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_ 牛婵
张佩华: 实现教学科研双赢
本刊记者_ 牛婵
提及获得2014年“纺织之光”教师特别奖的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针织与服装工程系主任张佩华,许多业内人士都会竖起大拇指。
张佩华
学纺织、学针织并不是张佩华的初衷。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由于高中时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附中,张佩华一直把上交大作为目标。“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对交大的专业进行了认真挑选。当时想做研究,想进入研究所,因此填报交大的专业也都是选择有研究所的。而后面第二志愿我就按当时旁边同学的第二志愿填的,觉得进交大没有问题。结果命运跟我开了一个玩笑,同学进了交大,我进了东华大学。”张佩华笑说。
作为针织专业第一名进入东华大学的张佩华并没有气馁,慢慢喜欢上了这个专业。张佩华说:“刚开始对针织专业也不懂,但是我很喜欢做衣服,喜欢打毛衣,我发现针织专业跟打毛衣有相似之处,于是渐渐培养起兴趣,并且越学越喜欢。”本科期间,张佩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然后继续在东华大学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
“研究生毕业时我并不想做老师,还是想进研究所工作,但是我的导师留下了我。”张佩华说,“就像大学时期我喜欢上了针织一样,教师职业我也越来越爱。虽然有时候很累,被工作围绕,学生教学和科研项目都要去做,但我跟学生在一起就很开心,工作得很愉快。喜欢就不会觉得累,爱上这个专业,爱上这个职业,全身心地投入事业中,我觉得我很幸运。”
多年的工作中,张佩华成绩显著,共开设出32学时及以上的本科教学课程9门,主持纺织工程专业《针织学》平台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年均教学工作量达1000小时以上。她还十分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效果深受学生好评,多次获得东华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主持和参与市级教改项目5项,主编和参编教材9本,指导本科生获国家级和市级创新项目5项,获省市级教学成果奖14项,发表教改文章6篇。现已培养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并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级重大科技和创新项目10余项,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12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
张佩华十分热爱教学事业,自留校任教以来一直教学和科研工作两手抓,并在2000年破格升为教授。“那时候我还不够资格,当时学校是要求拿到博士学位的老师才能评教授。”当时,东华大学按副教授职称来评比教授需要工作满八年,如果获得了博士学位,则工作满五年就可以。而此时张佩华还是个在职博士生,也不够八年工作经验,属于破年限参加评比。“本来我不是太有信心,但当时很荣幸获得评比第一名,我想应该是我科研教学两手抓的原因,通过这个评比给我的启示是,在评估一个教师的成绩时,不能够只顾一头,要全面开花。”
2003年上海市第一次评选高校教学名师,要求评比教师在科研和教学方面都要有成果。在当时的东华大学,科研突出的老师很多,教学突出的老师也很多,但两者同样优秀的就比较少。“当时我作为学校推选的两位老师中的一位参加评比,那时我也比较年轻,学校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很幸运的是我也被选上了,成为第一届上海市教学名师。”张佩华说。
对于这些成绩,张佩华谦虚地说道:“现在东华大学的老师一般都要两手抓,要求既要搞科研又要带学生,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她表示,还是有一类老师在专门做科研,但他们的职称系列是研究员、副研究员,作为教授,必须科研和教学两头跑。
一路走来,张佩华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方面都成果丰硕,她表示,教师的主观重视是十分必要的。“科研和教学缺一不可,科研工作必然消耗时间精力,编辑教材、参与教学以及与学生沟通,肯定也会投入心血,但是我认为这些都是积累,只有科研方面做得够精,积累更多知识,给学生上好课,才能把这个专业知识由浅入深地讲透,提高学生兴趣。我喜欢跟学生们在一起交流沟通,互相促进。”
在教学中,桃李满天下的张佩华用自己的爱温暖学生,在学业、生活和事业方面给学生支持引导,同他们做朋友。
可能是在自己家庭中的大姐身份,张佩华总能照顾学生想法,设身处地的考虑学生心情。“我每次都会在学期的第一堂课把联系方式留给学生,如果他们有疑问,不好意思在课堂上提出来,可以给我发邮件,每一封我都会回。如果邮件讲不清楚,我就会约时间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交流。我可能并没花多少时间,但是学生会一直记在心里很感激,形成良性互动,慢慢增加同老师的交流。”张佩华认为只要对学生多付出一点点,学生就会受益,也会更加热爱这个专业。
张佩华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在她看来付出很微小,但学生看来很巨大。良好的师生氛围,传染给每一个学生,形成学长学姐和学弟学妹间的良性循环互动。一些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自己学弟学妹找单位实习时,就会想到上学时老师给予过的帮助,主动跟张佩华联系希望推荐到自己的单位。
“每个老师的个性、教学风格都不同,我的特点是柔性制胜,关心着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张佩华如是说,“研究生第一课我总会跟学生说,你既要会做事,也要会做人,要有团队合作精神。现在的学生都需要很好地引导,他们潜力很大,能够做很多事情,但因为年轻,个性都很强,要让他们学会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我还是会尽可能地鼓励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即便是我不擅长的课题,我也会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条件。”
现在的张佩华把主要科研精力放在了生物医用纺织品的研究方面,进行很多跨界合作,成果突出。她参与的《负载金属离子杂化材料设计制备及功能纤维与制品开发》获2013年度中国纺织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纳米复合抗菌/芳香功能性针织产品开发》获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等。“我认为纺织行业很有前景,大有可为,我自己也很幸运,专业我喜欢,职业我喜欢,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成绩回馈社会,回馈行业,回馈学校。”张佩华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