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睿+冉志鸿
2014年12月4日清晨,酉阳县城边一栋公寓里,55岁的护林员王祥贵决定起床。
他坐起来,脚一蹬,掀开被褥,上半身赫然显露——
他的左臂,自手肘以下仅剩不到10厘米;右臂,除连接肩膀的一小截外全没了。
在床上坐定,王祥贵用左臂残肢夹住衬衫,再用嘴叼住,头向右一扭,将衣服“挂”上右肩,让那截右臂顺势穿过袖子,而后再举起左臂,穿进左手袖管。
完成这个动作,他用了不到十秒。
三分钟后,他在衬衫外套上了毛背心和防寒服,又在牙齿和脚趾的配合下,穿好了裤子和鞋袜。
穿戴妥当,王祥贵用残肢夹住门把手一拧,出了门。
楼外,金银山、中岺山和翠屏山如巨人的三条臂膀,环抱着整个县城。
盯着山上茂密的树影,王祥贵脚下生风,疾步而去。
在过去27年里,他的足迹印满了这座大山——日均巡山路程30公里,累计路程可绕地球赤道5圈半。
在过去27年里,他用青春刻画山林年轮——巡护10座山头,护林面积2000多公顷。
在他巡护下,金银山林区从一片幼林变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成为拱卫酉阳县城的一道生态屏障。
生命之诺
——“做人要讲感情,村里能信任我一个残疾人,我就要守一辈子山!”
22岁以前,王祥贵根本没想过当护林员。
他父亲在县粮食局工作——当时有子承父职的“接班”政策,王祥贵本来也能“进机关,当干部”。
可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两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
第一件事发生在1980年——王祥贵遭遇了爆炸事故,失去了双手。
伤愈回家后,王祥贵消沉了三个月。
对人生,他只想到了两条出路——一是拿个钵钵,到城里当乞丐;二是找条粗麻绳,再找一棵结实的大树“挂上去”。
“还是第二个好,不丢脸!”他说。
就在他付诸行动前,一位长辈“敲打”了他。
“男子汉大丈夫,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就算没了手,也要爬起来!”长辈说。
王祥贵心里一颤。
接下来三年,他开始学习用左臂残肢拿东西,用双脚穿衣服、系鞋带……到1988年,王祥贵不仅生活能自理了,还在妻子帮助下办起了养猪场,年出栏肥猪上百头。
如果就这么干下去,王祥贵说不定也能成“万元户”。
可他又有些不甘心。
“受伤前,我是大队会计、民兵连长、团委书记‘一肩挑;现在残了,我也想做点能造福一方的事。”他说。
这时,他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来了。
王祥贵生活的钟多镇桃花源村(现桃花源街道桃花源社区)有一片集体林——林子面积很大,有2000多公顷;林子年龄很小,大部分都是一二十年前才种的次生林。
1988年,村里护林员已年过七旬,干不动了。
于是,村支“两委”商量新任护林员人选。
当时护林员一个月仅有60元补助,没人愿干。
“王祥贵不错!”无奈之际,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王长寿一拍脑门,“护林主要用脚,不用手——而且他能下田养猪,说明他不服输、能吃苦!”
很快,王长寿找到王祥贵。
听到让他守林子,王祥贵“差点没哭出来”。
“做人要讲感情——村里能信任我一个残疾人,我就要守一辈子山!”他说。
莽林硬汉
——“自从当上护林员,我就开始和大山‘打仗。”
王祥贵巡护的林子,分布在十来个山头上,距离远、战线长。
“上任”之初,王祥贵给自己定了规矩:每周都要把林区巡护一圈。
他把责任林划为七个片区,开始了每天“两头黑”的生活——清晨六点起床,用牙衔着电筒上山;巡护完,天黑了,他又衔着电筒下山。
1993年的一天,王祥贵直到深夜才回家。
一进家门,妻子简梅香就发现丈夫“有问题”——他浑身泥土,头破了,左侧裤腿上还有血渍。
“啷个了哟?”她凑上去。
原来,那天下午,王祥贵巡护到中岺山附近时,突然左脚一紧,整个人向前扑倒。
“砰”的一声,王祥贵的头结结实实撞到地上,血流如注。
他一回头,发现左脚陷进一个捕兔用的铁丝圈套。
荒郊野岭,一个残疾人怎么脱险?
“还是自己解决吧!”王祥贵努力吸气提臀,凭借上身力量一寸寸向圈套移动。
“像猪儿虫一样”爬到圈套附近后,他转身坐起,用牙齿脱掉右脚鞋袜,然后用脚趾夹紧铁丝,慢慢解开了圈套。
听丈夫说完,简梅香泪如泉涌。
“你没得手,啷个干得下来哟!”她抱着丈夫大哭。
“我给村党支部保证了,一定能干下来!”王祥贵傻笑着安慰妻子。
就这样,一年、两年、三年……他真的咬牙干了下来。
其间,王祥贵碰到的困境是常人想象不到的——
那时,进山只有泥巴小路,灌木丛生。
健全人用手一扒拉也就过了,他却只能低下头,从蒿草和刺藤间硬挤过去。为此,他身上不知道划了多少个口子。
一到夏天,金银山就成了昆虫乐园。王祥贵常被咬得满身疙瘩,却不能用手挠。痒极了,他就往树上蹭,“这是跟野猪学的——磨皮擦痒!”
每年11月间,松树开始落叶。松针下面全是稀泥,他的硬底布鞋摩擦力弱,一踩就滑,“别人滑一下,可以用手撑地,不会痛;我滑一下,直接就碰到地上,痛得很”。
“自从当上护林员,我就开始和大山‘打仗。”王祥贵这样形容。
铁面“山神”
——“身体残了,心不能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天然气尚未普及,酉阳当地连烧煤炭都很奢侈,群众经常上山砍树拾柴;不少人还盯上了木材市场连年走高的行情,频频上山盗伐林木。
对护林员来说,那些日子“烽火连天”。
1992年的一天深夜,一群黑影潜入松林。
接到举报,护林员全部出动。
到现场一瞧,对方竟然有20多个人,全是壮汉。
再瞧己方——两个健全护林员,都已经年近六旬;33岁的年轻护林员倒是有一个,却没有双手。
双方力量悬殊,王祥贵却毫无惧色。
“不准砍树!”王祥贵一声大喝,冲到盗伐者和松树之间。
“你个残废,狂什么狂?”
“我是替国家做事,死了也光荣!”
…………
吓不退王祥贵,盗伐者急了——他们一把推开王祥贵,硬闯下山。
记下了盗伐者的行踪,王祥贵立即跑到县政府报告。
根据他提供的线索,盗伐者很快被全部抓获。
那些年,王祥贵和同事们阻止盗伐行为近千起,抓获盗伐者上百人次,金银山从未发生过一起严重盗伐案件。
“硬碰硬”赢不了,盗伐者有时也来“软”的。
2003年,一个外地老板想用桉树皮熬胶,于是找到王祥贵,希望和他合作“发财”。
老板给的条件很诱人:报酬4000元,“暗箱操作”。
“别人不知道,但是我的良心知道!”王祥贵扭头而去。
当时,王祥贵一个月的补贴才200元——当护林员头10年,王祥贵每月的报酬仅60元,以后慢慢涨到200元、800元。去年,他每月才拿1500元。
其间,他拒绝的利诱少说也有四五十次。
“有‘大钱不拿,你傻呀!”有人笑他“迂”。
“身体残了,但是心不能残!”他笑着说。
“金银”满山
——“森林是有感情的,你爱护它,它就会给你回报!”
巡护山林,王祥贵有时很“硬”,有时也会“软”。
“让群众爱护林子,你一定要‘软——不‘软,就不能服人。”王祥贵说。
2004年清明节,天还没亮,王祥贵全家就进了山。
他们都有“战斗任务”——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守进山路口,王祥贵和妻子“守坟头”。
殡葬改革前,金银山分布着不少坟墓——逢年过节,有大批乡亲上山祭奠。
如何让人们不进山用火?
王祥贵的回答就一个字:“劝”——
发动全家守住各个进山路口,对进山群众进行防火宣传。
将防火宣传标语贴到坟头上,并在坟墓周围挖掘防火带。
在进山干道两侧,用石灰写满大字标语。
…………
那些年,这个护林员之家把守路口坟头的画面,成为一道感人的风景。
2005年,县林业局号召全县林业系统学习这种精神,还取了一个很有魄力的名字——“守坟头精神”。
在“守坟头精神”呵护下,金银山林子一天天长大,人们对林子的态度也一天天改变。
2014年7月的一天,桃花源景区“瑶池”景点。
一个背背篼、提柴刀的女人,从林子里一路下到山脚。
一路走,她一路笑。
她背篼里,装满了各类野生菌——松树菌、大脚菌、阳雀菌等。
这趟,她至少能找800元钱。
此时,远处出现一个人影。
那是一个头发花白的男人,一张黑脸上布满皱纹,让他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大四五岁;他的两只袖管软飘飘,随着步伐前后摆动。
尽管距离尚远,女人已经认出了来人。
“‘王功臣,又进山了?”她热情招呼。
“就是哟。今天又丰收了?”王祥贵笑着回答。
“丰收也全仗你哟——不是你护住了林子,我哪里有钱找?”女人大笑。
王祥贵眯缝着眼,也笑起来:“森林是有感情的——你爱护它,它就会给你回报!”
这话不假。
在王祥贵守护金银山27年里,昔日稀疏稚嫩的幼林,今天已成为青葱茂林。
2008年,金银山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林下中药材等特色项目开始争相入驻,金银山开始真正“金银”满山。
而王祥贵,也因此先后荣获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先进个人”“感动武陵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2014年,他又被评为“重庆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