于蔬菜基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使用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11]39号)文件,按标准征收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重点支持城郊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设施菜地和新菜地建设。发改、交通、水利水产、扶贫办、电力、商务等部门要整合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乡村道路建设、冷链物流、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和电网改造项目,加快城郊蔬菜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保供能力。金融部门和农业担保机构要加大对城郊蔬菜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的信贷支持,为城郊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保险部门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城郊蔬菜产业发展保险新途径,降低生产和经营风险,提高城郊菜农和经营业主的积极性。

各级蔬菜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强化服务,把城郊蔬菜产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切实解决好城郊蔬菜产业和菜篮子工程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城郊蔬菜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与此同时,要抢抓武陵山试验区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优惠政策和项目扶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城郊蔬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素玲,陈明均.我国蔬菜流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蔬菜,2013(7):1-5.

[2] 梁合荣,毛东,陈荣华,等.遵义市中心城区保供蔬菜实现新发展[J].长江蔬菜,2014(6):1-3.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
甘肃银行惠农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论新医改下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的发展模式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河南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