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大型专题报道)面对海量信息已是事实,但是目前没有可资应对的新闻数据分析模型,大型专题报道策划陷入困惑。文章以福建支部生活杂志社组织的“设区市基层党建工作巡礼”大型专题报道为例,分析了其在大数据背景下依靠大数据分析的基本特征进行 “手动操作”,通过建立科学模型并带入新的数据,从而实现预测目标,顺利完成专题报道策划的过程。
[关键词]专题报道;策划;大数据
[作者单位]杨晓明,福建支部生活杂志社。
2012年,为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全方位展示福建省各设区市基层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成就,反映近年来全省各地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福建支部生活杂志社决定组织“设区市基层党建工作巡礼”大型专题报道,以每期12码内页加封面、封二、封底的篇幅,以设区市为单位分期进行采访报道。由于主题涉及面宽(党建工作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时间跨度长(从十七大到十八大之间的五年时间)、版面要求多样(有长篇通讯、经验总结、人物典型、多幅图片报道、单幅图片报道),因此,工作展开后随即遭遇一般大数据背景下大型专题报道都会面临的挑战。
一、大数据背景下大型报道策划的困惑
2012年2月,《纽约时报》刊发了一篇专栏文章,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在商业及其他领域中,大数据分析将日益成为决策依据,而不再基于经验和直觉。奥巴马政府于2012 年3 月宣布,投资2 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并且将其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要求政府增强收集、分析和萃取海量数据的能力。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概念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公司发布报告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才引起人们关注。大数据现象不可忽视,其影响着各行各业,连新闻媒体也不例外。大数据的搜索、获取、储存、分析、共享,已成为包括媒体人在内的相关人士的重要研究课题。
我们在具体的报道策划中,首先遭遇的是信息海量、类型多样的问题。以传统阅读方法进行浏览,光是一个设区市的素材信息,就需耗费几周时间。数据量巨大、类型繁多,正是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大数据的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包括数字文档、网络日志、视频、音频、图片、地理位置等信息。我们在前期策划的资料搜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量。虽然不像大数据的计量单位那么夸张,但对传统媒体来说,已是海量(因此本文主题界定为“大数据背景下”,而非典型“大数据”概念)。我们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搜集一个设区市的资料:(1)市委组织部和宣传部五年来的各类工作总结、简报、汇报材料、图片资料、上报省委的典型材料等;(2)新闻媒体五年来对当地党建工作的各类报道;(3)近期相关网络的官方和网民对当地党建工作的评论;(4)五年来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成就的数据及大事件。每个设区市都有近千份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这种状况同时也显示了大数据的另一个特征:海量数据的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大数据时代对新闻报道的影响由此可见,凸显了大型报道在主题提炼、特色疏理、素材取舍、因果关联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而新闻界尚无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的模型,我们只能以“手动”方式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取舍。
二、主题提炼和特色疏理:概率的定位作用
面对海量信息,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取舍。《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继父去世时留下了16000张照片,这些都是其继父几十年来周游世界时的影像记录。为了确定哪些照片需要保留,维克托制定了两条规则:首先,照片上有认识或可能认识的人;其次,照片拍摄得很漂亮。最终,他只留下了53张照片。也许正是这一经历,让他开始重新思考“遗忘的美德”与互联时代的取舍之道,这最终成就了他的《删除》一书[1]。
大数据已经不只是数据大的事实,最重要的现实是:面对信息爆炸,只有通过大数据分析才能获取深入的有价值的信息。基于本刊专题报道的要求,各设区市的报道应有不同主题,彰显各自特色。因此,我们首先将信息分成三类:一是市级党委部门总结、上报的材料,二是新闻媒体的报道,三是网民的网上评说。然后进行概率定位:利用电脑的搜索功能,输入党建关键词(如服务型党支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等),对资料进行检索,选取三类资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互相印证后,以此关键词为着眼点提炼主题,并删除与此关键词关联度低的资料。经过检索萃取、提炼挖掘,并与当地党委部门沟通印证后,确定了各设区市的报道主题,如福州市的报道主题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莆田市的报道主题为“流动党员管理”,泉州市的报道主题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三明市的报道主题为“农村168工作法”等。同时,我们删除了90%的素材信息。通过运用概率定位的方法,我们在前期案头准备工作中明确了思路,掌握了关键素材,大大提高了后续展开的采访工作的效率。
三、相关性的辩证思考:重视非直接因果关系
党建工作是一项虚实相济的工作,它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如一个村党支部是涣散还是坚强,与这个村的发展致富、民风社情往往有因果关系。但在较为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是不明显的。大数据“由因果关系向相关关系转化”的特征,给予了我们重要启示:我们应在大量数据中挖掘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在概率定位中,未将五年来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成就的数据及大事件信息列入关键词检索,将其完整保留以作资料,并要求记者在案头资料和采访活动中挖掘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实践证明,这种从因果性向相关性的思维转变,使党建题材的报道在相当程度上取得避虚就实的效果。
以平潭综合实验区的专题报道为例:在党的十七大到党的十八大的五年时间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大开发从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平潭面临大发展的战略机遇,若能对其宏观发展与党建的正相关关系做出有说服力的解读,则可以成为地区报道中彰显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的范式。我们在大数据挖掘和采访着眼点上玩起了“寻宝游戏”,从以下几个方面“掘金”:(1)实验区党委的战略眼光、执行力及领导作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2)实验区“党组织在建项目上”的基层党建创举与港口、电站等大型项目建设速度和质量的相关性;(3)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广大群众支持全岛大开发的相关性;(4)英模人物的标杆作用与跨越发展的“平潭速度”的相关性。由于厘清了思路,我们在数据和采访中着重挖掘这四个方面的事例,用事实说话,生动诠释了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最终形成的报道得到了读者的认可,获得2012年度福建新闻奖二等奖。
四、信息共享与典型预测:着眼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共享与预测是大数据时代的重要特征,已经广泛运用在商业领域。这一特征对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专题策划,同样具有启发性。在我们策划“基层党建工作巡礼”大型专题报道中,各地组织进行经验交流和树立典型是我们的基本理念,目的在于扩大新闻报道的功能性和影响力。
差异性需求是信息共享的基础,同质经验不具交流动力。因此我们在数据挖掘中,强调挖掘各地党建工作中的不同特色,突出党建创新、品牌培育,以实现各地党建工作的经验交流互动。一是各显特点,避免同质。在海量信息中淘选出诸如龙岩市的“红土先锋”党建品牌、南平市的基层党建“六要工作法”、宁德市的干部“四下基层”、漳州市的联系群众“一圩一日”等党建经验,其各具鲜明特色,可资不同地区的党建工作者学习和借鉴。二是强调党建经验的可操作性。在各地的每组报道中,安排一个“编后述评”板块,提炼当地党建工作经验要点和操作规程,达到有重点、有抓手、可实战的报道效果。
典型具有很强的示范标杆作用,它能激励人们奋发前进、积极向上,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在策划“基层党建工作巡礼”大型专题报道伊始,我们就把培育与树立典型当作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大量信息中预测典型的可塑性和生命力,成为前期策划的重要工作。面对海量信息,我们首先从中搜集有关个人先进事迹的信息,再将他们的姓名输入网络搜索,萃取关注热度高的人物信息,删除大量关注热度弱的人物信息,完成初步筛选。然后依据人物事迹进行分类,如分为“为民亲民干部类”“牺牲小我奉献类”“带领群众致富类”“大事小情服务类”“乐于分享能人类”等,进行可塑性和生命力预测,判断每个典型有哪些闪光点,是否契合时代特征,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能否引起共鸣。
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预测判断:一是时代特征。一个典型影响力的大小、生命力的强弱,往往取决于对典型时代特征的把握。若时代性弱,典型往往只是昙花一现,很快便会被人们淡忘。因此在预测和典型时,要对所涉及的人、事、理进行分析,不能仅仅从领导旨意和政治需求出发,要充分考虑民众特别是媒体受众自身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态度,既要符合宣传需要,又要做到能被大多数群众认可、接受。这种从大量数据和众多候选人中萃取出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又深受群众喜爱的典型人物,我们可以预期他们有较强的生命力。于是,在全年的系列报道中,我们筛选后推出了开创生物医学光子学新领域的福建师大陈建新教授,“小巷总理”林丹,农民工技术能手冯鸿昌,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李凤荣,带领群众致富的平潭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王云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得到读者的认可。
二是从媒体读者定位出发,预测典型的受欢迎度。我刊的主流受众是农村、社区、企业、机关的基层党员和群众,因此可以预测判断来自基层的“草根英雄”是贴近本刊受众的最佳人选。于是,我们在筛选、推出典型人物时关注与本刊读者群相关度高的类别,如山村支书廖德方、爱心法官詹红荔、产业工人张英、公安民警郑伯武、民企员工李国锋、优秀教师兰臻等。这些与读者日常生活相关度很高的“身边人”“草根英雄”,有效激发了基层读者关心、爱护、学习典型的热情,印证了前期预测的有效性。在我们率先推出厦工高级技师、“蓝领先锋”盖军衔这一典型人物一年后,中共福建省委下发通知,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向盖军衔学习活动。
大数据分析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预测性分析。从大数据中挖掘出特点,通过科学建立模型,之后便可以通过模型带入新的数据,从而实现预测目标。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大型专题报道)面对海量信息已是事实,但是我们却没有可资应对的新闻数据分析模型,只能依靠大数据分析的基本特征进行“手动操作”,收获一些体会,以与同行共享。
[1][英]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