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献彪
【摘要】本文根据中成药的特点,从辨证用药、联合用药和安全用药等几个方面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怎样合理使用中成药,才能确保临床医疗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成药;合理应用;辨证论治;安全
【中图分类号】R28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7-0087-01
Abstract:
Keywords:
中成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中医处方、验方或秘方,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照规定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具有一定剂型的药品,因其具有疗效确切、服用方便、副作用少的优点而倍受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但中成药的成分复杂,品种繁多,适应证和疗效特点也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在临床中合理应用中成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经实践表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辨证用药
11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1],中成药必须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有的放矢,才能发挥最佳疗效。辨证使用中成药就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确立疾病的证候属性,进而立法、处方、用药,即“法随证立,方随法出”。
12同病异治如就失眠证而言,能治疗失眠的药物有很多:如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孔圣枕中丹等。但这些药物治疗失眠不能互代或通用。朱砂安神丸清心除烦安神,适用于火扰心神之失眠;柏子养心丸补气养血安神,适用于心气虚寒之失眠;天王补心丹补血滋阴,适用于阴血亏虚之失眠;孔圣枕中丹滋阴潜阳,重镇安神,适用于阴虚阳亢之失眠。
又如咳嗽痰多证。应用祛痰中成药时就必须注意先辨清痰证的性质,再用药。湿痰证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等,应以二陈丸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热痰证见咳嗽痰黄,黏稠难咳,舌红苔黄,脉滑数等,应以急支糖浆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燥痰证见咳嗽痰稠质黏量少,咽喉干燥,声音嘶哑等,应以牛黄蛇胆川贝液清热润燥,化痰止咳。寒痰证见咳嗽痰多,清稀如涎,舌苔白滑,脉沉等,应以复方川贝精片宣肺止咳,止咳平喘。
再如证见产后恶露不尽,色紫黯或有血块,脉细涩等。应使用加味生化颗粒、复方益母草膏、产妇康颗粒等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但如证乃因血虚寒凝,瘀阻胞宫所致产后恶露不尽,色紫黯或有血块,小腹冷痛等宜以加味生化颗粒活血化瘀,温经止痛。如证乃因营血亏虚,瘀血阻滞,冲任失养所致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色紫黯或有血块,面色少华等宜以复方益母膏养血调经,化瘀生新。如证乃因气血两虚,血脉阻滞所致产后恶露不尽,色紫黯或有血块,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宜以产妇康补气养血,祛瘀生新。
因此在应用中成药时必须对证选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3异病同治如慢性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白内障、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分属不同系统的疾病,当这些疾病都属于中医的肾阴虚证时,则均可选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虚,腰膝酸软,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治疗[2]。
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胃溃疡、慢性胃炎、经前期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盆腔炎、子宫肌瘤等症属肝郁血虚脾弱者均可用逍遥丸(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用于肝郁血虚脾弱症见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神疲食少,脉弦而虚)治疗。
再如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脑血栓形成、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等证属风痰瘀阻,邪实正虚者均可用大活络丸(祛风散寒,除湿化痰,活络止痛。用于风痰瘀阻,邪实正虚症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筋脉拘急,腰腿疼痛,舌黯淡,脉沉涩)治疗。
以上几例均属于中医“异病同治”的范畴,也是辨证使用中成药的方法之一。
2合理联合用药
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亦常需采用联合用药的形式,合理的配伍常能增强疗效。
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如气滞血瘀症见胸痛胸闷,头痛痛如针刺而有定处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可用血府逐瘀胶囊与复方丹参片联用共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
中成药与汤药的配伍,如当归补血汤与牵正散联用治疗风痰阻络,气血亏虚的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中成药和西药的配伍,如香连化滞丸与痢特灵联用,可增强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效果。
中成药与药引子的联用[3]如云南白药、三七伤药片等常用黄酒送服,能增强活血祛瘀的功效。
3安全使用中成药
31仔细阅读、正确使用中成药的说明书现在许多的中成药列入非处方药可以由患者自行选择购买和使用,但由于普通人缺乏药学专业知识,不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功能主治等基本信息而盲目使用,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用药前仔细地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按照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证和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药理毒理、药动学等内容进行正确、安全地使用中成药。
32注意剂量疗程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中成药也不例外。因此除了一些补益类或者治疗慢性病需要的中成药可以在医嘱下使用较长时间外,大多数中成药要做到中病即至,不能长期服用。而且某些含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在安全剂量范围内能有效地治疗疾病,但如果治病心切而一味地增加药物剂量或延长用药的时间,就容易引起过量或蓄积中毒。某些药性剧烈的中成药对特定人群或机体的特定器官具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相关人群应尽量避免使用或如特殊需要应小剂量短时间使用。
恰当地选择应用中成药,合理地确定剂量疗程,对确保安全有效地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
33谨慎使用中药注射剂[4]中药传统剂型中没有注射剂,中药注射剂的研制和发展是传统中药给药途径的突破,是注射剂独特的剂型优点和中医危急重证治疗用药的需要决定的。但由于中药材品种混乱、成分复杂,我国的制劑工艺不规范、质量标准不完善、安全试验和临床试验还不够,造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频频出现。因此我们要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的规定,选用中药注射剂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择给药途径,中药注射剂应单独给药,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确保安全合理地使用中药注射剂。
总之,合理使用中成药既能确保临床医疗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又能更好地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燕池,郭霞珍.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09.
[2] 阮时宝.中成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8.
[3] 魏清.中成药的合理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114.
[4] 范碧亭.中药药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23.
(收稿日期:2014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