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

2015-01-08 07:29凌德祥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博士生学历国际化

凌德祥

一、各类来华留学生教育比较①本文“来华留学生”指“中国内地来华留学生”,暂未含台港澳地区来华留学生。

外国留学生教育历来为教育国际化评价的重要指标。 无论从衡量高等教育实力、提升国家软硬实力,还是从经济贡献角度考察,教育国际化都应提升到非常重要的战略高度上去加以认识和重视。 笔者根据全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特点及消费水平,将中国内地分为北京、上海、津苏浙粤和其他四大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进行比较分析。 来华留学生数据主要依据教育部公布的2007~2013 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分析》进行年度统计。2007~2013 年全国以及各地区来华留学学历生情况见表1。

从表1 的数据可以看出,2008~2013 年,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年增长率一直高于来华留学学历生的年增长率,来华留学博士生一直维持在17%以上的增幅。2008~2010 年三年间,来华留学研究生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特别是来华留学硕士生年增长率都在33%以上;2011 年增幅逐渐回落,2013 年年增长率仅为11.06%。

表1 2007~2013 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比较

2008~2012 年,北京来华留学学历生年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2010 年三年间,来华留学硕士生增幅相对较快,这应与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增强有关;2011 年以后,增幅逐渐回落。 但在2013 年,北京来华留学硕士生及研究生总数年增长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也充分显示首都北京,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密集的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对来华留学生仍保持强劲的吸引力。

2008~2010 年,尽管上海来华留学研究生增幅较快,特别是来华留学博士生,2008 年、2010 年的年增幅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2009 年以来,上海来华留学研究生增幅逐渐低落,且增幅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便利的交通、繁荣的经济以及高质量的大学教育历来对来华留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但随着近年来中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教育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高铁、高速公路网建设,使这些地区的交通更为方便快捷,同时综合教育费用相对较低,增强了对来华留学生的吸引力,也使留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原本选择上海高校的来华留学生也逐步可选择到其他地区大学就读。

2007 年以来,津苏浙粤和其他地区来华学历生大多数年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来华研究生增速更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2010 年更是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这些地区历年来华留学学历生增幅较大的原因,很可能源于学历生中奖学金生比例较大、奖学金由政府均衡发放调控,加之这些地区原先基数相对较小,同样的增长绝对数体现在这些地区增幅就会显得较高。近年来,每年各大学接受来华留学奖学金生名额稳定,且这些地区来华留学研究生基数也正逐渐增大,上述影响也正逐渐降低,2013 年这些地区来华研究生增速开始有所回落,并开始显现趋近全国平均水平的现象。

二、来华留学研究生层次比较分析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1,2],2007~2013 年,全国及各地区来华留学研究生占来华留学学历生总数比例见表2。 从表2 中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3 年,全国来华留学研究生占来华留学学历生的比例逐年稳步提高,其中来华留学博士生占比增幅较大。一方面反映中国来华留学教育学历层次提高的发展趋势,其中也应与近年来各类来华留学奖学金发放政策向来华留学硕士、博士生倾斜有一定的关系。

2007~2013 年,北京高校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占比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2010 年以来,来华留学博士生占比增幅相对更高。这也显示,北京来华留学教育发展战略重点正逐步向研究生教育发展转移。

上海高校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占比也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近年来,上海很多高校都正逐步调整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战略,着重发展来华留学学历教育,有些高校甚至逐步缩小来华本科生规模而重点扩大来华研究生规模。 但目前来华留学博士生占比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了解,上海一些高校将随来华留学研究生扩大到一定规模后会逐步加大来华留学博士生教育力度。

津苏浙粤地区各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占比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2010 年以来一直在22%左右徘徊,其中来华留学博士生占比仅在5%左右。 这些地区高校目前发展战略的重点为继续扩大来华留学生及来华留学学历生规模,今后2015~2025 年,这些地区高校也将会逐步将来华留学教育发展战略重点逐步向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转移。

其他地区高校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占比虽一直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却呈逐年上升趋势。 特别是2011 年以来,来华留学硕士生占比增幅相对较快。主要源于2010 后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倾斜性调控影响,使得这些地区的大学可以接受更多的来华留学奖学金生;加之近年来,中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这些地区的交通、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快速便利的交通,更加大了这些地区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的吸引力。

由于教育部对来华留学生统计数据仍一直采用包括长短期生(学历生和非学历生)的“人次”概念,在这一导向影响下,全国大多数高校一直还延续数字扩张式的来华留学教育发展战略,特别是津苏浙粤和其他地区的高校,目前仍还继续重点提高来华留学生总数,尚未将重点转向来华留学学历生,特别是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表2 2007~2013 年全国及各地区来华留学研究生占学历生总数的比例 单位:%

2012 年教育部第三轮一组学科整体水平评估,首次将来华留学学历生教育列入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北京和上海等高校大多在此前业已将重点转向来华留学学历生教育的发展,各高校及学科也开始重视来华留学生占比的国际化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更是将重点转向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发展以加大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率,同时还大力缩小来华非学历生规模,并逐步限制来华留学本科生规模,以重点将教育资源投向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

在这一趋势影响下,今后5 到10 年,津苏浙粤和其他地区高校也将会逐渐改变现有的来华留学教育发展战略模式,逐步实现向来华留学学历生教育发展的战略转移。

三、来华留学研究生学科结构比较分析

2007~2013 年,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来华留生学习需求的变化,中国经管、理工医农类学科专业对国际学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逐步得到提升,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习的学科也由过去以文科专业为主逐步过渡到理工医农、经管与文科类学科均衡分布的格局。近年来,经管和理工医农类学科来华留学研究生占比增长较快。 以2013 年为例,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习的学科专业分布情况见表3。

从表3 可以看出,2013 年全国来华留学研究生总数突破4 万人,其中来华留学硕士生突破3 万人,来华留学博士生接近1 万人。

2013 年,管理、工科和经济类学科专业来华留学研究生超过了4000 人;而管理、工科、经济、文学、法学、汉语言和西医类等学科专业的来华留学硕士生超过了2000 人;管理、工科和理科来华留学博士生超过了1000 人;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习理工农医学科专业占37.7%,经管类占30.6%,文科类占25.4%。

四、全国主要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率综合比较

国际上通行将国际学生占比(国际化率)作为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通过对硕士生、博士生及研究生总数的国际化率及教育国际化直接经济贡献总量及贡献度等影响因子的比较分析研究[4],可从一个侧面很好地评价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程度。通过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总数的国际化率(占比)和教育国际化直接经济贡献度四项列为评价指标[5],各项分值依年度系统中最高分为满分,其他各校依实际与之相比较的百分比转换出该项的实际得分。 每项分值满分为25 分,综合总分为100 分。 根据该评价指标体系可对中国内地大学教育国际化率进行综合评价及排名。 这里选取有关方面公布的“2014 年中国一流大学”[6]中教育国际化水平较高的9 所大学作为样例,这些高校分别是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 这9 所大学2012 年来华留学学历生及学年标准生[7]总数已分别超过1000人和2000 人,教育国际化率及各项水平都属于中国内地一流,因此应有较强的代表性。

表3 2013 年各学科来华留学研究生人数及占比 单位:人

为便于对比,综合评价中还列出全国各类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率及经济贡献度等相关均值。 2013年中国内地9 所高校教育国际化综合评价比较见表4。

表4 2013 年中国内地9 所高校教育国际化率综合评价比较

表4 的数据可比较清晰地量化反映2013 年各校教育国际化程度,同时还可以利用该表的数据将中国内地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比较,找到这之间的差距[8]。

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率超过8%的大学仅有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接近8%,预计2014年即可超过8%;这9 所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率均低于5%。 研究生总数国际化率超过7%的大学仅有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作为中国国内一流大学,其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率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大学博士生教育国际化率也相对较低,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因“并校”形成的一些超大型大学,在提升教育国际化发展方面仍面临相当大的挑战[9]。

目前世界一流大学教育国际化程度普遍都比较高,这些高校研究生中的国际生普遍占比均超过了20%。 根据2012 年亚洲大学排行榜[10],排名前八的高校其外国留学生比例最高的全部是港澳大学,其中6 所大学外国留学研究生占比均超过20%,排名依次为: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

通过对上述代表性大学综合分析可以清楚看出,中国内地的大学与世界甚至是亚洲高水平大学相比,在研究生教育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方面仍有相当大的距离。 从上述综合比较分析较大的分差也可透视出,中国内地各地区、各大学间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也呈现出相当大的不平衡状态。

[1] 高等教育学校 (机构) 学生数 (2012 年)[EB/OL]. http://www.moe.edu.cn.

[2] 2013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4-07-05].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407/171144.html.

[3] 凌德祥.江苏教育国际化的现实途径与选择[J].宏观经济观察,2002.

[4] 凌德祥.来华留学教育与高校教育国际化贡献因子研究[C]//陈强,孙宜学.汉语国际传播研究论丛(2012)——中外学者同济大学演讲录.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5] 凌德祥.上海来华留学教育对经济贡献度分析研究[J].语言产业通讯,2013(3).

[6] 武书连. 2014 中国一流大学名单[M]//挑大学 选专业——2014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7] 凌德祥.来华留学生教育统计分析研究[J].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11(1).

[8] 刘念才,程莹,刘莉,等.我国名牌大学离世界一流有多远[J].高等教育研究,2002(2).

[9] 凌德祥.新世纪外国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00(9).

[10] 2012 年亚洲大学排行榜[N/OL]. http://www.people.com.cn.

猜你喜欢
博士生学历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知识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