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刚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2)
据不完全统计,德国现有207所应用技术大学(FH),有117所综合性大学,另外还有55所艺术、音乐、神学学院。其中外国学生比例占到了11.9%,在外国学生中70%~80%来自中国。德国大学没有级别上的名次排列,几乎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应用技术大学(FH)是学制为3年6个学期的本科教育,授予学士学位。一般应用技术大学都具有硕士授予权。经过5年的学习,毕业时可以获得应用科技大学(FH)硕士学位学位,这与我国普通大学较为相似。由于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FH)从学制和办学的目标与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有很多相似和相近的方面,通常我国教育界称他们这一类型的教育形式叫高等职业教育。笔者有机会在德国进行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经验的进修学习,所以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组织管理体系、课程体系、考试制度、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国际推广等方面的经验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经验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所以对有关方面进行讨论与分析。
在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很高的独立性,例如在学校的管理、专业的设置等方面学校都有较大的自主权。德国的组织管理模式与我国大学的管理模式不同,采用董事会制的管理机制。各种委员会负责大学的发展策略、学术管理和决策。大学中的董事会是中央决策机构,校长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在日常的事务中校长和院系主任是主要的决策执行者。
以威尔道应用技术大学为例,在董事会或教师协会的组成上由教授代表6名、学生代表2名、企业代表2名以及学院其他雇员代表1名,共11成员组成,这样的管理结构避免了校长在重大决策方面的独大,建立了有效的制约机制,在处理问题的民主、科学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在这方面由于体制的限制我们不能完全照搬,但是可以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员工以及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德国的法律规定,应用技术大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等级和地位的差别,只在学校规模、学生数量及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的应用技术大学都开设工程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在培养企业工程师方面工程学是主要的方向,例如威尔道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加工专业,前四个学期中主要学习自然科学理论与科学工程基础知识,例如:物理原理、制造工艺等课程。第五学期学习专业选修课程,第六学期毕业设计,主要是在工厂完成,以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教学模式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学习的形式有讲座、实习、实验等。教学突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除了可以得到本科的毕业证以外,还可以得到工程师证书。
以机械加工专业为例,每学期周课时在24~28学时,并附有大量的实践活动,学习任务量非常庞大、艰巨。每学期的课程较多,除了第六学期进行毕业设计课程较少外,课程最少的学期有7门,最多的达到12门之多,这比国内要多很多。另外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国内开设的思想教育课程和所谓的“素质教育”课程。学生素质的提高不是通过一门课程就能解决的,学生素质问题也不是单单教育部门一家所能解决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德国大学里的课程评价和我国有些类似,课程的评价通常采用考试来进行。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完全由教授课程的教师负责。考试内容和日期必须在适当的时间提前公布。在考试之前学生有权知道考试相关事宜,如有疑问可以咨询相关教师。学生有权与老师沟通,有权参与考试过程的制定。在考试前两周,学生可以提意见,汇总后上报学院,学院会通知学生哪些意见被采纳。对于必修课程学生有补考机会,如果不通过,则要注销学籍或转专业,那么他之前所学的所有课程都没有用了。德国高校在成绩评定上采用不同于美国5分制的欧洲ECTS分级制度。打破原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建立符合学校自身情况的考试制度与评价体系。这种方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考试体系改革的学习方向。
表1 5分制与传统的百分制的换算表
德国在学分认证上采用A、B、C、D、E、F六个等级。A相当于5分制的1.0分,E相当于4.0分,F相当于5.0分。
表2 ECTS等级表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的关系。州政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租借给学校与企业,并且州政府给与企业与学校在技术上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发展是基于强大的人才后盾,为了获得优秀的人才,企业常常愿意与学校进行合作来共同培养。企业职业培训很多情况是一种能够自筹资金的培训,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可以通过学员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来挑选优秀的员工。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过程中德国企业愿意合理地承担职业培训费用,因为他们认为提供职业教育费用是企业发展必要的人力资源投资。另外,对学生进行培训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企业不仅可以得到相关基金的补助,学员在实践过程中还能产生一定的效益,在培训质量高的企业中培训收益能够超过培训成本。同时,优秀的技术人才也能在未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企业的积极性很高。在校企合作方面,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还处于被动状态,学校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形式上,因此还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特别注重科研合作开发,并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德国的高等院校可以申请本国甚至欧盟的各种基金项目。学校通过科技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在生产上解决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支持其产品创新;通过进行科研合作与技术推广使企业与学校获得新的客户和市场。学校在开展技术转化方面有下列好处:教学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培训、增强教学和培训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项目研究上,可以获得美国和欧盟的应用研究支持和相关基金会的资助;在个人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学生角色过渡到职业角色。
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特别注重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国际化程度,例如德国威尔道应用技术大学为此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来运作。皮特教授是国际化推广的负责人之一,他以前在西门子公司工作了15年。他认为寻找合适的推广方式很重要,在国际交流过程中除了要进行学生之间交流、互派留学生到对方的学校学习之外,还要进行教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在国际交流方面德国州政府提供了大力支持,所有留德学生与德国本地学生具有同等待遇,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政府给与免除。在国际合作中德国威尔道应用技术大学与中国的杭州商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互派留学生。通过学校的国际推广,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扩大了知名度,提高了竞争力,促进了教职员工以及学生的合作交流,为学校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万军梅,唐锋.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企业参与培训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3,(18):93-96.
[2]菲利克斯·劳耐尔.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动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1,(12):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