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建伟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生动、形象、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好。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基于初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年龄特征,竹筒倒水似地传授知识,只能培养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创造力的学生。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十分重要。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教师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力”成为教师重要的专业能力。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不例外,上好一节课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头,这个开头就是导入。能否从一开始就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能否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心理基础,这都取决于课堂情境的导入是否有效。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抓住这一教学成败的关键,掌握情境导入的艺术呢?下面谈谈笔者的数学教学体会。
一、问题情境导入,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可见问题是学生深入学习的阶梯,是思考的契机。学生的思维就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课堂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后,为进一步学习“灵活地进行多个有理数相加”,教师可以给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10袋小麦称后的重量(单位:kg)记录如下: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请问:这10袋小麦共有多重?问题一提出来,大多数学生都开始埋头计算。过了两分钟,再提问。
师:怎么做的?
生:直接把这10个数加起来。
师:计算遇到什么麻烦?
生:数字多、较大,易算错!
师:想不想学计算这10个数和的简便方法?
生:想!
然后,笔者就把这个问题分设成几个问题:
(1)如果每袋小麦以90kg为标准,超过的记为正,不足的记为负,这10袋小麦可分别记为多少千克?
(2)这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啊?
(3)这10袋小麦共有多重?
这样分层次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就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新知识,并渴望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对学生学习新的计算方法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故事情境导入,给学生探索的空间
笔者发现,在课堂导入融入故事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还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个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象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这个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第二放2粒,第三放4粒,第四放8粒,第五放16粒……,一直到第64格。”国王听后哈哈大笑道:“你真傻,你只要这么一点米粒。”大臣说:“我就只怕你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结果国王上当了,国库里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多的米。
师:同学们你知道到底要多少粒米吗?
生:(面面相觑)
师:想知道答案,就和我一起来探索“乘方”吧!
这样用故事导入,学生就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开始这节课的学习。设置故事情境导入新课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能为新课的完成提供和谐的氛围,同时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意识又得以激发。
三、生活情境导入,给学生联想的空间
新教材注重实际,贴近生活,从学生身边的熟悉事物入手,使知识的发生过程更为自然,有水到渠成的功效,对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留意周围的事态,热爱生活,热爱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有趣的生活情境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优势和思维环境,能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有趣的生活可以用寓言、笑话、谚语,甚至广告语。在上“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问题”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入:多媒体展示一些商场打折标语:亏本大甩卖了!跳楼价了!买一赠一了!
师:某商场来了两位销售员。
销售员甲:(举着一件衣服,在教室走一圈,大声吆喝)换季处理,原价280元,现优惠酬宾7折销售!
销售员乙:(举着一个水杯,在教室走一圈,大声吆喝)卡通图案学生茶杯亏本20%,现在只卖100元了。
让学生处于这样一个销售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完全处于亢奋状态中。在这个基础上学习相关概念:进价、原价(标价)、售价、打折、利润、利润率,学生会比较主动地接受知识。
在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时需注意,情境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不能脱离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关注学生周边的事物,从他们身上找到合适的情景用于教学导入,这样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道理。
课堂情境导入还有很多形式,只要老师有心,每堂课都可以设计一个最恰当的导入,让教学的“第一锤”扣在学生心灵上,让每位学生走进老师,融进课堂,关键就在老师用心设计的情境导入。
实践表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教材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适当的教学问题情境,做到由以前的“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新教材的“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改变,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他们在体验中成长。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的情境导入的方式变化无穷,只要我们能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就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取得令人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赵彩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