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育良才 合力创示范

2015-01-07 06:09马善国凌新
职业·下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阜阳实训技能

马善国+凌新

阜阳工业经济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皖西北重镇——阜阳。建校三十多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先进单位、第六届和第九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6月,学校被确立为第二批“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职业教育不比优质基础教育,虽然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但仍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面对逆境,阜阳工业经济学校在奋力前行中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全面发展型向特色发展型转变、由规模扩张型向内涵建设型转变,由跨越式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学校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着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经过两年的示范建设,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育人环境

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为90后,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改变他们、磨练他们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招收进来后想把他们留住则难度更大。要让他们安心在学校就读,单靠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尽力改善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012年6月,国家三部委正式批复阜阳工业经济学校建设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巧抓机遇,在完善各类基础设施上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利用上级拨款、技能培训收入、校企合作收入等资金投入160万改造办公楼、建设职工食堂;投入近700万全面改造学生宿舍、教室,采用高校统一的标准床位并置换空调;投入300多万元建成数字化校园;投入200多万元把学校的十多个机房升级改造成能承担国家级、省级考试的标准化机房;投入400万元改善机械加工、汽车、财会等专业的实训条件;投入100多万元对校园绿化、道路、广场进行改造。示范校建设以来,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大幅提升,在原有基础上新增校内实训基地4个、实训室7个,新增实训设备80台,新增设备总值360万元,新增专业3个。

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学校的整体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善了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学校也因此在2013年度被评为“阜阳市第八届精神文明单位”。

提高教师素质,狠抓队伍建设

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两年来,学校共投入220万元资金用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据学校制定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组织教师参加国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参加国家职业核心能力指导师培训,组织参加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师资培训等。邀请李东江、荷兰职教专家John等中外专家到学校交流、讲座,组织学校老师参加“职教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并创造条件让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目前全校有专业课教师105人,“双师型”教师达90%以上,成功培养了13名专业带头人、50名骨干教师,成立名师及导师工作室6个。学校不仅培养了大批技能大赛的优秀选手——近三年来,该校学生在全国、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奖240项,获“文明风采”奖54项。同时还积极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文,两年来学校教师发表教研教改论文49篇,在各类比赛中获奖202项,2014年王永彬老师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荣获教师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类”二等奖。

为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还投入专项资金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2013年,27岁的时本强老师赴德国参加培训。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一支由30名企业技术骨干和高校名师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与专任教师比例达1:5,不仅保障了教学内容的权威性,而且能让学生及时有效地掌握最新的专业动态和技术革新。

强化育人理念,狠抓德育管理

阜阳工业经济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学生要成才,必先成人”的理念,注重“两个结合”,使德育工作全方位覆盖。一是隐性与显性相结合,把握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让走道、教室的名人字画“润物无声”;加大环境卫生的落实、检查和评比,让环境会“说话”;认真开展每周一主题例行素质教育大会,利用升旗仪式的显性教育功能,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二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是德育工作主渠道的作用,挖掘、凸现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逐步形成。同时重视校园课外文体活动的直接教育作用,大力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举办技能大赛、运动会、知识竞赛、国庆和元旦文艺晚会等,让学生特长得到充分展示,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

学校还以班主任量化管理为抓手,通过组织学习德育工作理论,交流经验,畅谈体会,使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效提升了德育工作的实效和品位。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同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辐射作用。做好“养成教育”“全员教育”“主题教育”和“常规教育”四篇文章,扎实推进德育工作。“养成教育”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其核心是建立以后学保科、班主任、家长、老师、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德育管理体系,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大力开展养成教育,贯穿全员教育、主题教育和常规教育,有力推动了德育教育工作科学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和内化了德育工作的内涵和实质。

创新教学模式,搭建互动平台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不适应者”,针对他们的实际,学校大大压缩公共基础课的比例,提高实践教学比例,着力强化技能训练,目前实训教学实践已经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理实5:5的要求,达到了70%。

为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阜阳工业经济学校大胆实践“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率先引进任务引领的“中德模式”,2013年7月与中德诺浩成功达成协议,9月份起在2013级汽修专业的新生中开办 “中德诺浩”班。

中德诺浩联合教学班运用情景教学法、工作流程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情景教学法”将企业实景搬进课堂,把课堂搬到车间。课堂按照4S店实际环境搭建,再现生产车间的真实场景;“工作流程导向法”按照一线生产与服务流程,将每个知识点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然后完成整车实验;“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由老师引导,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理实一体化”是将汽车专业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将讲授、演示、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将教室、实验室与车间、实训场地一体化配置,将知识、技能与素养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将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形象和抽象交错出现。endprint

为提高学生的通识技能,学校还和深圳惠州卓瑞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合作,一方面引进《管理心理学》《演讲与口才》《应用文书写作》《职业素养提升与团队建设训练》等课程,采用讲座形式进行教学,达到养之有素的目的和效果;另一方面,“卓瑞”以较强的市场敏感性捕捉就业市场信息,指导学生就业,目前已组织了两批学生寒暑假企业实践活动,弥补了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技能衔接的空白。这样培养的同学主体分布在中初级管理岗位,年薪较其他学生提高近两倍。

在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推动下,建设期内,学校在全国技能大赛获奖数量、荣誉等级都取得了明显提高。数控技术应用在2012年取得省级二、三等奖各2项,市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2013年获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级一等奖2项;会计专业连续两年蝉联市级比赛一等奖;计算机应用专业2013年获得14项市级比赛一等奖、9项省级比赛二等奖、2项国家比赛三等奖;在2014年省、市举行的中职技能大赛中继续保持区域领先优势,共获15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技能大赛的优异成绩见证了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成效。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共赢对接

校企深度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重要举措,也是职业学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教办学方针,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五部分“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的要求,阜阳工业经济学校牵头成立阜阳工业经济职业教育集团,以集团为依托,积极深化校企合作。在创新办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上,通过学校控股、各教研组建设与专业相对应公司的形式实施,这样既能充分满足学生实训、实习需求,又能增强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最终确定了“办一个专业、兴一份产业、出一个产品、创一个品牌”和“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教师是师傅、学生即徒弟、作品成产品”的目标。

为实现这个目标,学校积极与集团内企业合作,创办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阜阳工业经济学校开元教育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利用数控专业的人才资源优势,创建了德艺数控模具有限公司,会计电算化专业则收购了从事专门代理记账的阜阳市智诚商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与阜阳伟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得阜阳工业经济学校汽修专业实习实训工厂(4S店),是目前阜阳市单体最大的上海大众品牌4S店。与长城驾校联办阜阳工业经济学校汽修实训基地(驾校分校)。

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通过开办“校中厂”,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位,不断完善校办企业的运行管理机制,为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学生实训、师资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的保障,初步实现了“校中企、企中校、校企一体”的办学目标。目前学校已经与54家企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拥有校外实训基地22家,学校每年约有1000余名学生在校内外企业顶岗实习。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不仅为该校学生在实训方面提供了保障,而且为毕业生就业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铸造校园文化,缔造精神家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推陈出新,追求创造的工作。阜阳工业经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在于紧密联系职业教育特点,积极让企业文化进校园,在制度建设以及校风、教风、学风形成中,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力求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在传统中追求创新,在求新中秉承传统。校园内增设了石雕、铜鼎、标语牌、宣传橱窗;大厅、走廊、办公室、教室也增置了宣传橱窗,内容突出有关职业道德、技能标语和名人名言。业界成功人士介绍等;建成了校史馆,让学生了解学校发展的历史,理解发展成果的来之不易,让所有的学生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条件。学校初步实现了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和技能的载体,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使学生随时随地能受到感化和教育,从而体现“校园处处皆教育”的育人观念。校园文化的整体设计既与校内建筑物浑然一体,又和教室、车间的布置相映成趣,特色鲜明。

学校连续举办了四届内容涉及音、体、美、语等方面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连续举办了十届田径运动会,连续承办了两届阜阳市中职学校文化艺术节和三届阜阳市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为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了锻炼和展示的平台。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学校根据学生兴趣需求,开设音乐、电子琴、舞蹈、书法、绘画、播音主持、礼仪、动漫制作和汽车应用与维修等兴趣班,参与兴趣班的人数达500人次。学校每年举办各种文体活动20多项,在3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还制作了精美的纪念画册,展现了学校30年的发展轨迹。

由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的有声有色,2013年9月,阜阳工业经济学校被命名为“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先进单位”。

国家示范校建设工作启动以来,阜阳工业经济学校借力专家的指导经验,系统完成了建设工作,随着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动”,跟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区域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国内整体市场需求而“变”。诚如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黄炎培所言:“外国考察,读方书也;国内考察,寻病源也。”

大笔壮怀著宏篇,挚爱情深育栋梁。阜阳工业经济学校用她深厚的底蕴绘就春华秋实的美景。“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合作,敢于争先”的学校精神正引领着全校教职员工秉承职业教育的务实化理念,巩固示范校建设成果,为学校改革发展不畏艰难,同舟共济,一步步向着更高、更美好的目标稳健迈进!endprint

猜你喜欢
阜阳实训技能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画唇技能轻松
关于把阜阳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