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艇沉没 肯尼迪起步

2015-01-05 05:24鸿
军事文摘 2015年5期
关键词:艇长艇员肯尼迪

鸿 渐

鱼雷艇沉没 肯尼迪起步

鸿 渐

肯尼迪从海军学校毕业时的正装照

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是一个传奇。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当选总统,肯尼迪曾经是大部分美国人心目中理想的领导人,也是许多人心目中理想的丈夫和父亲。尽管他的人生之路于1963年11月22日在达拉斯的两声枪响中结束,但是那次刺杀事件本身又成了一个广受关注的疑团。肯尼迪是在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正式从政的,而他传奇的起点,则要从二战中期说起。

志愿加入PT艇部队

1941年9月25日,24岁的肯尼迪接到了美国海军的委任书,这让这名瘦弱的年轻人非常高兴。他的健康情况一直不是很好,多种先天性的慢性疾病始终纠缠着他,正因如此,陆军在上一年就拒绝他入伍。当时的肯尼迪已是小有名气—他以自己在哈佛大学的论文为基础推出的《英国为何沉睡》一书出版后颇为畅销,不过他仍然渴望参军。

在将志愿转向海军后,肯尼迪的父亲老约瑟夫·肯尼迪开始发挥作用。老约瑟夫是百万富翁、波士顿银行总裁、前任美国驻英国大使、肯尼迪家族的缔造者,他有能力让自己的儿子得偿所愿。果然,海军的大门向小肯尼迪敞开了,不过暂时是文职岗位。

入伍后不久,肯尼迪就背痛发作,家族的私人医生建议他休养六个月并准备做手术,而海军军医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他们判断肯尼迪是肌肉损伤,不过也应该至少休息两个月。恰巧在此期间,美国海军赢得了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这让肯尼迪产生了上阵冲杀赢取荣誉的冲动,于是他再一次通过父亲的关系,于1942年7月开始进入海军军校深造。

两个月后,在军校举行的一场演讲,改变了肯尼迪的军旅生涯。到校演说的乃是PT艇第三中队的中队长约翰·巴克利少校。此前的1942年3月11日夜里,还是中尉的巴克利在菲律宾行将陷落之前,成功地用PT艇将麦克阿瑟将军及其家人、菲律宾总统奎松等人送离巴丹,使他们逃出日军的虎口。这次救援行动在美国轰动一时,被美国史学家称作“世界范围内鱼雷艇自诞生以来所承担的一次最为重大的战略性使命”,而巴克利本人在回国后跃级晋升为少校,并从罗斯福总统手中接过了一枚国会荣誉勋章。

在那之后,PT艇这种本不起眼的小型艇种的地位骤然得到提升,在有作家详细了解巴克利的事迹后写成《他们是牺牲者》一书出版后,更使得PT艇及其服役人员成了全美范围内广受关注的对象。而在海军中,许多官佐士兵们都改变了以往对PT艇的轻视态度,纷纷自愿要求加入PT艇部队,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预备役人员和军校学生当中。

在PT鱼雷艇上的肯尼迪

巴克利于9月在海军学校发表演讲之际,正逢上述热闹背景,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当这位少校在演讲即将结束时宣布要征招50名PT艇志愿服役者之后,他发现自己带的报名表完全不够用—在场听他演讲的1024名军校学员差不多全部表达了申请意愿,而肯尼迪就是其中之一。最后,在被“幸运”选中的50余人的名单中,也有肯尼迪的名字。有一种说法是,就在几个星期之前,老约瑟夫刚刚和巴克利共进午餐。

暗夜行动

肯尼迪很快就去了位于罗德岛的PT艇学校报到。在那里,他看到了这种受到美国公众持续关注的小艇的真身,他对PT艇的印象是“非常脆弱”。教官告诉他们,PT艇的战场生存力很低,因此“白天绝对不能离港活动”;其所发射的鱼雷最快只能跑到28节,比大部分日本巡洋舰和驱逐舰都要慢,因此在进攻时得小心选好位置。受训一段时间后,肯尼迪遇见了写下《他们是牺牲者》一书的作者,便对他调侃道,“你的书名应该改成《他们是无用者》!”

上战场的日子不久后到来,1943年4月14日,肯尼迪赶赴太平洋战场的图拉吉岛报到,并在15天后成为PT-109艇的艇长。经过一段时间的例行巡航任务,肯尼迪在接手PT-109三个月后奉命带艇前出到中所罗门群岛的卢姆巴里泊地,参与阻止日军向激战中的新几内亚岛补充兵员的作战。

PT-109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执行了多次夜间阻击任务,肯尼迪和他的艇员们都变得疲惫不堪。在夜晚行动的日军运输船队被称作“东京快车”,其中的驳船虽然速度慢,但配置的多门火炮足以将PT艇撕碎,因此这种阻击时时充满着风险。

有一个晚上,PT-109被一架日军的水上飞机尾随攻击,后者投下的炸弹几乎命中艇身,爆炸造成艇上两人受伤。经过“发疯般的高速行驶”,并且“一度几乎飞离了水面”,肯尼迪才带着他的快艇逃回了基地。经过这次历险,他决心为自己的艇加强火力,他很快弄来一门37毫米火炮装到前甲板上,而为了给火炮腾地方,肯尼迪卸掉了PT艇上的救生舟。

几天后,卢姆巴里的指挥官沃菲尔德接到情报,有一列“东京快车”正从腊包尔驶来,需要紧急拦截。于是沃菲尔德在当晚派出包括PT-109在内的15艘PT艇实施阻击。PT艇的额定编制是12人,不过当晚另有一位艇长巴尼·罗斯因为自己的艇出了故障而登上了PT-109,这样就使得这艘小艇一共载着13个人—这对海员来说可是个不吉利的数字。

所有快艇在18时30分离港,前往吉泽岛和科隆班加拉岛之间的布莱克特海峡,据称日军运输船的目的地就是科隆班加拉岛的最南端。驶入海峡后,这些PT艇分成了四个小队,而当8月2日午夜刚过没多久,PT-109所在小队的领头快艇通过雷达发现了目标,随即打破无线电静默并展开攻击。

由于事发仓促,只有两艘PT艇冲向敌人,而在驶近后,他们才惊讶地发现那些目标并非驳船,而是驱逐舰。在敌舰猛烈的弹雨下,这两艘PT艇勉强发射了鱼雷,然后就加速逃离。在此过程中,落在后面的PT-109一直无所作为。不过PT艇在当晚的整体表现都很差,15艘PT艇总共发射了30枚鱼雷,但无一命中。

接下来,“东京快车”顺利完成了卸货,随后在2日凌晨1时45分开始向海峡北端驶返。这时,肯尼迪决定采取行动,他指挥着PT-109驶入漆黑的海峡,打算要拦截那些踏上归途的日本军舰。

PT-109艇员们的合影

敌舰出现

肯尼迪的快艇在夜色里行驶着,他一直没有看到敌人,但是有人看到了。2时30分,PT-169观察到了驱逐舰拖出的尾迹,随即通过无线电向各艇发出警报。不过在PT-109上,依旧没有一丝危险将至的征兆,肯尼迪的无线电操作员正和他留在指挥室里,而PT-109也继续保持着无线电静默,所以无法接收任何警告。而在甲板下方的舱室里,有两名艇员正在睡觉,另外两个人刚刚躺下。

突然间,在前炮塔上执勤的哈罗德·马尼看到了一个略带光亮的轮廓,它从黑暗中突然于PT-109的右舷现身,距离大概只有300米并且正在快速接近中。马尼惊叫起来:“有军舰在2点钟方向!”来者是日军的“天雾”号驱逐舰,在参加了此前的维拉湾夜战后,该舰于6日成功地避开了美军的空袭,得以投入到这一轮的“东京快车”之中。

在听到马尼惊呼的瞬间,肯尼迪下意识地觉得来的是另一艘PT艇,但几秒钟之后他就肯定那是敌舰,于是大声发出指令:“发动机全速前进!”肯尼迪指望靠PT艇的速度躲开如刀锋般划过来的敌舰舰首,谁曾想自己的发动机居然在这种关键时刻熄火了,这使得PT-109成了漂在水面上的一只“静止的鸭子”。

紧接着,排水量为20 0 0余吨、舰长为PT-109四倍有余的“天雾”号便以40节的速度一头撞上了PT-109的右舷。撞击瞬间挤扁了鱼雷艇的前炮塔,顿时杀死了在那里的马尼和另一位艇员安德鲁·科尔斯基。PT-109的艇身很快一分两段,从燃料箱喷出的汽油开始燃烧,在指挥室里的肯尼迪后来回忆道,“那一刻还以为死期已至了。”

撞击几乎没有给“天雾”号造成什么损失,“天雾”号扬长而去了。而反应过来的肯尼迪下令弃艇,他和另外10名还活着的部属跳入了海水中,包括已经被严重烧伤的轮机员麦克马洪。

“出色的艇长”

PT-109断成了两截,幸运的是,大火在不久后熄灭了,于是大家纷纷游向漂浮着的艇体,开始随波逐流。天蒙蒙亮时,肯尼迪发觉情况不妙,半倾的艇体正在漂向日军控制下的科隆班加拉岛,于是他指着远处的一个无人小岛说,让我们游到那儿去。

这场海上泅渡从8月2日13时30分开始,这些人为了活命而奋力游泳。被烧伤的麦克马洪已非常虚弱,这时,曾是哈佛校游泳队一员的肯尼迪展示了实力,他用牙齿咬住麦克马洪救生衣的束带,拖着他一起前行。整整5小时后,肯尼迪带着麦克马洪率先到达小岛的岸边,那时他已经完全站不起来了。

静泊中的PT-109

日落时分,不顾艇员们苦劝的肯尼迪又独自游入海峡,指望着能够碰上恰好路过的PT艇,但他一无所获。第二天,肯尼迪又接连好几次独自下水,但都毫无发现。不过,艇长过人的勇气倒是唤起了部下们对活下去的希望。

这些人在岛上靠椰子充饥,等到可食用的椰子差不多吃完后,他们又游去了附近的另一个小岛,再一次地,肯尼迪还是拖着麦克马洪游泳。在这个岛上,肯尼迪等人被打渔的土著发现了,于是到了8日黎明—在PT-109沉没6天之后,这一行11人被带回了卢姆巴里基地。

海军随后指派比隆·怀特中尉调查PT-109的沉没事件,此人恰好是肯尼迪的朋友。在他出具的调查报告中,主要篇幅都是肯定肯尼迪的求救壮举,至于沉没过程则比较简单,沉没原因基本属于是“不可抗力”。

尽管官方认定肯尼迪无需对沉艇负责,但是艇队里的人可不这么看,他们现在称肯尼迪为“撞击杰克”。他的上司沃菲尔德评价道:“肯尼迪并不是一个出色的艇长。”而他的继任者杰克·吉布森更是直言不讳:“正是因为对艇员松懈的管理,肯尼迪才失掉了他的PT-109,到他落水之前,他所做的事情都是错的。”艇长们说,当试图突然将PT艇的发动机推至最高出力时,往往会导致引擎“死机”,对艇长来说这本是一个常识。

面对着这样的评价,肯尼迪希望改变自己的形象,他拒绝了父亲为自己回国而做的努力,在10月成为第一批接手新式PT艇的艇长。从10月下旬到11月初,他带着自己的新艇PT-59从位于科隆班加拉岛西北面的新基地多次出击,自愿参加那些最危险的任务,“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的一名艇员说,“天哪,这个人是不是想带着我们大家一起去死啊?”

11月2日,一则求助讯息发来,有一批美军的登陆艇遇险,急需支援。这时PT-59刚刚执行完一次任务归来,只剩下了半箱油,但是肯尼迪下令立即出发。冒着敌军的炮火,PT-59成功地靠上1艘快要沉没的登陆艇,把那上面的50名陆战队员全都转移过来,然后以超负荷的危险状态驶回基地。有人评价说,肯尼迪之所以表现出这种勇猛到近乎玩命的劲头,是因为他深知自己对PT-109的沉没负有责任,他对两名部下的送命感到深深的内疚。

传奇的起点

奋力的搏杀消耗着肯尼迪的体能与精力,他那本就不太健康的身体难堪这样的重负,军医随后确认他已不适合出海行动,肯尼迪遂于当年12月14日被调回国内,从而结束了在太平洋战场为期并不长的服役。

肯尼迪最终因为沉艇后的表现获得了勋章

失去了在战场上证明自己机会的肯尼迪显得有些消沉,他不知道,PT-109沉没事件的“逆袭”即将在国内上演,而他在此事件中的形象也将发生重大的颠覆。

在刚得知失踪的儿子生还后不久,肯尼迪的父亲就已经通过自己的关系在《纽约时报》刊发了相关报道,这则配有《百万富翁兼外交官约瑟夫·肯尼迪的儿子在太平洋的壮举》标题的文章,初步对肯尼迪在落水后的表现进行了渲染。

在那之后,老肯尼迪又在海军高层中活动,希望为儿子赢得表彰战斗突出人员的银星勋章。海军最终同意向肯尼迪发勋章,但只是一枚非战斗勋章,而且,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还一直将颁奖证“留中不发”。直到诺克斯于1944年4月死于心脏病,詹姆斯·福莱斯特成为新任海军部长后,才向肯尼迪签发了颁奖证。附带一提,这位新部长也是约瑟夫·肯尼迪的挚友。

与此同时,肯尼迪在一次聚会中遇到了作家约翰·赫赛,后者提议将PT-109的故事写下来,投给《生活》杂志。赫赛是一位以小说赢得普利策奖的人物,他同样打算用小说笔法来还原PT-109的故事,照他的说法就是,“艇员们都如同小说人物一般生动”。这篇文章很快完成,其中对于主角肯尼迪在落水后的经历有如下的描述,“他的思绪似乎渐渐漂离了他的身体,无尽的黑暗和流逝的时间挤占了他躯壳内的思索空间。”

鉴于文章这种过于强烈的文学性,《生活》杂志做了退稿处理。所幸另一份杂志《纽约客》觉得文章挺不错,遂于1944年6月将其发表。《纽约客》的发行量不大,不过老肯尼迪另有“高招”,他成功地说动《读者文摘》发表了一篇精简版的文章,从而令肯尼迪在大海和荒岛中的“高大形象”广为传诵,成为了数百万美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战时的美国需要英雄,而美国公众爱极了肯尼迪的这个故事,于是,“真正的肯尼迪和赫赛笔下的肯尼迪融为一体,化为公众心目中神话般的存在”。这个转折甚至让肯尼迪的属下们都有些难以接受,出事当晚在PT-109上的“第13人”巴尼·罗斯就表示:“我们大家一直都觉得很羞愧,都认定这是一场灾难,不料国内的故事却让它成了英雄壮举,这真有点像是敦刻尔克大撤退。”

肯尼迪的兄长约瑟夫·肯尼迪二世,一名高大英俊而且体魄出众的轰炸机飞行员,在《读者文摘》热销之际给弟弟写信。他在信中发问:“我真正想搞明白的是,当驱逐舰出现在视野里时你究竟在做什么?又发出了什么应对指令?”弟弟从未发出自己的回信。

不管怎样,《纽约客》和《读者文摘》所报道的PT-109故事帮助肯尼迪站到了政治生涯的起跑线上。1946年,肯尼迪正式从政,在他第一次竞选议员时,大量印发的《读者文摘》影印本就为他争取到了无数选票。PT-109沉没了,却成了肯尼迪传奇“真正的起点”。

责任编辑:何 旭

猜你喜欢
艇长艇员肯尼迪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妙“衬”生花 巧“隐”得彰
非药物干预对改善潜艇艇员睡眠质量的作用研究
木子的婚姻
基于二级维修体制的艇员级维修能力形成分析
他们怎样猎杀鲸鱼
肯尼迪情妇出书大爆风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