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比较

2015-01-08 00:23董继梅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比较

董继梅

摘要:教材是教育内容的重要体现,是课程和教育改革的主要载体。而教育研究方法是一门体系庞杂、内容丰富的实用性学科。近年来,国内已出版了不少关于教育研究方法的教材,可谓各具特色。面对诸多的教材,我们该如何选择就成了一个问题。那么笔者所做的这件事就是解决大家的困惑,就当前教育界比较有影响的5本教育科学研究教材做一个比较,旨在使读者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教材。

关键词:教育科学研究教材;比较;合适的教材

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发展的真正后劲是教师专业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因此,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心所在。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反思能力的新型教师,即在行动中不断地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以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具专业性。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教学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材。那么,如何在众多的较教材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就成为读好这一类教材的关键。所以,今天笔者所要做的就是,就当前教育界流行的7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做一个比较,旨在使不同需要的读者们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教材。

一、教材选择

在本研究中,筆者选择了我国现在比较有影响力的5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它们分别是:裴娣娜1995年版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以下简称裴娜版);袁振国2000年主编的《教育研究方法》(以下简称袁振国版);孙亚玲2009年主编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下简称孙亚玲版);卢家楣2009年12月主编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下简称卢家楣版);金哲华、俞爱宗2011年主编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下简称金哲华版)。

二、教材比较分析

1、目的的比较

从“裴娣娜版”的前言可以看出,这一版是试图在总结我国丰富的教育研究实验和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一种尝试和探索。而且这本书是作为学习教育研究方法入门的一个导论,提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基础.

“袁振国版”是没有前言或者序的,但在它的后记中说到:本书为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重点课题《公共师范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之一。本书结构完整、内容新颖,既清晰明了地介绍了定量研究方法,又充分介绍了新起的定性研究方法。本书还列举了两百多个成熟的研究事例,配备了大量的图、表,使得本书实用具体、操作性强。所以,本书作为高等师范教育的教材这个的目的编写很成功。

“孙亚玲版”的编书目的是为了顺应时代教育的发展,为了满足更多中小学教师的兴趣与要求,在原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增加了其“工具性”的特点。

从“卢家楣版”的前言中可以看出“本书宗旨是帮助学习者掌握从事中学教育工作所必须的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相应的科研理念和能力,促进这方面专业化素质的提高。”

从“金哲华版”的前言中可以看出“本书的设计目标是让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学会研究。为实现这一目标,编写者创新了编写体例。它由知识、方法和技术、应用与示范、反思等环节构成,书内各章独立构成一个子循环,每章内又构成了有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学会调研组成的三个层次循环。”作者在前言中还说到:“通过本书的设计,可以增强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弹性,使学习者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就近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从上述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这5本书的大致目标是相似的,但他们各自有其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水平和自己的目标水平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这样既不用浪费时间去读一些对自己发展没用的书,也可以迅速的找到适合自己的书,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2、结构体系的比较

从一本书的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本书的结构体系大致是相同的,一般的有前言、绪论、正文(各个章节)、参考文献、后记等方面组成,这些东西也是组成一本书的关键,也是一般人会注意到的。但是笔者要讨论的是书中一些细节性的东西,从这些细小的编排也可以看出一本书的优缺点,这也是作为选择的一个关键点。

“裴娣娜版”的有序言、前言,有参考书目,还有一个比较有特点的地方就是有“教育研究的基础术语”。专业术语是学习一本课程的基础,只有弄懂了概念,下面的研究才有可能在科学的依据下完成。所以,本教材附上了“教育研究的基础术语”是非常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本教材还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把所有的内容分为三大篇来概述,分别是: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得本书在各章节的之上又有一个更宏大的框架,这样就能使读者对这一本书有了更宏观、更清楚的把握。

“袁振国版”的是没有前言、绪论,只有一个后记。本书一共分为十四章,每一章的后面都有一个总结,把这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做了一个概述。这样,能使把握了重难点的读者有巩固的机会,没有弄清楚章节联系的读者读到这个“总结”就能联系起来。

“孙亚玲版”的有前言、参考文献、附录。附录是很多书都会有的,但是孙教授的附录是比较有特色的。她附的是“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精简)”这个规则是于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规定了各个学科、各种类型出版物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这是非常实用的,因为对于一个新手型研究人员来说,在撰写论文及编辑出版都要按此规范执行。

“卢家楣版”的有总序、前言、附录一、附录二、参考文献,结构体系非常完整。而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在章节的编排上,每一章前面有“本章要点”,章节后面有“本章小结”、“思考题”、“问题探索”,这些完整的体系对读者都是很有用的,有利于读者树立宏观思想、学会总结,养成反思的习惯。本书还有一个地方是及其有创新性的,那就是在章节中以方框的形式穿插了一些知识性的东西,有“想试着回答一下吗?”、“知识小窗”、“”学术研究、“热点聚焦”、“实践探索”、“名人介绍”等几个板块。在这样的理论书中能看到这样的东西,确实使人耳目一新。这样的编排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确实值得一读。

“金哲华版”的有前言、参考文献,还有一个内容简介,大致的介绍了本书的主要内容,这样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节省很多的时间。在章节中作者也延续了这个优良传统,在每一章的前面都有一个“本章要点”,把这一章的主要内容都汇总在要点部分,读之前心中就会有一个大概的谱子,这样继续谱曲就能找到方向了。

通过在结构体系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得出这5本书有自己优越的地方,也有其不足之处。那么读者在选择书目的时候,就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目。

3、内容方面的创新之处

笔者所选择的这5本书都是不同时期的代表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需要。所以在内容的书写上,每本书都有其自己的创新之处。

从“裴娣娜版”的目录可以看到,在第三编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中重点叙述了“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和“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但在其它的书目中笔者都没有发现有对这两部分的单独叙述。这是因为随着研究方法的发展,一些陈旧的教育研究方法就只能停留在属于它的那个时代,不适合再继续发展了。

接下来具有代表意义的书就是“袁振国版”的了,他新增了“准实验研究”、“比较研究”和“实地研究的方法”这三部分,使得教育研究方法就更加丰富了,更接地气了,像实地研究的方法就比较的实用,可以直接的观察活教育动,得到第一手的真实的资料。这本教材也算得上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的一个里程碑。

“孙亚玲版”的算是比较新近的一本书了,与其它书相比,最大的创新之处就是加入了“教育叙事研究”孙亚玲说所谓的“教育叙事研究本质上是一种质的研究,它是对教育生活中富有研究价值的教育事件和具有启发意义的教育现象的描述与揭示。”孙老师还说:“教育叙事的实际意义在于将别人的理论作为一种原则的框架引入自己的实践中,以理论指导行动,以行动调整理论,形成真正能和自己的实践水土调和的行动指南,即所谓扎根理论。”

“卢家楣版”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他加入了“第八章 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分析--数据描述”包括集中趋势、离散趋势、标准分数、相关分析和SPSS在描述统计中的运用;同时也加入了“第九章 教育科学研究资料分析--数据推断”,包括概率分布和样本分布、假设检验、平均数的显著检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和方差分析几部分。这是教育心理学的东西,从这可以看出,作者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学高度的融合在一起,这是很有前瞻性的,非常了不起。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这5本书的编书目的、结构体系和内容的创新之处的比较,可以看出每本书的优缺点,这就达到了笔者预期的目标:当读者面对纷繁复杂的教材时,能根据自己的现实需要,快速的選择适合自己的书目。

四、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8.

[2]孙亚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韩延伦,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

[4]郑日昌、崔丽霞,二十年来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研究,2001(6):16-17

猜你喜欢
比较
从小说到电影
吴昌硕和黄牧甫篆刻艺术比较
村上春树《1Q84》与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比较研究
孔子与荀子文质观比较
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比较研究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宋代尚意与晚明尚奇书学思想的探析与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