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与包装供应商的关系
现代物流体系中,包装深入影响到了物流的诸多方面,如物流安全(包括货物安全、人身安全,以及物流设施安全)、搬运效率、仓储与运输成本、客户感知体验等,包装材料的JIT供应模式,使得两者关系更加密不可分。一旦包装出现质量问题,如批次不良、欠料等,将直接影响订单的及时交付,源源不断产出的货发不出去,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供应链运作秩序出现混乱,引起客户满意度显著下降。正是包装在供应链体系中的特殊地位,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包装,理解与包装供应商的关系不仅仅是包材供求关系,而应上升到物流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层面,应纳入供应链体系进行统筹管理。
包装供应商管理实践
对包装供应商的管理,主要以“质量、交期、成本”为出发点,通过技术和质量管理手段,促进供应商持续改善供应能力,提升供应水平。
下面是我公司管理包装供应商的一些方法和业务实践,供同行参考。
(1)包装质量标准管理。质量标准在归档发布前通常会组织会议与包装供应商沟通,针对分歧点充分论证,直至双方达成共识,以便后期执行。包装质量标准的制订,主要基于满足产品的需要,同时兼顾主力供应商的当前制程能力,保持适度的阶段性牵引。
(2)工程工艺能力基线管理。即基于企业包装材料质量标准和加工制程质量控制要点,明确木质、纸质(含瓦楞制品和彩盒)、发泡缓冲、胶袋等主流类别包材供应商应具备的生产设备能力、质量检验与测试能力、人员技能和操作规范性等基线化要求,并设定适当的考核权重和阶段性考核目标,通过年度周期性的稽核和遗留问题整改,牵引包装供应商持续提升工程工艺能力。只有工程能力上去了,加工质量才能长期保证。
(3)成本基线管理。即依据企业包装材料质量标准,参考行业包装原材料与物流运费基准,制订包装设计成本核算基线和辅助IT工具,并据此核算结果支撑采购商务谈价。
(4)质量例行化管理。通过设定RIDPPM、FDPPM和批量隔离等考核指标,例行监控包装材料来料质量,并不定期到包装供应商生产现场稽核,避免出现重大质量波动,同时开通ECAR(Email Corrective Action Request的缩写,用于支持各生产环节问题反馈,处理跟踪及闭环的IT工具)电子流,鼓励包装供应商和包装设计相互反馈量产问题或需求,季度组织包装供应商集中审视质量目标达成情况,落实质量考评和奖惩制度,对质量考评不合格的包装供应商调整其供货份额。
(5)技术合作管理。围绕中长期和年度包装技术规划分步落实,以设计方案征集等方式,让包装供应商参与新平台或新材料工艺项目的研发,充分发挥双方技术专长,在合作开发中锻炼和提升能力,同时对合作表现优秀的供应商进行适度的激励,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