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飞
【摘要】目的:探讨复原通气散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在腰椎牵引和物理治疗基础上配合复原通气散治疗,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和物理方法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天后,总优良率治疗组为554%,对照组为4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原通气散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关键词】复原通气散;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42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7-0043-01
Abstract:
Keywords: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在于肝肾不足,筋骨不健,复受扭挫,或感风寒湿邪,经络痹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一般分为寒湿痹阻、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等几种证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性质多为刺痛,部位多在腰部及下肢,且位置固定,或伴有麻木感,在疼痛初发期,以气滞血瘀证最为多见。笔者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均以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不伴有马尾神经症状。65例在腰椎牵引和物理治疗基础上,配合复原通气散治疗,65例采取单纯腰椎牵引配合物理治疗的方案,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所选患者均符合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患者出现腰部及下肢疼痛症状在1周内,腰部CT或MRI提示为原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符合上述两项条件纳入研究病例。排除标准:肿瘤、外伤、脊髓病变等,致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受压损伤,伴有明确手术指征;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和诊断标准者。治疗组中女24例,男41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32土6)岁;病程1~14天,平均病程63天;对照组中女26例,男39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34±5)岁;病程1~7天,平均病程42天。所选患者均以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及下肢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来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采取行气、理气、活血、止痛的治疗原则,以复元通气散(穿山甲10g、牵牛子15g、木香30g、陈皮10g、炙甘草15g、延胡索20g、白芍30g、蜈蚣2条、全蝎10g、乳香10g、没药10g、红参10g、制附子10g)为主方,水煎服,每日l剂,早晚服;标准量口服甲钴胺片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期间严格卧床制动休息,腰椎牵引每天2次,低频治疗每天2次,6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严格卧床制动休息,标准量口服甲钴胺片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腰椎牵引每天2次,低频治疗每天2次,6天为1个疗程。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观察指标应用VAS法(目测划线评分),观察患者疼痛的缓解率。治疗前疼痛强度-治疗后疼痛强度/治疗前疼痛强度比值为疼痛的缓解率。
15疼痛缓解标准[2]参照中药临床指导研究原则制定[1]。优:腰部及下肢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腰椎活动度正常,疼痛缓解百分比≥90%;良:腰部及下肢疼痛症状改善明显,腰椎活动度基本正常,疼痛缓解百分比≥70%;可:腰部及下肢疼痛症状有好转,疼痛缓解率百分比≥30%;差:腰部及下肢疼痛无改善或加重,弯腰活动受限,疼痛缓解百分比<30%。
2结果
两组患者系统治疗2个疗程后,对疼痛改善情況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比较表(例)
组别n优良可差优良率治疗组651224254554%*对照组65820307431%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青壮年多发,主要是因为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致使髓核从破裂处突出于侧后方或椎管中,相邻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及下肢疼痛,病理因素是突出物直接压迫或刺激水肿的神经根;还可能是突出的椎间盘使神经根及其硬膜拉伸,引起神经根缺血性疼痛[3]。以“复元通气散”命名的方剂很多,如在《伤科补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外科精要》、《丹溪心法》、《医学入门》等书中,都有不同组合的复元通气散。其中《医学入门》中复元通气散的主治功能为一切气不宣通,瘀血凝滞,周身走痛;或因负重挫闪,气滞血分而作痛者,我们在其原方基础上进行适当加减,方中应用大剂量木香为君药以理气止痛,加乳香、没药、延胡索为臣药以活血止痛;应用穿山甲、蜈蚣、全蝎为佐药以攻逐经络止痛;人参、附子为使药益气温阳,补虚止痛; 加炙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牵牛子利水泻下、通便止痛。理气、活血、通络止痛,缓急、补虚、通便止痛诸法融入该方中。如果是高龄体弱的患者,元气往往不足,耐受疼痛的能力降低,应当酌情加益气温阳药物,养阴补血药物,可以增加其它止痛药的止痛效果,同时对机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腰腿疼痛较重,而且疼痛部位较固定,疼痛性质为刺痛不移,常伴有咽干、脉弦、舌质暗等,是气不宣通、血瘀凝滞、气滞血分作痛之征象,故以理气、行气、活血止痛为治法,以复原通气散加减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3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4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165,197.
[3]杨克勤.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635.
(收稿日期:2014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