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与规划

2015-01-08 21:09石江平
中国经贸 2014年22期
关键词:调查金融

石江平

【摘 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金融支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作者对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农业县进行了相关调查,分析了基本特点,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金融;新型农业;调查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为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决策依据,近期,我们对山西省临汾市辖区的乡宁、吉县、大宁、隰县、蒲县、汾西、永和七个样本农业县进行了调查。

一、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概况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辖17个县区和2个开发区,人口413万。近年来,临汾市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化建立农产品种养基地,精心培育农产品品牌,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做大做强农产品龙头企业,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了规模扩大、领域延伸、特色突出的新格局,突现了竞争力增强、带动力提高的新态势,探索出了一条绿色转型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截至2014年6月末,7个样本农业县已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生产主体464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98个,农业股份制公司35家,种养大户162户,家庭农场69个。

二、主要做法

1.政策引导,示范带动,资源性企业有序转产绿色产业

长期以来,临汾市依煤而立、因煤而兴,吃了多年“资源饭”。为改变这一现状,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市政府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产业转型中的难题,努力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步伐。

随着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加快,市政府从大局考虑,谋划农业产业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推进、示范带动等“套餐”式系列措施,积极引导资源型企业投资兴办、兼办、整合农产品加工企业,初步形成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截至目前,全市资源性企业转产种植、养殖及深加工业21个,有投资意向的12个,累计投入资金达28.24亿元。大批资源型企业转产绿色农业,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增添了强大的助推力,为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项目拉动,科技推动,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农业发展

近年来,全市坚持“好”字为先、“绿”字为要、“民”字为本的发展方针,充分发挥资源多样化优势,着力扶持和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政策优惠、项目拉动、科技创新等措施,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了农畜产品龙头企业带动六大产业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据统计,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36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26家,销售总额达27亿元。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4家。年交易额超亿元农产品批发市场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9亿元;农户从事产业化增收25.3亿元,户均增收3660元。在这些龙头企业中,山西琪尔康翅果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已被列入省级“513”工程;吉县壶口玉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43家企业被列为市县级“393”农产品加工工程;山西丰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进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3.农企“联姻”利益联结,农业产业化扛起农民增收大梁

一大批龙头企业的快速成长,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曙光。企业大都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农企”联姻,利益联结,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众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新建项目将极大地拉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三、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临汾市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银行增效的目标,坚持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坚持面向市场,进一步改进服务,加大信贷投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信贷资金的大量投入,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规模扩大、领域延伸的新格局,显现了竞争力增强、带动力提高的新态势。调查发现,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尤其是支持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1.农业生产脆弱性及企业融资的内在弱质性,降低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吸纳能力

农业生产脆弱性主要表现在:与工业、服务业相比,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生产对气候等自然性因素的依赖性较大,抗灾御险能力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

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内在弱质性主要表现在:一些农业经营主体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内部信用达不到银行贷款的要求。原始积累历程短,自有流动资金先天不足,经营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内部治理结构常常不规范,企业产权不清晰,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企业的资信等级低,从而没有在银行形成长期信用基础,信用地位不稳固,获取担保贷款能力差。金融部门在充分考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原则下,必然对脆弱性与弱质性兼具的农业产业化领域持审慎态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信贷投入。

2.金融机构贷款审批制度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特点不相适

一是信贷审批不能完全适应支持农业产业化需要。相对一般行业,农产品加工类企业对于获得贷款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在粮食等农产品市场放开后,价格波动大且变化快,一年内的价格低谷期仅能保持一周甚至两三天,而贷款审批周期一般在二至三周,往往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错失良机。二是信用担保体系不够健全,致使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难以提供金融机构需要的抵押担保物品,加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是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出于防范风险考虑,金融机构不得不抬高贷款门槛。

3.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一是创业投资阶段的资金投入、资本风险分担机制缺失。农业是弱势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以弱质产业为主的企业,存在风险大、不确定性高等特点。在创业起步阶段,完全依靠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企业经营风险完全或大部分放在金融机构,这样既不公平也不合理,从这一方面也暴露了农业产业化方面的投资损失分担、创业投资基金等机制的缺失。二是农业保险缺位致使农村金融供给紧张。由于农业保险回报率低,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依据,加之保险公司实行商业化经营业务重点也转向城市,近十年来农业保险业务日趋萎缩。由于农业保险的缺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企业风险程度的评估,成为“惜贷”的重要因素,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紧张状况。三是农村金融体系仍然是以农发行、农信社为主,创新型的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缓慢,存在着金融产品单一,服务手段简单,功能同质化现象,与现代农业发展中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不相适应。

四、构建完善的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加大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既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也是促使弱质农业从落后走向比较发达,并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面对我国现有金融和农村金融体系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重构高效稳健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十分关键。

1.突出信贷支农重点,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

一是要全力支持农业、农村的主导产业发展。主导产业具有带动力强、辐射面大的特点,对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涉农金融机构要突出把支持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作为发展主导产业的关键来支持,以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二是要突出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尤其是大力支持上规模、社会经济效益良好、与农户、农产品基地有稳定经济关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信贷支持重点,扶持其尽快发展壮大。三是大力支持科技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四是在抵押担保手续、审批环节、风险控制等方面,开展差异化信贷服务,尽可能设计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健全农村多元化的农业投融资体系,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规范民间非正式金融机构的融资行为。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保持其原有的活力,实现部分正式化或完全正式化,引导并发展民间金融成为正规金融外的重要补充。二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国资本进入农业主产区,建立以个人投资为主体,国家财政性投资为引导,信贷资金为支撑,外资和证券市场等各类资金为补充的农业投融资体系。三是培育农业资本市场。鼓励龙头企业兼并收购小企业,通过企业之间的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盘活存量资本,壮大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张。

3.建立风险防范保障体系,减轻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风险压力

建立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保险和再保险体系,通过财政资金补偿机制,鼓励保险公司开展农保业务,分散金融机构信贷风险。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的方式,组建担保公司,重点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担保问题,适当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担保门槛,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短期流动资金需求,为其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4.推进农业保险市场建设,建立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一方面按标的给予投保农民保费补贴,提高其对农业保险的购买力,另一方面对承保的保险公司予以税收优惠,降低其运营成本,提高开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二是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的协作,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三是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提高广大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度、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

猜你喜欢
调查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P2P金融解读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