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琴
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护生态环境是首要前提,更好更快发展须先守住生态底线。綦江区在这些年的发展中,着力“三个坚持”,推动形成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到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坚持正确导向,把好准入关。首先,突出产业导向来布局定位。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坚持“产业跟着定位走”,认真落实五大功能区域产业“负面清单”,实行引导性措施和约束性手段相结合。同时,围绕产业定位来招商引资。产业定位决定招商的方向和方式。在方向上,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从有利于做长产业链条,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出发,大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发展效益好的项目,对于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要坚决“拒之门外”,决不能“捡到篮子里的就是菜”。在方式上,更加突出专业化、产业链招商,更加注重针对性、“点对点”招商,更加注重以商招商、以商聚商,不断引进增量、提高质量、做大总量。
坚持融合发展,走好转型路。坚持以园区模式推动工业、农业、旅游业发展,促进资源集约利用、资金集中投入,推动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打造重庆市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及整车生产基地,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实施循环发展战略,依托大板铝锭项目,加快延伸铝电联营原级产业链、热电联产次级产业链、关联产业链链条,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实施集群发展战略,推动新型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向园区集中布局、在园区集群发展。大力发展以旅游、商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山水资源丰富等优势,顺应休闲度假市场需求,坚持规划引领、市场运作、基础先行,加快发展养身、养老、养心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加快核心商圈建设,打造购物之城、美食之城、会展之城和渝南黔北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以特色效益农业园区和若干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园为载体,推进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做好山地现代农业这篇“绿色经济”文章。
坚持着眼长远,织好保障网。把好产业准入关口,从制度上健全政策、经费、监管、考核等“保障网”,既管根本又固长远。实行因企施策。坚持环保优先,健全产业扶持政策,对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益的项目,从税费减免、融资贷款等方面“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给予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经费投入。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企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加快硬件建设,完善软件管理,夯实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健全监管制度。健全落实产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探索对新上产业项目实行公众评议、专家评价、政府评审相结合的办法,对重大敏感项目必须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人大、司法、社会等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形成监管合力。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和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健全考核机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层次的特点,建立各有侧重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具体标准,特别是按照功能分区的要求,实行差异化的评价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
(作者系中共綦江区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