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禄 党延伟
【摘要】社会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也将在新时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社会和时代对于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研究生个性化培养必定要进行优化改革,突破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积极实施个性化培养,确保研究生毕业之后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和当今时代的不同需求。但是,我国现阶段研究生个性化培养过程中却又实实在在存在了一些问题和弊端的,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针对性改革是当下亟需进行的。
【关键词】研究生 个性化培养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07-02
一、引述
我国于2010年颁布并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了研究生培养模式大力改革的内容,充分证明了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重要意义。而依据我国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容来看,新时期下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一定要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培养出符合新时期的创新型和应用型拔尖人才。本文通过将概述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作为切入点,深刻探讨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并就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对策措施进行了建议。
二、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概述
(一)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具体内涵
作为我国高层次的受教育者,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与其他受教育者的培养有着明显的差异。具体而言,新时期和新时代下的个性化教育与社会、哲学、心理学等都密切联系在一起。从社会赋予其的内涵来看,研究生个性化培养强调的是受教育者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所受到的影响,进而实现个性化培养的社会化。从哲学层面来看,个性化培养更加注重了某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的共性、差异性以及个性共存的辩证关系。从心理学涵义来看,则是侧重于研究生的个体去向以及个性心理分析,将个性化培养当作一种心理系统进行讨论。
(二)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意义和作用
研究生主要的培养过程涵盖了学术研究活动,研究生研究的主动性又是学术研究活动的源动力,也是研究过程中创新的基础。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主要针对的是研究生不同個体年龄差异、个性差异、知识背景差异、智商差异等个性确定的一种符合新时代新环境的个体培养计划,是激发研究生创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最佳途径。因此,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创新性是研究生逻辑思维、理性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和形象思维等不同思维的综合性展现,是研究生的一种高层心理状态,突出了心理学特征。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社会化内涵将促进个性化培养,让研究生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可以顺利开展各项科学研究。与此同时,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哲学内涵也促进了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思考和个性化训练,形成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三、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缺乏个性化教育观念
现阶段我国的研究生培养过程虽然已知道了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性,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个性化培养局面,培养相对还比较单薄。尤其突出的是在实践过程,个性化培养甚至被片面地当作了少数人培养,成为了少数优秀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二)缺乏个性化课程教学
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是以个性化教育观念而引导的个性化课程教学。个性化教育强调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差异、突破统一(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方式和统一要求)、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课程。当下我国研究性课程教学虽然总体上是依照个性化培养方案在进行,但是在实践层面对于个性化培养完全没有得到落实。例如导师过大的权威使学生选择无法自主;课程资源困难;部分研究生授课教师自律性不强,导致教学计划过于散乱;个性化课程教学流于形式。而且现阶段处于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改革阶段,过分强调了培养制度的创新和改革,对于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完善和优化鲜有关注。最终导致了个性化课程教学难以实施。
(三)个性化管理制度滞后
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中要顺利实施首先要满足师生的个性化诉求,其次个性化培养还应当有一个适合师生的个性化诉求的个性化管理制度。但是就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方面来看,研究生管理制度依然滞后,主要表现为管理的去个性化,忽视学生差异,强调管理的统一。“一刀切”的管理制度仍然存在,管理制度缺乏灵活性。很多高校对于研究生的规定和管理制度都是统一的,这样虽然便于了管理,但是对于个性化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造成了个性化管理制度的滞后。
四、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
(一)改革主体不突出
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是依托培养机制改革进行的,而研究生的培养单位作为具体的培养机制改革主体尚未给予教师和学生足够的话语权,这就造成了改革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并不能完全符合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个性化教育是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主要过程,教师和学生分别是整个个性化教育的实施者和接受者,什么样的个性化培养机制最为适应个性化培养,他们最有发言权。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主要依靠的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如果没有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很多改革将难以实行。这就导致了教育部门虽然不是改革主体,但是却在实际中成为了改革主体,进而造成教师和学生成为被改革者的情况。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将很难对改革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非正式制度改革不足
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离不开正式制度,但是非正式的行为规则依然相当重要。因为研究生的具体行为往往是受到非正式制度进行约束。但是从现阶段改革的取向来看,关于非正式制度的改革严重不足,研究生培养机制的重点依然是正式制度的改革。缺乏非正式制度的支持,个性化教育的师德师风和优良传统将无法形成,个性化教育更是无从谈起,改革成效也无法发挥。
五、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对策措施
(一)树立个性化教育的观念
个性化教育的观念是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根本基础,是促进研究生个体自由发展的立足理念。针对现阶段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中存在的个性化教育观念缺乏的情况,高等院校必须真正树立起个性化教育理念。摒弃以往“一对一”“多对一”和“优秀学生个性化教育”的观念,将个性化教育观念认识清楚,突出个性化教育的全新观念。
(二)优化改革机制的环境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必须要有一个适合的环境,确保改革机制能够很好的立足并得以推进。具体而言,優化改革机制的环境需要构建民主和自治的大型制度,切实保障教师和学生的话语权,为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改革机制环境。防止由于缺乏优化的改革机制环境而造成的改革异化现象。
(三)重新定位改革方向
研究生培养机制是研究生个性化教育改革的方向,但是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方向又是如何的呢?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原有的改革方向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培养机制改革了,改革的方向需要进行重新定位。这就要求培养机制的改革必须将优化改革和调整作为改革方向,各大高校从实际出发,明确矛盾关系,寻找改革方向和改革着力点,防止一味的重复和模仿。
(四)充分结合教学改革和培养机制改革
要确保研究生个性化培养顺利进行,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推进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教学改革和培养机制改革,确保二者同步进行。这就要求我国高等院校首先将学生和教师纳入改革中心,确保学生和教师有足够的话语权,提高他们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高等院校必须将个性化教学理念与科研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改革引导确保个性化培养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阮长耿.在科学研究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6).
[2]王得忠,胡荣.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因素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6).
[3]王青,候卉,唐志伟等.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8).
[4]庞烈鑫,刘朝晖.构建研究性大学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育,2005(04).
[5]梁正友.个性化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2008(09).
作者简介 :
龚自禄 性别:男 籍贯:湖北襄阳 职 学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工作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电路与系统
党延伟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甘肃*武威
职务:学生 学历:硕士研究生 工作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专业:民俗学 研究方向:区域民俗、民族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