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外语课堂特色分析与启示

2015-01-05 21:50陈剑
中国教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环节教学活动教材

陈剑

优秀的外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基础,不断更新的学科专业知识,更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与摸索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一节小学英语优质课能够反映小学英语教师多方面的素养,如心理素质、语言素质、人文素养、情感素养、专业素养、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教学机智等”[1]。所以,通过研究与分析优秀教师的课例,能够较为全面地的把握优秀教师的教学特色,了解他们的独特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为一线教师提供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本文将结合江苏省特级教师戈向红的观摩课中的精彩教学片断,分析和探讨小学优秀外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特色,与一线教师共同分享优秀课例资源,促进教师持续反思自己的课堂,不断提升个人的教学品位。

一、教学活动的独到设计?

影响一堂英语课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其中决定性的因素就是教学活动设计的质量。新颖独到的教学活动历来受到小学生的喜爱。这些活动能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充分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优秀教师的课堂必然离不开匠心独运的教学活动。

【教学片断1】

T: Children, here is a gift box for you.(PPT呈现礼品盒)Can you guess what’s in it? You can use “Is that a/ an…?” to guess. (礼品盒中先露出橡皮的一部分,该文具的图片比较特殊,容易引起学生误解。)

S1: Is that a book? T&Ss: No, it isn’t.

T: Guess again. What is it? S2: Is that a pencil case? Ss: Yes, it is.

T: Really? Is that a pencil case?(教师呈现完整的橡皮图片)

Ss: No, it isn’t. (学生露出惊讶的表情) It’s a rubber.

接下来,教师通过礼品盒继续出现其他文具的一部分来让学生竞猜。待文具全部猜出后,教师将图片变为单词并让学生朗读。

【分析】

在教学片断1中,戈向红老师精心创设竞猜游戏,利用礼品盒呈现文具图片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猜测文具。学生在这样的猜测活动中,不仅灵活运用到了本课的文具类单词,而且由于学生离电脑屏幕中的图片相对较远,学生可以非常真实地运用本课的难点句型“Is that…?Yes, it is./ No, it isn’t.”进行表达与交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词句的意义和功能,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

【启示】

基于以上教学片断,笔者以为要使教学活动新颖、独到,教师在设计时需要关注以下三点:

一是活动要有趣味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往往是第一位的,它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再精妙的活动如果丧失了趣味性,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二是活动要创新性。创新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不断钻研、对学情的精确分析,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学习与借鉴,勤于实践与反思,敢于突破原有的活动形式,创造个性化的教学活动,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增强教学活动的新颖性、灵活性和挑战性。

三是活动要有真实性。学以致用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应该从语用角度设计活动,将教材中的核心语言项目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使用语言时不再具有被动感和压迫性,而应该在自然、轻松、主动的心理氛围中真实运用语言。

二、教材文本的巧妙解读

出色的教材文本解读能力是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方式、解读角度与解读深度,能较为全面反映该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思维方式、教学智慧、理论涵养与教学风格,也决定着学生以什么样的视角接触教材,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理解教材,以什么样的途径去运用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对教材不同的解读方式会给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效果带来直接影响。

【教学片断2】

Step1. Watch and answer

T: What is a lunch box? Now watch the cartoon and find out.

Ss:午餐盒.

T: How do you know that?

S1: I can see a clock.

T: How clever you are!The clock says it’s twelve o’clock. It means lunchtime. So lunch box means“午餐盒”.

Step2. Watch and find

T: Whose lunch box is it? And where is it? And what is in it? Please watch again and find the answers.

Ss: …(再次观看卡通)

T: Whose lunch box is it?

Ss: Sam’s.

T: Yes. Then where is it?

S1: It’s over there.

T: Yes. It’s over there. It’s on the windowsill. Could you make sentences with“over there”?

S2: The blackboard is over there. (请多名学生造句)

T: Great. Then what’s in the box?

Ss: Cakes.

T: Does Bobby like the cakes? And why?

S3: No, he doesn’t. 因为蛋糕是老鼠形状的,它不敢吃。

T: Yes. He doesn’t want to eat himself.

Step3. Imagine and act

教师提供类似于课本中Cartoon time的画册,展示的是Sam和Bobby午餐时间在一起分享食物的场景,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小组内为他们设计对话。之后,请同学上前表演。最后引出情感升华的语句“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分析】

教学片断2 呈现的是戈向红老师对教材中Cartoon Time板块的精彩解读。她抓住故事的核心词lunch box, 让学生围绕“什么是午餐盒、谁的午餐盒、午餐盒在哪儿和午餐盒里有什么”四个问题两次观看动画,对故事的理解从整体走向部分,从大意走向细节。之后,她通过追问学生Bobby不喜欢蛋糕的原因,带领学生体验故事的幽默之处,感受故事学习的愉悦感。但是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戈向红老师巧妙设计了故事续编活动,使得学生不再拘泥教材,而是延续了教材、走出了教材,这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语言训练和应用空间。而且,教师将学科育人的理念的巧妙地渗透于该环节中,做到水到渠成、润物无声。

【启示】

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教材的有效、充分、高质量的解读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找准教材的切入点。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教学切入点往往不同,教师要敢于独辟蹊径,可以从分析教材的一张典型插图、一个关键句、一个关键词、一个关键人物等入手,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带领学生享受独特而难忘的学习之旅。

二是要挖掘教材的亮点。教材的每一个板块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和价值。教师要吃透教材,学会与编者对话、与教材对话、与自己对话,将教材中本有的亮点,如语言的交际性、阅读的幽默性、对话的灵活性、语音的韵律美、游戏的趣味性等,得到应有的发挥和彰显。

三是挖掘教材的生长点。教师要善于跳出教材看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将教材看成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阶梯和跳板,竭力挖掘其内涵与外延,发现其新的生长点。使教材不仅成为知识的载体,更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学习策略的习得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的平台,从而促进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现场资源的有效利用

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来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服务,很值得一线教师研究。而现场教学资源以其简易性、随机性和真实性经常受到优秀教师的青睐。对课堂教学中现场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技艺,也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境,有利于学生准确感知、理解、内化与实践语言。

【教学片断3】

T: Now, let’s play a game: Find the owner.

教师要求学生使用句型“Is this your…?”寻找物品的主人,而且最多只能询问5个人。

具体活动步骤如下:

(1)所有学生各自拿出一件自己的文具放在课桌上,然后闭上眼睛。

(2)教师任意从一些学生的课桌上收集文具。

(3)请学生用句型“Is this your…?”进行询问,提问的学生可以在教室内随处走动,被提问学生则用“Yes, it is./ No, it isn’t.”来回答。

(4)如果学生从询问的5个人中没有找到物品主人,教师则用“Whose … is this?”来寻找最终答案。

【分析】

文具类单词和句型“Is this a/an…? Yes,it is./No, it isn’t.”是本节课的核心语言项目,教师如何在真实语境中使学生对其进行高效训练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在教学片断3中,戈向红老师精心创设了Find the owner的游戏。该游戏巧妙地将目标词汇和句型融合于一体,将学生拥有的多种文具这一现场资源与所学语言联系在一起,使得教学活动充满了趣味性、真实性和现场感。学生在这样互动性极强的游戏中,不仅体验到了语言学习的愉悦感与成功感,而且在真实任务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本课的核心知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启示】

现场教学资源不容忽视,教师要巧妙地加以利用,从而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增添亮丽色彩。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以下两种现场资源:

一是现场的静态资源。静态教学资源主要是指上课场所中的静态物品,如学生的文具用品、师生的服饰、上课场所的设施设备、参与的听课人员、户外天气与设施等。教师要抓住教材内容与这些静态教学资源的契合点和衔接点,让它们成为学生课堂活动的语言支架、游戏道具和交流话题等,帮助学生有效习得真实语言。

二是现场的动态资源。动态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指教学现场的生成性资源,如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学生思维的无意展现、学生语言的创意表达、学生言语失误以及教师的突发奇想等。动态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会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增强教学的灵动性和真实感,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路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课堂环节的无痕衔接

一节完整的英语课都会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组成。这些课堂环节都承载了不同的教学重点,各自都具有无法替代的教学功能和价值。优秀外语教师的课堂总是给人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主要在于他们在环节之间的衔接上做到了自然、流畅、无痕。这样的课堂,往往能给学生营造轻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连贯自如、承前启后的课堂环节中能对语言学习形成整体画面,能获得语言的全方位训练,促进他们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不断提高。戈向红老师的这节观摩课中,每个环节之间几乎都做到了无痕衔接,现略举一例。

【教学片断4】

在学生使用句型“Is this/that…?Yes it is. / No, it isn’t.”完成游戏活动之后,教师为了自然引出Sound Time板块的语音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T: Now look at these words on the screen(教师将本课所有的文具类单词展示在PPT上). Let’s group these words according to their sounds. I’ll give you an example.

教师首先示范,将发/b/音的单词找出来归为一类,然后领读单词。之后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他两组单词。学生参与积极,很快发现了含/ p/和/ r/音的两类单词(见图1)。而后,教师自然带领学生进入Sound Time板块字母r的语音学习。

【分析】

本节课在Sound Time板块,让学生重点学习字母r的发音规律,如何将其与本课的词汇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戈向红老师可独具匠心。在教学片断4中,她要求学生根据字母的读音规律对本课词汇进行分类,她首先进行示范,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读音规律,从而引出三种发音/b/、/p/、/r/。戈向红老师通过利用/r/这个发音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就进入了下一环节的学习。这种悄无声息的过渡,不仅使得课堂环节之间衔接流畅,而且学生对字母r发音的掌握也能从感知走向理解,从理解再走向实践。

【启示】

要做到课堂环节的无痕对接,笔者从戈向红老师的课例中得到了如下启示:

一是教师在活动设计要关注活动的层次性。教学活动的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各个活动应该是相互独立但又是相互依存、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层次性是教师进行有效衔接的关键和基础,层次性更加凸显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各环节之间的自然衔接。

二是教师要善于捕捉活动之间的衔接元素。所谓衔接元素,是指活动与活动之间有关联的因子,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这些衔接因素可能是教材中文本、插图等资源,也可能是教师、学生、课堂环境等现场资源,也可能是师生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衔接元素,将活动自然、流畅、无痕地持续开展下去。

三是教师在处理各环节衔接时要顺势而为。课堂环节之间的衔接,教师要多一些顺其自然、顺水推舟、顺势而为,而要少一些刻意为之、故意为之、有意为之。教师不要将本无关联的教学活动生拉硬扯地连接起来,这样反而适得其反。环节之间的衔接应该是教师基于学生的动态发展,基于活动推进的需要,基于教材的学习要求的一种因势利导行为。

研究优秀外语教学课堂教学特色对一线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和专业发展大有裨益。本文总结的“教学活动的独到设计”、“教材文本的巧妙解读”、“现场资源的有效利用”、“课堂环节的无痕衔接”这四种典型课堂教学特色很值得一线教师揣摩、借鉴与实践。诚然,不同风格的优秀教师有着各自别样的教学特色,但教师要善于从优秀教师的课例中汲取养分,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水平,个性化地设计课堂教学。教师要在持续学习、反复实践、不断创新和及时总结的循环过程中,潜心磨砺自己的教学技艺,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龚海平. 激情与智慧的演绎——小学英语特级教师沈峰教学艺术研究之一[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7(1):1-5.

猜你喜欢
环节教学活动教材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教材精读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