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朱小棣谈中国教育

2015-01-06 01:37王节玉
师道(人文) 2015年2期
关键词:创造性种子学校

王节玉

听朱小棣谈中国教育

王节玉

最近笔者随一个教师培训团队来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在美国安生文教基金会办公室见到著名华裔学者、作家朱小棣。

朱小棣先生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长期在哈佛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现任美国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华盛顿办公室副主任,著有自传、小说、随笔等多部中英文著作,《朱小蔓与朱小棣的跨洋对话》一书于2014年5月出版,受到广泛欢迎。

在罗纳德·里根政府大楼五楼的办公室,我见到了朱小棣先生。朱先生大约五十岁上下,身材高大,气宇轩昂,亲切和蔼。这间办公室两面是玻璃墙,另有一面临街。朱小棣指着临街的窗户说,下面这条街道连接着白宫和国会大厦,他经常在窗户边居高临下,俯瞰总统奥巴马的车队通过。说着,他露出孩童般的微笑,一时间,气氛也变得轻松了不少。

时机难得,我赶紧抛出我 “预谋”的问题。

问:您在美国居住多年,现在回望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您认为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

朱:我认为中国的教育要更多地观照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事实上这样的观点,叶圣陶、陶行知等教育家早有著述,我希望国内的中小学教师能把他们的思想传承下来,回归传统。

教育,就如同园丁种花,园丁所起的作用就是:培育,然后静待花开。园丁非常清楚,是什么种子,就开什么花。是剑兰的种子就会开剑兰花,是玫瑰的种子就开玫瑰花,是含羞草的种子,就长成含羞草。你不可能让所有的种子都开成艳丽的玫瑰——种子各不相同。园丁很清楚,因为种子不同,所以花园才会百花齐放。培育人也是一样——教育就是要关注人的特质,让其自然发育、发展。培育人,决不是制作统一规格的螺丝钉。

哈佛大学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是这样说的,哈佛有啥了不起,无非就是把世界上最好的学生都招来,然后保护他们在校期间不受到伤害而已。其实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在后半句——教育就是要关注人的天性的自然发展,教师就是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温床。

中国有句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事实上,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竞争,不是争优胜——对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乃至学生本人,都是如此。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尊重人的特质,让他发展到可以达到的程度。所以,不要去比较含羞草和玫瑰,它们各不相同,但一样可以装扮大地。

问:您在美国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有没有了解美国中小学教师的一些成功经验,可以向国内的老师介绍?

朱:这方面我关注的比较少。但是据我所知,美国学校比较注重教师团队的合作,比较提倡教师个性化的发展。因为教师应该做具有独立精神的人,要有自己的思想和风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能像过去 “工业学大庆” “农业学大寨”那样,谁有好的经验,就全面推广,趋之若鹜。

我姐姐 (朱小蔓教授,笔者注)曾经到俄罗斯访学,到一所小学,发现有位老师有一套很好的教学方法,能让低年级的孩子轻松掌握高年级的数学。她问校长,是否在全校推广这位老师的经验,校长坚决地说:不! 因为这个方法适合这位老师、这批学生,但不一定适合别人,对别的老师和孩子来讲,可能会是负担。美国学校也是这样,鼓励老师有个性地发展,鼓励百花齐放。

问:中国的孩子与美国孩子相比,缺乏创造性,中小学教师也因此饱受责难。请问,您是否了解美国的中小学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性的?

朱:以我儿子的经历为例。美国非常注重阅读和写作,而阅读和写作是很能培养创造性的。读书以后通常要写读后感,仅读后感的写法,美国老师就是让孩子用很多种模式写。比如,一种是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写一封信给朋友,介绍这本书;一种是以书中主角的口吻来写几篇日记,通过日记反映出书中的主要内容;还有一种是假设你组织了一个活动,请作者来研究,你作为主持人,向听众介绍作者和他的书等等,非常灵活。

另外,科学实验也是培养创造性的一种方法。我的大儿子在上中学时做过一个实验:在潮湿的墙板上培养霉菌,用以探索类似遭受到飓风这样的自然灾害以后,居民的墙上会受到哪些后发的损害,哪些油漆涂料可以避免产生霉菌。他的这个实验是在哈佛大学的实验室里完成的,还有哈佛的博士生作指导。后来,他的这个实验在州里得了一等奖。有的公立学校,还开设有 “科学技术工程”项目,这样的活动能激励学生参与。

孩子的玩耍很重要,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往往是在玩耍中萌生的。我朋友的学校,有一个孩子突发奇想,他想发明一个遥控器,能开关所有的电视机。经过反复研究,孩子真的做到了,他制作了一个遥控器,到电器商场试了试,真的关掉了所有的电视机!他非常自豪地与家长、老师分享了他的发明成果。另有一所学校,学生自建了一个太空站,孩子们能够穿着太空服,进行模拟太空经历,对孩子们的这一活动,美国航天总署也提供支持。

大家普遍认为,创造性的培养需要有宽松的环境,一个人心胸开阔,人际关系和谐,精神愉悦,比较容易发挥潜能,产生创造性。

问:在国内,目前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教育资源还不很均衡,因此,择校、择班的现象比较普遍,请问美国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美国小学,学生一般是按照居住地入学,学校与学校之间也会有差异,如果想选择学校,先要搬家到那个学区。

事实上,同一所学校,每个老师的水平、口碑也会不一样。如果遇到不好的老师,家长要引导孩子积极应对。我的大儿子上高中时,选修了一门课——法语。当时授课老师的性格十分古怪,经常歇斯底里,学生苦不堪言。以至于有的孩子毕业上大学后还专程回学校找到这个老师发泄一通心中的怨恨。

当时这个老师刚教我大儿子一个月,就布置了一项作业:介绍10个人物,每个人物写3句话。在我看来,这项作业对初学者来说很有难度。我给儿子买来法语词典,孩子就英法对照进行造句。他在那个周末放弃了最期待的一场球赛,整整花了9个小时,才完成了这项作业。哪知道,周一交给老师,老师直接给他打了个0分,理由是,以他们现有的水平,不可能完成这份作业,一定是借助什么翻译软件完成的。

我就给这位老师写了一封信,讲明详情。后来,老师把分数改成了A。

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遇到不好的老师,也是丰富人生阅历,是一种磨炼。人要学会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时候,遇到不好的老师,对孩子也是一种锻炼。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市点军区桥边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创造性种子学校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桃种子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可怜的种子
学校推介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