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技 成 果
科学家首次测量出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强度
据科技部网站2015年11月26日报道,德国马普生物化学研究所和马普分子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所的科学家采用特殊的定量质谱分析方法,首次确定了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大小。虽然大多数的相互作用非常弱,但是对于蛋白网络的凝聚力至关重要。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俄科学家利用3D技术打印涡轮机和燃烧室
据科技部网站2015年11月19日报道,俄罗斯萨马拉国立航空航天大学的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研发出一项航空工业零部件3D制造技术,原理是使金属粉末在特殊的3D打印机上进行“烘焙”得到相应零部件。科学家表示,采用材料“烘焙”技术能够制造出各类工具、模具、发动机零件、卫星部件、火箭零件等多种构件。科学家选取了飞行器的燃烧室和涡轮机进行初始试验,通过软件设置其融接模式和载体类型,每个零件的制造耗时约10小时,由金属制成的燃烧室和涡轮机经过台架试验后,即可用于真正的发动机。通过烘焙生长出来的试验零件,还需要按照发动机自身的结构进行修正,以便得到更精确的工作参数。这种新型3D材料在高温、高压负荷试验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证明产品具有高品质。未来,科学家将解决短期内获得新设备的物理原型及批量生产问题,并启动复合材料制件的选择性激光烧结过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研发出能够采用直接激光生长技术制造飞机发动机复杂零部件的3D打印设备。
欧盟研制成功生物仿生超强粘合材料
据科技部网站2015年11月19日报道,由德国斯图加特新材料研究所领导的欧洲研发团队,利用壁虎脚部依靠接触表面间的分子相互作用产生吸引力的原理,研制出两种相互作用产生超强粘合力的材料——细纤维硅胶和其它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其超强的粘合强度表现在1 cm2表面积,能够承受1辆汽车的重力。生物仿生高强度粘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溶剂亲和力,除广泛应用于各类粘合剂行业外,研发团队利用该技术开发的机器人手臂抓握技术,可轻松抓取或放下大型加工件,该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超过50家工业企业正在同研发团队接洽,希望商业化开发应用该技术。目前,研发团队正集中于生物仿生材料在其他领域的商业化开发应用,主要包括3D打印、修复补丁、卫星碎片抓获和智能手机的触觉响应等。
掺硼石墨烯可制成超高灵敏度气体传感器
据科技日报2015年11月18日报道,一个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宣布,通过在石墨烯中加入硼原子的方式,他们开发出一种灵敏度极高的气体传感器。该装置能探测出空气中浓度极低的有害气体,在人们还未察觉时发出警报。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试验显示,新的气体传感器能够探测到空气中含量为十亿分之一的氮氧化合物和百万分之一的氨气,灵敏度比单纯用石墨烯制成的气体传感器要分别高出27倍和1000倍。未来这种传感器有望在科学试验和工业中获得广泛的应用,研究人员表示,除检测有毒和易燃气体外,这种掺硼的石墨烯理论上还能有助改进锂离子电池和场效应晶体管。
科学家研发用于数据传输的微型光电信号转换器
据科技部网站2015年11月17日报道,德国卡尔斯鲁厄技术研究院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研制出一种微型等离子体马赫-策德尔调制器,长度只有12.5 μm。试验中,在宽带光纤的光波频谱和电磁波频率70 GHz下实现传输速率108 Gbit/s的稳定可靠数据传输,性能超越当前的同类器件。这种光电信号转换器件可用目前常规的CMOS工艺制造,与目前常用的芯片的兼容性更好。它是欧盟科研计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