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莎莎+王婷
产业准入,从源头上防止生态破坏
——要把好产业准入关口,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落实好五大功能区域产业“负面清单”,引导和鼓励各功能区域和各区县按照功能定位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不要“捡到篮子就是菜”,不加选择地发展产业。
(摘自市委书记孙政才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8月12日,重庆市璧山区。
“青山美美,绿水美美,芳草树儿翠……”
在婉转的歌声中,由著名词作家庄奴为璧山量身定做的歌曲《小而美》发布。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庄奴却说“上有蓝天,下有璧山”。
从2013年开始,庄奴决定在璧山安度晚年。
庄奴青睐璧山的原因不言而喻——璧山是一座美丽的山水之城。
如此美景,得益于璧山始于2009年的环保“负面清单”的探索。
璧山之痛
2009年盛夏,璧山城区。
知了躲在树上闷着声嘶吼,璧南河在骄阳曝晒下发出阵阵恶臭,河道两旁的住户门窗紧闭。
“把水牛赶到河里去洗澡,才赶进去,水牛就蹦出来了。”
“挑了一担璧南河的水来浇秧苗,全死了!”
提到璧南河,群众怨声载道。
一次,有人做了一个试验。
用瓷盆在璧南河里舀了一盆河水,抓了一条活鱼放进盆里。
鱼刚接触到水,立马拼命挣扎,一会儿功夫,鱼翻肚皮,死了。
“原来的璧南河一直很清亮,鱼虾成群。”
“水都可以直接捧来喝,遇到干旱天我们洗衣做饭全靠它。”
“夏天一到,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跳进河里游泳。”
谁知后来,璧南河渐渐“变了”。
在媒体的报道里,“水黑如墨、臭不可闻、鱼虾绝迹”等词跳跃其间。
“母亲河”变成了“臭水沟”,璧山人心里很痛。
而罪魁祸首则是——两岸316家重点污染企业和235家一般污染企业。
“璧南河只是看得到的污染,而很多看不见的污染更让人担忧。”璧山区环保局局长张川说,“对企业不加选择的引进,粗放式的发展,还造成璧山大气污染、土壤污染严重。”
制度探索
2009年12月初,璧山打响整治璧南河之战。
一个月后,璧山一家洗车场前。
县(后改成区)环保局、市政、工商等相关部门的执法车一字排开。
“是不是又偷排了,看环评结果又不达标……”
“营业执照不规范,打擦边球……”
原来,多个部门在联合执法。
璧山城区上百家洗车场是璧南河的重点污染源,因为涉及多个部门责任,长期无法根除。
联合执法后,74家洗车场实现达标排放。
整治、关停、搬迁,两年半时间,县里关停污染源723个,整治污染源842个。
“大手术”后,璧南河焕然一新,但璧山人仍心有余悸:“就怕雨过地皮湿。”
“我们也认识到不能只通过事后‘大手术来恢复,要防患于未然。”张川说。
整治璧南河之初,璧山就寻求制度建设——最终,总结出“十大类禁止行业”。
为此,璧山放弃了近百亿的高污染产值。
对于制度建设,璧山并未止步于此。
2014年3月,璧山区政府要求加快制订环保“负面清单”,而这一任务落到了张川的肩上。
于是,环保局“三管齐下”制订环保“负面清单”。
一是在“十大类禁止行业”基础上进行细化。
二是多次邀请专家来璧山考察论证。
三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相关条款。
2014年9月29日,璧山区政府常务会通过了《重庆市璧山区环境保护负面清单》。
“凡是清单里明令禁止类的项目,一律不得准入区内,而‘非禁即入。”张川说。
令行禁止
环保“负面清单”的出台,让区环保局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科科长欧亚玲心里有了底。
“以前的标准有些模棱两可,有了清单之后,执行起来更明确了!”欧亚玲说。
2014年11月的一天,璧山区环保局。
欧亚玲正在办公,一位来自江苏省昆山市的老板突然来访。
“我们想在璧山开一家废旧塑料加工厂。”老板兴致勃勃。
欧亚玲一听,不说一句,打开电脑,点开“负面清单”。
电脑屏幕上的黑体字确认着欧亚玲的记忆——“废旧塑料加工项目,禁止”。
“你想要落户的产业是我们清单明确禁止的,对不起,无法通过审请。”欧亚玲指着第17条说。
原来,环保“负面清单”对畜牧业、煤炭洗选业等23个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项目进行禁止或限制。
除了拒绝准入,已入驻企业也应对照清单进行自检,不符合要求的要整改。
2014年12月的一天,璧山河边镇郭氏茂业皮革压花厂。
“从今天开始,取消‘皮革鞣制加工工艺!”老板一声令下。
为何取消?
“这是清单第11条明令禁止的!”欧亚玲义正言辞。
从环保“负面清单”公布开始,璧山区环保局就开始排查现有企业是否有违清单。
郭氏茂业就是第一个被责令整改的企业。
环保“负面清单”实施一个月,前后有10余家企业或被拒之门外或进行整改。
最近五年,璧山先后关闭了512家工业污染企业、370家污染养殖场,其中一家最大的污染企业产值近20亿元。
正面效应
2014年12月13日,璧南河游船码头。
一群穿着泳衣的汉子一字排开,个个精神抖擞,跃跃欲试。
一场冬泳活动正在举行。
“自从璧南河被污染以后,我已经好多年没下璧南河游泳了。”一名冬泳运动员摩拳擦掌。
“以后我们又可以来璧南河游泳了。”岸边的群众笑呵呵地说。
除了整治璧南河之外,璧山还对城市色调进行控制,所有建筑基本上是灰色系和咖啡色系。
“这样可以让植物‘高调起来,让建筑‘低调下去。”张川说。
几年间,荒山秃岭遍植新绿,璧南河沿岸树木茂盛,公园从一个增加到20多个,公园绿地从12万多平方米增加到1300万平方米。
环境搞上去了,经济会受影响吗?
不会——大批低污染、高新技术企业纷至沓来。
2012年,璧山修建了大量五星级公厕。
台湾一家电子企业董事长到璧山考察,进了公厕后,出来就跟随行同事说:“我看不用再到其他地方去了,连修厕所都这么用心,还担心其他事办不好吗?”
于是,五星级公厕引来了一家投资5000万美元的台商企业。
而靠这一家台商企业的牵线,又有17家台商企业入驻,如今更是形成了一个台商产业园。
2009年,在整治璧南河之初, 璧山GDP是128亿元,2013年GDP就已达301亿元。
“环境的改善,不仅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同时也让璧山成为企业投资的热土。”璧山区区长章勇武说。
如今,一座深绿之城正强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