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涛
摘要:网络课程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课程的使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该文对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给出了基于任务的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网络课程;程序设计;任务驱动;B/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27-02
程序设计是我校开设的实践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课堂上教师灌输的知识点,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差。为此,我们设计开发了基于任务的程序设计网络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或复习,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1 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功能模块见图1:
1.1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用户注册和用户登录二个模块:
1.1.1 用户注册
新用户使用本系统需先注册,用户注册的过程,也是系统收集用户信息(用户名、密码等)的过程。
1.1.2 用户登录
用户要进入本系统学习必须先登录,登录的过程,也是系统提取用户信息的过程。只有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系统。
1.2 学习指导
主要包括课程内容介绍、教学设计介绍、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等。使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教学从整体上有个全面了解。
1.3 授课系统
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该方法是将所学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问题所涉及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本模块由电子版教学资源构成,主要包括基于任务驱动设计的各教学任务和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任务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呈现。通过创设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提高学习效果。
1.4 网上作业
灵活新颖的习题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本模块配有大量的练习题,习题设计典型、新颖、有层次,供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选用。教师可随时登录对习题进行修改、删除或增加新的习题。
1.5 练习测试
本模块主要包括抽题组卷和在线测试二项功能:
1.5.1 抽题组卷
本模块通过抽取后台数据库中的试题进行组卷,生成基础性和难度较大的二套试卷供学生选择。试卷由单选、填空、程序阅读、编程等四种题型构成。
1.5.2 在线测试
选定试卷后,即可在线自测,测试完成并提交后,系统会自动阅卷评分,并给出完整的参考答案。根据测试结果,学生可了解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1.6 答疑讨论
通过建立具有留言板功能的课程讨论区,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通过留言板发布需解决的问题,教师或其它同学通过留言板针对该问题给出回复。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登录系统查看留言,避免学生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教师也可预先把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通过留言板发布,供需要的同学查看。
1.7 教学评价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网上调查,搜集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信息呈现、文档资料等方面的意见反馈。通过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分析,及时对该课程做出相应的改进。
2 教学设计
2.1教学内容的设计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课程内容可设计成若干个任务模块。任务的划分要考虑以下因素:
1)任务的大小要适当,一个教学内容可设计成多个任务。
2)各任务之间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任务应包含即将要学的知识点。
4)设计的任务应具有趣味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 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提供多层次的学习内容,从而设计多层次的任务模块。
2.2教学情境的设计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是希望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现实情景中去捕捉信息,发现、提出问题,并试着去解决问题。本系统从声音、色彩、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探索实践,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3信息传递方式的设计
信息传递方式的设计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任务的呈现
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任务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呈现,使学习更加形象化。
2)任务的剖析
任务的剖析过程,是通过演示编制好的多媒体软件来完成的。通过演示,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求解过程有着更为直观的认识。
3)解决方案的呈现
最后以流程图的形式给出求解的算法,以文本形式给出相应的程序代码。
3 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B/S模式的三层结构,其体系结构见图2。客户端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 server。
课程平台的主要开发工具是Dreamweaver MX 结合ASP动态数据库访问技术,后台数据库采用Access来设计。实现方法主要包括:
1)采用Dreamweaver MX软件来设计课程的界面;
2)采用ADO 技术实现与数据库的动态交互以及数据库的搜索和查找,完成试题的组卷和分页显示;
3)采用WEB页和ASP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用户留言添加到数据库中,动态地生成到页面供回复和查阅,并可实现网络课程的远程数据维护。
4 结束语
网络课程的使用,使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多媒体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教育技术通讯,2000(10).
[2] 李志河.对外汉语网络教学资源库及课件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清华大学人文学院,2005.
[3] 丁海燕,赵征鹏,李维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研究与开发[J].计算机教育,2010(16):102-105.
[4] Alenka Kavcic, Fuzzy user modeling for adaptation ineducational hypermedia[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and Cybernetics-Part C: Applications and Reviews,2004,34(4):439-449.endprint
摘要:网络课程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课程的使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该文对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给出了基于任务的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网络课程;程序设计;任务驱动;B/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27-02
程序设计是我校开设的实践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课堂上教师灌输的知识点,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差。为此,我们设计开发了基于任务的程序设计网络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或复习,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1 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功能模块见图1:
1.1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用户注册和用户登录二个模块:
1.1.1 用户注册
新用户使用本系统需先注册,用户注册的过程,也是系统收集用户信息(用户名、密码等)的过程。
1.1.2 用户登录
用户要进入本系统学习必须先登录,登录的过程,也是系统提取用户信息的过程。只有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系统。
1.2 学习指导
主要包括课程内容介绍、教学设计介绍、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等。使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教学从整体上有个全面了解。
1.3 授课系统
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该方法是将所学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问题所涉及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本模块由电子版教学资源构成,主要包括基于任务驱动设计的各教学任务和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任务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呈现。通过创设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提高学习效果。
1.4 网上作业
灵活新颖的习题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本模块配有大量的练习题,习题设计典型、新颖、有层次,供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选用。教师可随时登录对习题进行修改、删除或增加新的习题。
1.5 练习测试
本模块主要包括抽题组卷和在线测试二项功能:
1.5.1 抽题组卷
本模块通过抽取后台数据库中的试题进行组卷,生成基础性和难度较大的二套试卷供学生选择。试卷由单选、填空、程序阅读、编程等四种题型构成。
1.5.2 在线测试
选定试卷后,即可在线自测,测试完成并提交后,系统会自动阅卷评分,并给出完整的参考答案。根据测试结果,学生可了解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1.6 答疑讨论
通过建立具有留言板功能的课程讨论区,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通过留言板发布需解决的问题,教师或其它同学通过留言板针对该问题给出回复。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登录系统查看留言,避免学生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教师也可预先把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通过留言板发布,供需要的同学查看。
1.7 教学评价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网上调查,搜集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信息呈现、文档资料等方面的意见反馈。通过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分析,及时对该课程做出相应的改进。
2 教学设计
2.1教学内容的设计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课程内容可设计成若干个任务模块。任务的划分要考虑以下因素:
1)任务的大小要适当,一个教学内容可设计成多个任务。
2)各任务之间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任务应包含即将要学的知识点。
4)设计的任务应具有趣味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 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提供多层次的学习内容,从而设计多层次的任务模块。
2.2教学情境的设计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是希望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现实情景中去捕捉信息,发现、提出问题,并试着去解决问题。本系统从声音、色彩、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探索实践,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3信息传递方式的设计
信息传递方式的设计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任务的呈现
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任务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呈现,使学习更加形象化。
2)任务的剖析
任务的剖析过程,是通过演示编制好的多媒体软件来完成的。通过演示,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求解过程有着更为直观的认识。
3)解决方案的呈现
最后以流程图的形式给出求解的算法,以文本形式给出相应的程序代码。
3 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B/S模式的三层结构,其体系结构见图2。客户端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 server。
课程平台的主要开发工具是Dreamweaver MX 结合ASP动态数据库访问技术,后台数据库采用Access来设计。实现方法主要包括:
1)采用Dreamweaver MX软件来设计课程的界面;
2)采用ADO 技术实现与数据库的动态交互以及数据库的搜索和查找,完成试题的组卷和分页显示;
3)采用WEB页和ASP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用户留言添加到数据库中,动态地生成到页面供回复和查阅,并可实现网络课程的远程数据维护。
4 结束语
网络课程的使用,使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多媒体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教育技术通讯,2000(10).
[2] 李志河.对外汉语网络教学资源库及课件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清华大学人文学院,2005.
[3] 丁海燕,赵征鹏,李维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研究与开发[J].计算机教育,2010(16):102-105.
[4] Alenka Kavcic, Fuzzy user modeling for adaptation ineducational hypermedia[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and Cybernetics-Part C: Applications and Reviews,2004,34(4):439-449.endprint
摘要:网络课程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课程的使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该文对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给出了基于任务的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网络课程;程序设计;任务驱动;B/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27-02
程序设计是我校开设的实践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课堂上教师灌输的知识点,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差。为此,我们设计开发了基于任务的程序设计网络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或复习,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1 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功能模块见图1:
1.1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用户注册和用户登录二个模块:
1.1.1 用户注册
新用户使用本系统需先注册,用户注册的过程,也是系统收集用户信息(用户名、密码等)的过程。
1.1.2 用户登录
用户要进入本系统学习必须先登录,登录的过程,也是系统提取用户信息的过程。只有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系统。
1.2 学习指导
主要包括课程内容介绍、教学设计介绍、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等。使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教学从整体上有个全面了解。
1.3 授课系统
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该方法是将所学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问题所涉及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本模块由电子版教学资源构成,主要包括基于任务驱动设计的各教学任务和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任务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呈现。通过创设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提高学习效果。
1.4 网上作业
灵活新颖的习题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本模块配有大量的练习题,习题设计典型、新颖、有层次,供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选用。教师可随时登录对习题进行修改、删除或增加新的习题。
1.5 练习测试
本模块主要包括抽题组卷和在线测试二项功能:
1.5.1 抽题组卷
本模块通过抽取后台数据库中的试题进行组卷,生成基础性和难度较大的二套试卷供学生选择。试卷由单选、填空、程序阅读、编程等四种题型构成。
1.5.2 在线测试
选定试卷后,即可在线自测,测试完成并提交后,系统会自动阅卷评分,并给出完整的参考答案。根据测试结果,学生可了解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1.6 答疑讨论
通过建立具有留言板功能的课程讨论区,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通过留言板发布需解决的问题,教师或其它同学通过留言板针对该问题给出回复。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登录系统查看留言,避免学生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教师也可预先把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通过留言板发布,供需要的同学查看。
1.7 教学评价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网上调查,搜集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信息呈现、文档资料等方面的意见反馈。通过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分析,及时对该课程做出相应的改进。
2 教学设计
2.1教学内容的设计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课程内容可设计成若干个任务模块。任务的划分要考虑以下因素:
1)任务的大小要适当,一个教学内容可设计成多个任务。
2)各任务之间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任务应包含即将要学的知识点。
4)设计的任务应具有趣味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 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提供多层次的学习内容,从而设计多层次的任务模块。
2.2教学情境的设计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是希望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现实情景中去捕捉信息,发现、提出问题,并试着去解决问题。本系统从声音、色彩、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探索实践,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3信息传递方式的设计
信息传递方式的设计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任务的呈现
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任务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呈现,使学习更加形象化。
2)任务的剖析
任务的剖析过程,是通过演示编制好的多媒体软件来完成的。通过演示,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求解过程有着更为直观的认识。
3)解决方案的呈现
最后以流程图的形式给出求解的算法,以文本形式给出相应的程序代码。
3 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B/S模式的三层结构,其体系结构见图2。客户端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 server。
课程平台的主要开发工具是Dreamweaver MX 结合ASP动态数据库访问技术,后台数据库采用Access来设计。实现方法主要包括:
1)采用Dreamweaver MX软件来设计课程的界面;
2)采用ADO 技术实现与数据库的动态交互以及数据库的搜索和查找,完成试题的组卷和分页显示;
3)采用WEB页和ASP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用户留言添加到数据库中,动态地生成到页面供回复和查阅,并可实现网络课程的远程数据维护。
4 结束语
网络课程的使用,使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多媒体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教育技术通讯,2000(10).
[2] 李志河.对外汉语网络教学资源库及课件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清华大学人文学院,2005.
[3] 丁海燕,赵征鹏,李维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研究与开发[J].计算机教育,2010(16):102-105.
[4] Alenka Kavcic, Fuzzy user modeling for adaptation ineducational hypermedia[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and Cybernetics-Part C: Applications and Reviews,2004,34(4):439-4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