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参加抗日工作,直到1984年离休的原航天科工六院389厂工会副主席闫禄才,是一位四十年来一直从事军工火化工品生产的老军工,同时,也是一位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见证者。
闫老尽管已是92岁的高龄,但除了耳朵有点背,身体堪比60岁左右的人。他说,我出身在太行山脚下农村一个穷苦人家,能有今天四世同堂的美好生活,全靠共产党。
闫老是一个性格直爽的老人。他说,当时自己悄悄跑到八路军兵工厂干活,不是因为当时有什么革命觉悟,也不知道这就是去参加革命工作,只是想为抗日出一把力,不能让日本鬼子在咱的家乡横行霸道。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节省家里一份口粮。日本侵略者的一次次扫荡、烧杀掠夺,使家家都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他作为家中五兄妹中的老大,为了替父母分忧,在一位熟人的引领下离开了家,来到了山里的八路军兵工厂。因此,闫老说,人的觉悟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党组织的教育和自己一点一滴的认识,慢慢提高的。
说起刚到兵工厂时,闫老显得十分兴奋。他说,当时他去的兵工厂在本县的一条山沟里,离家也不太远,主要是手工生产手榴弹和火药。手榴弹和火药都是他头一回接触的稀罕玩意,特别稀奇。为了能尽快掌握生产技术,他一边跟着师傅们干,一边悄悄往心里记、往小本本上记。一开始手榴弹扔出去好半天不炸,就是炸了也只能炸开几瓣,杀伤力不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一边摸索一边试验,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改进,缩短了手榴弹的引爆时间,增强了杀伤力。
随着日本加剧拉网式的扫荡,闫老所在的兵工厂搬迁至河北平山县一个叫苍蝇沟的深山沟。一天突然响起一阵地动山摇似的爆炸声,闫老所在工厂的一个工房里的火药发生爆炸,20多人当场牺牲,几十人受伤。面对随时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有生命危险的工作环境,工友们没有一个退缩的。闫老说,大家掩埋了牺牲同志的尸体,擦干了眼泪,便立即又投入到生产中。
1952年,在苍蝇沟迎来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从事了8年火化工品生产的闫老,被调到东北化工局研究所,工作对象依旧是弹药,但不再是生产,而是研究如何延长弹药的保存日期。在这里工作两年后,他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1957年,在沈阳工作了5年的闫老,被调到了陕西户县一个从事火化工品研制的研究所。又一个5年后,闫老又被调往四川泸州,从事的仍然是火化工品研制。
由于当时对高燃速火药的脾性了解不够,在一次药物搅拌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6名同志牺牲,闫老再次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对此,至今仍十分坦然的闫老道:自从在党旗下宣誓后,我就将自己的生命交给党了,没什么可害怕的。
4年之后的1965年,闫老从湿润的天府之国来到了内蒙古高原一个满目荒凉、气候干燥的山坳里,开始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初创事业——固体导弹发动机的装药、总装研制工作。
在泸州时已是工段长的闫老,到389厂后被任命为技安科副科长,直接负责安全生产。对此,经历了两次爆炸事故的闫老说,我们的工作实际上是一项与“火老虎”打交道的危险工作,稍有不慎,就会被惊醒后的“火老虎”吃掉或致残。因此,要想让“火老虎”永远睡着,必须要从制度上入手,从本质安全上抓起。
离休后的闫老,坚持每天散步锻炼身体。他说,我已经不能直接为党为国家做事了,发展航天、为国家铸造利剑的工作已传到下一代人的肩上。因此,我要把身体锻炼好,不给儿女们找麻烦,让他们专心一意的干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