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通常说,学生所要求的是知识。说得更切实点,那便是生活经验。生活经验不是随便谈谈随便听听就可以取得的。必须把外界的一切融化在我们的生命里,使我们的生命丰富而有所作为,才算是真个取得了生活经验。外界的一切“杂然并陈”,为摄取的方便起见,不得不把它们分个门类,于是学校里就有了各种的科目。每一种科目如果漫然去学习研究,势必混乱而没有头绪,为有所依据起见,不得不给他定一个纲领,于是学校里就有了各种的教科书。读教科书并不是进学校的最后目的,最后目的乃在取得生活经验。必须一方面依据教科书上所定的纲领,一方面不忘记和“杂然并陈”的外界的一切打交涉,这个最后目的才可以达到。仅仅知道一些文字记录下来的纲领,此外再不做什么工夫,那是绝对不行的。
仅仅读植物教科书而不去亲近植物,只能算没有懂得植物。像前面说起的青年那样,直到同植物亲近之后,他才觉悟从前见解的错误,他才真个懂得了植物。教科书只是文字而已,间或插一些图片,也不过一瞬间的静态,不要说万万传达不出事物的真相,就是和活动影片比较,也相差很远。往往有这么一种情形:实地观察原可以一目了然的,教科书中连篇累牍写了一大堆还是不能教人明白。这不一定由于编书的人本领差,要知道文字的功用自有它的限度。最要紧的是教学者都要认清楚:教科书不过是个纲领,是宾,真实的事事物物才是教学的材料,是主。教明白了教科书,记清楚了教科书算不得数。必须学者真个懂得了真实事事物物,方才是教者教到了家,学者学到了家。
——叶圣陶
(摘自《如果我当教师》,叶圣陶著,杨斌选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