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坚实的党性铸就为人民服务的钢骨

2015-01-08 02:20王鹏丁鹏
新西部 2014年5期
关键词:警务辖区老百姓

王鹏 丁鹏

42岁的社区民警汪勇个头不高,这个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的“小个子”用八年时间努力证明:能否维系平安,在乎是否用心;个头不高,照样给人安全感。2005年汪勇从部队转业至公安新城分局,2007年成为韩森寨派出所社区民警,分管咸东社区。将“进千家户,解百家难”的执法服务理念付诸实际行动,被大家誉为“咱的贴心人”。 2007年以来,汪勇多次获得省市嘉奖,2013年底,他被评为第八届全国人民最满意的公务员。他所在的咸东社区警务室连续多年被评为分局示范警务室、全市优秀警务室和全省一级警务室。西安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任军号表示,汪勇的亲民、爱民、卫民事迹平实而又感人,给全市民警树立了典型,也是大家的学习好样板。本刊日前对作为代表陕西公安系统在北京出席全国公安机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先进事迹报告团活动的汪勇进行了电话连线采访。

新西部:汪所长,您在基层警务工作中能坚持八年无怨无悔的付出,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和信念呢?

汪勇:从内心讲,自己出身于农村的经历铸成了我的这种精神。在父辈、乡村环境的熏陶下,我一直感觉首先要做一个好人,然后做一个有责任心和上进心的人。后来,在部队、在警队,这种信念一直支撑着我,让我一直坚持下来。有担当,有责任,在工作中,我就有一种干劲和精神劲。老百姓有时候会不理解我们的工作,但是我自己始终坚信一个朴素的道理,只要自己和老百姓换位思考,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为他们解决问题,这样工作起来肯定就会更加主动。

新西部:咸东社区的治安环境在您的治理下得到了很大改善,个别小区的犯罪率下降到零,在这将近八年的社区警务工作中有哪些让您感受深刻的事例?

汪勇: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刚到社区时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不认可,敲不开老百姓的门,在老百姓面前说不起话,老百姓心中的怨气很重。当时我得出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不要讲大话,从敲门、进门、认人、执勤这些微小的工作做起。我有一个工作方法叫“万千百”—如果走不了万里路,进不了千家户,解不了百家难,就无法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需。这虽然是一种最传统的方式,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基层工作中最不可缺少的。

新西部:通过您点点滴滴的坚持,敲开了老百姓的心门,接下来,老百姓也就比较配合您的工作。

汪勇: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会耐心给老百姓讲道理,腿勤脚勤,老百姓看到我们在社区平安建设工作中投入比较大后,他们的热情自然也就高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社区平安建设。我们组建“一会三队”,有联席会,有巡逻队,有专职保安队,有辖区退休老党员信息反馈队,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老百姓群防群治,群策群力,社区平安建设收到的效果也比较好。总之,也就是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去感化别人吧。

新西部:通过坚持和耐心来感化老百姓,从而让老百姓支持配合咱们的工作。我们注意到,您的家庭生活条件也比较艰辛,但您却经常施助于人,自己掏钱帮助老百姓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您是如何去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汪勇:我是一个经常回忆过去的人,我有知足感,有时候看到辖区那些生活困难的老百姓,老百姓的生活困境能一下子把我的记忆带到我家的处境或我的处境。我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组织的培养,我有一种感恩和感激的情怀在里面,我想去回报这个社会。一路走来,看到老百姓对自己工作的肯定,我非常有成就感。我的家人非常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家庭的支持也是我做好社区工作的力量和动力,没有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不可能做出今天的成绩。

新西部:您是在什么时候被提拔为韩森寨派出所户政所所长的?

汪勇:这是在2013年11月份。

新西部:担任户政所长后,您肩上的担子和责任也就更重大了,您在心态上有哪些变化,与老百姓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是更近了还是有些疏远?

汪勇:走上领导岗位之后,有时候时间和精力不够,不能更好地去服务群众,我内心感觉对老百姓是一种亏欠。越是这个时候,我就越感觉到,我应该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与老百姓一起手拉手、心连心,面对面。市局现在推行“家门口的派出所”,我在考虑如何借助这个警务前移平台的新形式,更好地把服务老百姓的工作上升一个高度。

新西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您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任何事情都是亲历亲为,肯定会有一些得力的助手在社区为您分忧解难,社区老百姓会像配合您一样去配合他们的工作吗?

汪勇:目前,辖区巡逻工作我依然在做。我每天依旧和辖区负责同志保持联系,向他们汇报我每天的工作情况,并了解辖区情况。把工作做实做细,不辜负群众,不辜负组织。

新西部:去年年底,您是陕西省公安系统惟一一位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的同志,您连续三年被省上、市上评为优秀公务员、十佳社区民警。在诸多荣誉中,您最关心在乎哪些方面?

汪勇:是老百姓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我在任何时候都不认为我是个先进,我始终觉得,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是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荣誉只能证明过去,怎样能够将当下为民服务的工作切切实实做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去年年底,我第一次进北京,第一次受到李克强总理的接见,我想要第一时间把心中的喜悦与荣耀传达给辖区的老百姓,与他们一起分享,是他们和我心连心一直走到今天,走到人民大会堂受到总理的接见。

新西部:当前西安市全市都在宣扬您的为民爱民精神,不仅是在公安系统,老百姓也在学习您的这种精神,西安市公安局也在推广您的“六必到”工作方法,那么这个“六必到”工作法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汪勇:当时我来韩森寨派出所,首先我觉得“走万里路,进千家户,解百家难”要从进门、认人、执勤开始。那么怎么进门、认人、执勤,怎么融入社区,让群众接受,这是最基本的。走万里路进千家户靠的还是脚板子、嘴皮子的功夫,它是社区警务工作最实实在在最基础的工作。在工作中,我把它们加以总结,围绕“六必到”,我进门的问题,认人的问题,执勤的问题就有了一个新的局面,老百姓从不开门到接纳我。“六必到”工作法是我们社区警务工作的开端,是“万千百”工作方法的保障,它把“万千百”工作方法贯彻到社区警务当中。endprint

新西部:对于目前有关您工作事迹大面积的宣传和报道,包括对您个人精神的学习,会不会给您自身带来一些压力?如果有,那么在这些压力下,您会不会给自己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

汪勇:大面积的宣传对我而言确实压力非常大,从事社区警务工作这么多年来,我和老百姓打交道,我给老百姓做点事,我心里踏实。去年媒体在宣传我的时候,有人说我在作秀。我说我作为一名警察,一日为警,终身为民,辖区老百姓让我“作秀”,我就要把这个秀秀下去。对于工作,我是很坦然的,对于组织的需要,时代的需要而做的宣传,我觉得也值。在这个过程中,我内心有一些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的事情不一定要让大家知道,因为这是我工作职责之所在。

新西部:对您的宣传一是传递正能量,二是推广您的工作方法,三是弘扬您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报道无形中给您也套了个枷锁,相当于给您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形象,在这个完美的形象光环下面,一些小小的细节都有可能被媒体放大。在这种情况下,您是通过什么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汪勇:我通过工作寻求成就感,转化压力,在给老百姓排忧解难的过程中寻求快乐,减少烦恼。对我的宣传是要告诉大家,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哪怕只有一点点。我自己做的工作与群众的期待、组织的要求还差得远。通过媒体对社会宣传正能量,哪怕是从我工作的某一个点或某一个方面,能让人受到一定启发,我就感觉非常快乐。

新西部:站在记者的角度,我在看到有关您事迹的宣传报道后,内心挺有感触的,有些地方真的感觉有些不可思议。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坚持,因为这种坚持不是用嘴巴说出来的,而是磨破了多少双鞋,走了多少里路,磨了多少嘴皮子,帮群众做了多少实事。再问您最后一个问题,您现在在社区警务建设方面有没有哪些新的举措或者心得体会?

汪勇:目前西安市局党委在社区警务建设这块确实也是高瞻远瞩,贴近基层实际,推行“家门口的派出所”。这个家门口的派出所就是要把派出所的一些服务职能窗口迁移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让民警有更多的精力在这个平台上去服务群众,让老百姓少跑冤枉路,提高见警率,做到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目前我们这边关于家门口派出所的前期宣传发动,家门口派出所开户籍证明,开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等等工作都做了很多,慢慢地要让市局、分局的警务改革理念家喻户晓,让老百姓真正感觉到派出所就在自己的家门口。

汪勇的精神动力究竟从何而来?因为胸中满是忠诚,所以恪职履责;因为心中装着热爱,所以孜孜以求。面对生活的清贫,他豁然处之;面对繁重的工作,他欣然笑对。没有豪言壮语的表白,也没干惊天动地的大事,社区民警汪勇及他的同事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好老百姓的贴心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警务辖区老百姓
井陉苍岩山派出所积极排查辖区流动人口
阳泉“草帽警务”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警务人才英语口语提升研究
老百姓的话
防火迟到
问题与主义:近十年公安警务改革理性反思
老百姓的“骂”管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