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区域经济增长背景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以江苏南通市为例

2015-01-06 11:45顾春茂
当代经济 2015年31期
关键词:南通市高技能增量

○顾春茂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浅析区域经济增长背景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以江苏南通市为例

○顾春茂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本文在简要说明区域经济与高技能人才关系的基础上,以2006年以来南通市GDP及高技能人才有关数据为基础,对区域经济增长与高技能人才增量的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经济增长 高技能人才 关联度

高技能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区域经济发展又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基本条件。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向世界表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的同时,也对国内各地区如何根据比较优势等全面提升开放型区域经济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一、引言

自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学家约翰·冯·杜能提出“农业区位论”以来,区域经济研究迅速发展,产生了诸多理论,形成了不同流派。综观区域经济理论(如赫希曼的不平衡发展理论;佛朗索瓦·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缪尔达尔的累积因果理论;赫克歇尔与奥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费特的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波特的钻石理论),不少都涉及到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这一核心要素。在区域经济学的流派中,新制度学派认为提高区域内现有资源的利用水平是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当今,区域经济研究呈现“研究内容综合化和多样化、研究方向具体化和实用化、研究方法模型化和计量化”的特点,在关注“问题区域”研究的同时,研究的着眼点主要是区域创新和区域竞争优势。

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主流研究,始于本世纪初。2001年,我国首次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要求: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从2006年开始,国家、地方政府,多角度对高技能人才问题进行研究、部署,行业、学校、企业等层面也相应采取有关行动,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需求趋势和规律性特征、紧缺原因及基本对策、人才选拔、激励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十一五”以来,有关专家学者纷纷就高技能人才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研究的问题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国内外高技能人才问题的比较研究(周原,2010);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定位与作用(霍卫卫,2012);高技能人才开发策略(戴涵莘,2010);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黎德民,2014);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刘勇,2014);区域性高技能人才问题(韩承敏,2014)。

我国要建成创新型国家,在生产一线必须有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本世纪以来,国家及有关部委、江苏省委省政府对高技能人才工作越来越重视,多次就高技能人才工作专门发文、开展有关专项活动。

高质量、大规模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是南通市经济发展、产业层次提升、生态文明进步、社会文化繁荣的基础,是与时俱进推进“八项工程、八个领先”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特别是南通市市政府办公室印发《高技能人才七年倍增计划行动方案的通知》(通政办发〔2011〕253号)以来,南通市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等诸多难题的现阶段,高技能人才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从总体上看,南通市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仍较薄弱,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创新性、发展性与南通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标准、新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南通梦”的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南通市争当江苏“两个率先”排头兵、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南通市的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壮大,使其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成为中坚力量,对长三角经济区以至全国各经济区域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区域经济增长与高技能人才增量的关系分析

1、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1)数据来源。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1999)将高技能人才界定为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本文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于《2014南通市统计年鉴》、《2014年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江苏省及南通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研究成果数据等资料。

(2)分析方法。根据我国及大部分地方政府从2006年开始多角度对高技能人才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一实际,本本选取了2006—2014年的数据,通过“增量分析法”分析区域有关经济总量增加与高技能人才增量的关系。

2、GDP增量与高技能人才增量的关系分析

图1是南通市2006-2014年GDP增量、人均GDP增量与高技能人才增量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是高技能人才的环比增量除2009年以外(也大于0),其他年份的环比增量都在递增,且在2011年以后增速更快(每年新增2万人以上,2014年突破4万人),说明南通近10年来,特别是2011年以来,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实施“高技能人才七年倍增计划”,高技能人才工作成绩显著;二是GDP增量曲线、人均GDP增量曲线与高技能人才的环比增量曲线总体趋势基本相同(GDP增量及人均GDP增量趋势的高度一致性说明南通近10年的人口数量变化不大),说明南通经济增长的成果比较高度地惠及到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上;三是在2012年至2013年GDP增量及人均GDP增量下降或增量不明显的情况下,高技能人才的环比增量仍较高,说明即使在经济增速放缓(或下降)的情况下,有关工作的力度仍较大,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仍在增长。

图1 GDP增量与高技能人才增量关系图

三、政策建议

1、改变传统陈旧观念,彻底改善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环境

受传统观念影响,“重学历、轻技能”的片面人才观仍有广大的社会基础。近几年来,各级政府虽然采取多种措施,把高技能人才问题上升到战略高度,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情况尚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这支被称之为“灰领”队伍的系统开发利用工作,在法律环境、制度环境、政策环境、舆论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障碍。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仍比较突出。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发布的有关信息显示:2015年第1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的缺口仍较大,三者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分别为2.11、1.93、1.93。解决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需要开展系统性工作,有两项工作必不可少:一项是宣传引导;另一项是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优化。

关于第一项,大量专家学者已有众多阐述,主要涉及思想认识、舆论导向、典型树立、激励表彰等。关于第二项,要重点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身份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人事管理上存在“干部”、“工人”身份的概念。2006年,我国开始实行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中,将事业单位的岗位类别确定为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岗位。今天我们所讲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在岗位设置管理中都属于工勤技能岗位,即平常大家所说的“工人”岗位。国办发〔2012〕34号文中,要求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苏政办发〔2014〕34号文中明确:高技能人才凡符合相应工程类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可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现在的问题是:必须尽快制定适用于企业及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具体的、较为系统的办法。二是待遇问题。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工资等待遇总体偏低。在现行的事业单位岗位工资级别中,高级工的岗位工资在“专技十一级、十二级”之间,技师的岗位工资在“专技九级、十级”之间,高级技师的岗位工资在“专技八级、七级”之间。由于人事分配制度体系的历史、现实因素,国家及地方政府在解决高技能人才待遇问题上遇到诸多矛盾,有关待遇对接方面的改革目前尚无系统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12〕34号文中,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核心技术领域探索设立“首席技师”并使其享受高层次人才的相关待遇,但没有全面明确高技能人才与高层次人才待遇之间的关系问题。近两年来,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高技能人才的有关待遇问题做出了一些新规定,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具体明确。如苏政办发的〔2014〕34号文中没有具体明确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的待遇对接问题;2015年2月苏州市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苏府办〔2015〕33号)中,虽然明确了企事业单位聘任的技师、高级技师在职位晋升、考核定级等方面可享受本单位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同等待遇,但如何同等同级并没有明确;2015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浙政办发〔2015〕25号)中明确:特级技师的相关待遇参照教授级高工执行,但对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如何与工程技术人才的待遇对接问题没有明确。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根据区域实际制订具体、全面的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的待遇对接办法、细则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高技能人才成为产业队伍主力军

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的增长具有倍增效应。我国经济学家曾计算出:人力资本投资与GDP增量比约为1:6。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高技能人才的资金投入又提出了新要求。《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各县(市、区)纳入财政预算的人才经费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同时明确,到2020年,全省高技能人才要达到280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到600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32%(我国2020年的规划目标是28%,英国2020年规划目标是高层次技能人才占国家工人总数的40%)。

在资金投入上,政府增加投入是一个方面,但如何使增加的投入能出现更多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又是一个方面。从深层次意义上讲,资金投入后若能在不同的行业中(或不同大类的产业人员中)都能有相当数量的人员取得高技能证书,并使高技能人才成为产业队伍的主力军,进而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强劲发展的基石,资金投入的经济效益等才会更高。表1是南通市2014年高技能人才取证的结构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一是除院校学生外,取得高技能人才证书的人员中,高级工的比重较高,约在40%~50%之间;二是在日常鉴定中,企业职工获得高技能人才证书的比例都对应地低于“其他人员”栏,企业职工获得技师、高级技师的占比都相对较低;三是农民工中没有人获得高技能人才证书。由此,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提高企业中技师、高级技师的占比;另一方面要在提高农民有关认识的同时,加大在农民综合素质提高上的投入力度。

表1 南通市2014年高技能人才取证结构表

3、坚持质量第一准则,实现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的良性循环

长期以来,我国区域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流动等工作分属不同的部门,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够,在不同的环节上都表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在培养上,基于成本等因素,针对性不强,培养的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度不高;在使用上,基于眼前利益等原因,前瞻性不够,使用的高技能人才占比往往偏低;在评价上,评价标准的科学规范性不够,标准的执行往往不够公平公正,职业技能鉴定认证的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不高,等级证书与资格证书缺乏有效性和权威性;在激励上,有关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政策在广度、深度及系统性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往往出现“政府热、单位冷,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在流动上,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尚未形成,高技能人才流动中的信息、保障等问题较多,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高技能人才引进工作面临一些新问题。

上述现象和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多种,除体制、机制等关键因素外,高技能人才本身的质量问题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从一般意义上讲,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都属于高技能人才的范畴,他们分布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系列。现实的问题是:同一系列、同一层次的高技能人才,比如高级工中的三级食品检验工,其个体之间的水平、个体在企业及社会上的认可度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聚集点实质上就是:高技能人才的质量。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多种,从时段上可归纳为鉴定前因素、鉴定过程因素、鉴定后因素。就鉴定过程因素而言,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包括知识考试和操作考核两部分,一般都采用百分制记分,两部分成绩均在60分以上者经过有关程序后就可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一方面,就鉴定成绩的合格线制度标准设计而言,60分至100分之间的分数空间就较大,但现实中两位以65分、95分成绩获得三级食品检验工的人员其工种证书的有效性却是相同的(三级工种证书也设有根据成绩的合格、良好、优秀等级分成C、B、A之类的等级);另一方面,基于高技能人才发展的指标效应和职业技能证书的功利性,一些地方、一部分人员,为了完成高技能人才发展工作的有关指标或为了获得证书,有关不当、不法举措也影响了人才的质量及证书的声誉。因此,围绕鉴定因素(或统一鉴定因素)来提高技能人才的质量,使高技能人才名符其实、等级与水平相称,就成为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的一项使命性工作。只有做好这项工作,并在鉴定前因素中科学地解决鉴定者的素质标准等问题,在鉴定后因素中有效地解决鉴定者的工作绩效、创新能力等问题,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诸多问题才有可能系统地、有效地解决,才有可能避免数量陷阱,实现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数量—质量—数量—质量”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高技能人才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高质量基础上的高技能人才数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较高的关联性。提升区域经济增长与高技能人才建设之间的关联度,涉及思想观念、环境氛围、投资水平、机制构建等方面的问题。明确高技能人才价值提升、待遇提高的实现路径,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有效加大投入水平,是解决高技能人才队伍数量、结构、质量的基本保证;建立切实、科学、标准化的高技能人才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是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基础;严把各个环节的质量关,是解决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问题的基石。

(注: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编号:2014SJD645)。)

[1]Caffry J,Isaacs H H.Estimating the Impacts of a College or Universityon the Local Economy[M].Washington,DC: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1971.

[2]陆海霞、刘志芳: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推进区域经济发展[J].前沿,2012(3).

[3]徐建一、周玲:英国“技能立国”理念下的高技能人才开发新举措[J].职教论坛,2010(1).

(责任编辑:胡冬梅)

猜你喜欢
南通市高技能增量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不速之客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导弹增量式自适应容错控制系统设计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城市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训思路与对策
全现款操作,年增量1千万!这家GMP渔药厂为何这么牛?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特大城市快递垃圾增量占垃圾增量93%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