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 宜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交往史上重要的海上通道,中外贸易和文化交往盛极一时。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枢纽性通商口岸,东西方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和扩散延伸,也使得广州成为中西交汇、引进输出并蓄的重要文化对外开放窗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决策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随着文化对外开放领域和内容的不断拓展,资本、人才、技术等文化资源要素开放的逐步加深以及对外开放主体的不断扩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岭南文化中心,在进一步扩大深化文化对外开放方面大有可为。
从广州当前发展形势来看,对外文化交流网络基本形成,对外交流主题和领域呈多样化发展趋势,人员往来频繁;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持续增长,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形象初步确立,广交会、留交会等对外传播推广平台日渐成熟;友好城市、国际组织和驻穗领馆等城市文化外交资源优势明显,文化对外开放深化发展具有良好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缺乏统筹整合、文化“走出去”竞争力不强、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营销策略缺乏创新、平台资源有待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作用不强等问题和不足。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为广州进一步深化文化对外开放带来了宝贵契机,广州需要紧抓这一历史机遇,立足发展基础,实施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文化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战略,丰富岭南文化内涵,加快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东盟国家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和必经之地,是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地区。广州进一步加快文化对外开放、助推新海上丝路建设,也要以东盟地区为战略重点,充分发挥独特的历史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重点领域开发,推进与重点区域合作,打造若干重点文化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交流合作项目,提升文化对外辐射力和影响力,为广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增添文化动力。
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是文化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我国文化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强化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先导产业作用。从广州当前发展情况来看,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发展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文化对外开放新形势下,可利用广州面向东南亚开放合作优势,加强与新加坡、泰国等创意产业发达地区在设计、广告、视觉和环境艺术等领域的合作,通过项目开发、创意设计园区建设、创作基地和人才培训引进等形式,提升广州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水平,提升广州文化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文化传媒领域包括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及网络等多种媒介,是传播信息、交流文化的重要渠道,对于提升城市软实力、打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具有意义。目前广州已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传媒企业,开展对外合作基础良好,例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全媒体发展平台,其品牌价值2013年达到165.68亿元,在中国报业品牌中位列第二;同时,广州加快文化传媒业“走出去”,也具有粤语的语言文化优势和庞大的华语华人华侨市场资源。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广州加快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良好契机。要在充分利用广州海外传统资源优势,开拓海外粤语、华文市场的基础上,加强与各国尤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主流媒体和强势企业在经营、内容、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促进广州本土企业跨区域、跨行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团,扩大广州文化在华语世界的传播力和话语权。
文娱演艺活动是文化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和文化产品服务输出的重要内容,对于增进城市友好往来、传播城市文化和塑造国际形象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广州的对外文艺交流活动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地发达国家,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较为缺乏。要本着扩大文化对外影响、提升广州海外知名度的目标,以建设和深化友好关系为核心,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尤其是加强与缅甸、斯里兰卡等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国家以及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对我国长期持有偏见国家的文化交流,以文娱演艺为先导,促进两国人民在加深了解、缔结友谊中开展进一步深入合作。
旅游业是服务业支柱产业之一,对城市经济发展、文化输出和品牌形象建设的贡献突出。广州面向海外开展文化旅游业具有良好发展基础:深厚文化历史沉淀和人文传统对海外华人华侨群体具有强烈召唤力,发达的商贸业对亚洲国家居民极具购物消费吸引力,拥有便利的地理位置和海陆空立体国内国际交通网络等等。相关调查显示,来自东南亚、西亚和非洲地区的外国人对在广州购物消费比景点观光更感兴趣,要面对海上丝路沿线国家扩展文化旅游,宜采取适应其旅游偏好和需求,将商贸与文化结合起来进行广州旅游推介的策略,在促进文化旅游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扩大广州国际商贸中心、世界文化名城等城市形象的国际影响。另一方面,要加快广州旅游企业和资本“走出去”,加强与沿线国家旅游企业合作,将广州打造成为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居民的重要旅游目的地,通过人员引进来,促进对广州城市发展的了解和广州文化的对外输出。
首都城市往往是一个国家的行政和文化中心,是该国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城市,集聚了强大的政治和文化资源。加强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首都城市的文化交往,是提升广州在该国知名度、促进广州文化本地传播的最直接途径,例如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是非洲最大城市之一,也是联合国人居署等许多重要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与之加强文化交流和联系,能够快速有效地提升广州在东非乃至整个非洲的国际知名度。同时也要看到,基于城市国际交往的对等性、城市特质配合度等因素,与其他非首都的重要城市进行文化交往常常更能产生实效。
友好城市历来是广州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依托,在广州对外交往中发挥着桥梁中介的关键作用。构建文化开发合作三大圈层,要以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合作城市为节点,挖掘友城文化资源、深化务实合作,打造广州文化对外开放的支撑网络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对东盟国家发展友城关系,抢占文化外交资源先机,以缔结友好关系带动经济文化等全方位合作。
加强与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古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例如越南会安、马来西亚马六甲、印度尼西亚三宝垄等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这类城市作为古海上丝路的重要港口,与广州之间的来往历史悠久,受岭南文化、中国文化影响较深,具有与广州开展友好合作的深厚人文基础,可发展成为广州对外人文交流、文化旅游、侨文化合作等工作的前沿阵地。
华人华侨资源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也是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开拓者、承载者和维护者。与具有丰厚华人华侨资源的城市开展友好合作,是广州在海外快速打开文化对外传播局面、开拓合作交流网络的有效路径,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穗籍华侨华人数量众多、基础深厚、资源广阔,要积极以这些城市为依托,加大广州文化对外输出力度,提升广州城市软实力。
表1 广州文化对外开放重点合作城市
利用广交会汇聚各国客商的传播媒介优势,打造广交会城市营销平台。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往来客商曾作为文化使者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来穗外国人的调查研究表明,全球化、信息化的当今社会中,人际传播仍是外国人认识和了解广州的主要途径,要充分发挥来穗外国客商在对外传播中的媒介作用,以点对点人际传播策略提升广州的海外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制定广交会“营销广州”计划,结合不同时期城市发展重点和热点,设置推介主题,整合全市旅游、展演、餐饮、购物等文化资源,针对来穗客商行程紧凑、时间有限等特点,开展定制式城市观光、美食体验、购物游、演出展览等活动,为以商贸为主的广交会增添文化元素,将广交会打造成为广州城市营销推介平台。推动广交会创新发展,增加和扩大文化产品参展范围,或以同期举办文化产品交易会的方式,汇聚国内外消费类文化产品、文化艺术精品、文化创意设计、动漫及版权交易、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产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交易平台。
激活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广州奖”)的文化传播功能,丰富城市多边交往文化内涵,将广州奖打造成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城市文化外交平台。发挥广州奖汇聚各国主要城市政要的城市外交资源优势,通过高层会谈、项目对接会、意向洽谈会等多种形式,推动城市间文化交流与项目合作;充分利用各国媒体对广州奖的关注报道,策划新闻议题、主动提供素材、积极予以协助和便利,借助国外媒体渠道,增强广州的海外媒体曝光率,扩大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广州奖海外宣传推广中的城市文化元素,在评奖邀约、奖项颁布、成果推广的全过程中强调城市品牌建设,将“创新”精神作为国际标签,打造广州城市形象新名片。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强化市场运作机制,聚焦创意创新,促进国际合作,将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演艺市场“全产业”交易营销平台。在以演艺剧目、器材、舞台美术、演艺衍生品等产品交易和演艺、经纪等人才交易的基础上,扩大交易范围,创新交易内容,形成版权、产品、人才、剧场、资本、技术以及专业和中介服务的全产业链交易平台;加强对外推广和国际合作,引入国际知名演艺机构、艺术节、剧院买家、演出经纪公司和节目制作方,提升演交会层次与规格,促进对外交易营销实效;打造培训交流平台,通过研讨会、培训会等形式,提升国内演艺机构“走出去”能力和“请进来”水平,推动国内外项目与机构的对接速配。
以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为目标,推动中国音乐金钟奖在奖项设置、节目赛制、选拔范围和宣传推广等领域不断创新,将金钟奖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专业性艺术奖项。扩大金钟奖的选拔范围,面向世界范围选拔音乐艺术人才,推动金钟奖从国家级评奖活动发展成为国际性艺术品牌,特别是在钢琴、声乐演唱(美声)和流行音乐组别,鼓励和吸引国际选手积极参与,推动金钟奖艺术水平与国际接轨;在奖项设置方面,本着传播和推介中国文化艺术的宗旨,考虑设置“中国音乐国际推广贡献奖”、“民族器乐鼓励奖(国外选手)”等奖项,加强中国文化艺术的对外输出和国际影响;以表演项目、特邀嘉宾等灵活形式,邀请、吸纳具有国家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优秀作品在金钟奖赛事期间来穗表演,将金钟奖打造成为中外精品艺术交流的高端平台。
以打造国际文化人才交流平台为目标,创新内容和形式,扩大主体范围,将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留交会”)扩展成为聚集海外科技和文化人才、促进高层次人才和项目交流的“国际科技文化人才交流会”。扩大留交会服务领域,由服务科技人才扩大到服务科技和文化人才,推动留交会发展成为多领域综合性人才交流平台;拓展服务主体范围,将服务对象由以留学人员为主体,扩展为面向全球的高层次科技文化人才,促进留交会向区域性、国际性的人才中介平台转变;加大留交会海外宣传推广力度,利用网络、媒体及对外交往活动等各种渠道,提升留交会品牌知名度。
紧抓国家扶持纪录片发展的良好机遇,完善融资平台和数字化交易平台,加大与国际知名纪录片节合作力度,进一步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将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打造成为业界国际一流品牌。依托纪录片节,加快建设国际性纪录片交易产销平台,促进拍摄方案、成片等纪录片产品交易,推动中国纪录片制作人走向国际市场,畅通中国纪录片“走出去”渠道;加大纪录片节“金红棉奖”评奖力度,鼓励国产纪录片出精品、出优品,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发挥文化传播功能;通过推动增设“记录广州”展示单元,鼓励与广州相关的纪录片创作和交易,优化纪录片节平台的城市推广和文化传播功能。
积极引入国外知名动漫品牌,加大与国内外企业和动漫基地合作力度,优化中国国际漫画节动漫游戏展的展示发布、交流、贸易洽谈和专业服务功能,丰富竞技比赛、Cosplay大赛、动漫音乐会等活动形式和内容,将国际漫画节平台打造成为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名片,推动广州“动漫之城”国际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依托广州国家级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基地优势,整合广州动漫游戏业界资源形成合力,借助国际漫画节平台,加大对广州动漫品牌的宣传推广,加快广州动漫游戏产业“走出去”。
实施海上丝路文艺精品创作展演工程,围绕海上丝路主题,展现岭南文化特色,结合国际文化需求,大力推进文艺样式和手段创新、风格和流派创新,策划创作推出文艺精品。以广州为基地,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建立常态化的联合展演机制,推介输出广州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的文艺精品;组织联系发动国内市场,积极引入海丝沿线国家文艺精品,以广州为枢纽登陆国内市场。
把握南沙新区建设粤港澳自贸区的机遇,打造对外文化贸易产业园区,推动升级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开展文化展示交流、境外文化资产保税仓储、国际艺术品展示交易、文化设备保税租赁、文化进出口代理等服务,为对外文化贸易搭建平台和通道。积极打造对外贸易的文化金融支持、人才培训、信息中介、展示推介等配套服务,吸引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对外文化贸易企业集聚,以此为基地将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向世界。
以促进广州文化对外输出、提升中国文化国际话语权为任务,开展国际版权贸易推广工程。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的文化产品开展版权登记和贸易,力争将广州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版权作品登记中心、版权综合交易市场和版权资本运作平台,将基地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版权产业集聚区和版权产业加速器,并以此为支撑,搭建版权交易渠道,积极扩大对海丝沿线国家的版权输出,积极引进版权,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的版权贸易增长。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创新策略,开展广州城市形象海外推广工程。整合对外推广内容,根据推广区域和对象,实行差异化宣传推广策略,例如针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突出“购物天堂”的细分形象,针对西亚、非洲地区强调“国际商贸中心”的城市地位等。发挥媒介整合传播效应,综合利用大众传媒、网络媒体、人际传播以及会展赛事、节庆博览重大活动等多种推广方式和工具,加大与海外粤语、华文媒体合作力度,增强与国际主流媒体的互动与交流,增强城市形象推广工作的有效性。
以展示广州历史文化资源、社会人文风貌、城市建设发展成就为主要内容,实施文化旅游吸引力工程。丰富广州文化旅游内涵,根据海外不同区域的旅游消费偏好,针对来穗商务旅客比重较大的情况,采取差异化策略开发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免签72小时入境政策,结合广州打造国际中转中心目标,推出过境旅客广州游项目。强化与泛珠三角其他省市合作,尤其是广西、云南等与东南亚地区旅游合作较为深入地区的合作,利用高铁、民航优势,推动旅游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有鉴于广州在中国对外经贸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越来越多海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中国(或汉学)研究中心、东亚研究所(系)等机构都围绕广州或珠三角地区开展科研项目。利用这一契机,以扩大广州文化国际影响为目标,树立和推广“广州学”,实施全球广州学研究网络工程,开展科研活动、促进科研成果扩散和转化。
以复合型、外向型、创新型和科技型人才为重点,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实施文化对外开放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引进领军人才、文化名家,发挥其典范作用和引领功能,加大对青年拔尖文化人才的培养资助和支持,加快推进文化团队建设,打造知名团队品牌,提升广州文化“走出去”竞争力。充分发挥留交会人才交流平台作用,大力发展人才中介服务,推动海内外文化人才以广州为枢纽港多方流动,形成开放、活跃的人才发展氛围。
发挥广州媒体产业发达优势,以扩大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话语权为目标,开展海外华文媒体合作工程。吸引、鼓励华文媒体在穗设立办事处,推动与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合作,争取将其秘书处或办公室设在广州,将广州打造为海内外华文媒体联络互动基地,提升广州媒体在世界华文媒体中的地位。
[1]姚宜.广州城市国际形象调查分析[C].朱名宏等.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2013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DB/OL].世界品牌实验室,http://brand.icxo.com/brandmeeting/2013china500/brand1.htm
[3]姚宜.城市国际形象对外传播的策略创新[J].新闻知识,2013(7).
[4]温朝霞,孙宁华.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思考[J].探求,2011(4).
[5]花键.中国文化地缘战略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格局[J].东岳论丛,2012(1).
[6]罗克良.广西加快发展对接东盟文化产业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