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华能:国企改革的逆袭

2015-01-05 04:15董晓孝
新商务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华能德利热管

本刊记者 董晓孝

天津华能:国企改革的逆袭

本刊记者 董晓孝

在天津蓟县城南津围公路115公里处,坐落着一家天津华能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原天津华能集团能源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华能”),该企业是一家专门从事热管技术领域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已为安徽阜阳化肥厂、山东寿光化肥厂、山东东阿化肥厂、山东济南化肥厂、湖北宜化集团等多家单位提供配套设备千余台,成为天津蓟县知名的龙头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天津华能原是一家国有企业,始建于1987年,后来由于受到原有产业的局限,经济效益逐年下降,2007年被德利阳光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利阳光”)收购,成为中国能源产业知名企业家杜德掌管下德利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年被杜德利收购时,天津华能年产值是两三千万,经过7年的经营,现在年产值已是五亿左右,翻了十几倍。自从天津华能接受德利阳光的注资后,不论是在产品研发、科学技术、团队建设方面,还是在市场开发、销售渠道和企业业绩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上演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逆袭。

“天津骄子”的国有企业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随着能源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污染,过度消耗生物质能引起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天津华能集团能源有限公司于1987年应运而生。毗邻北京、天津大都市,位于京、津、唐、承地区之要冲,交通畅达、通讯便捷。优越的地理位置,国有企业独特的资源,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科研力量,都为天津华能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特别是1990年从中科院引进“热管”高新技术后,企业不断开发出高效节能的产品和技术,并且大受市场的欢迎,业绩也随之屡创新高。因此,企业一度成为天津蓟县龙头工业企业。

辉煌

自创建以来,天津华能坚持“以信誉交结天下朋友、靠科技促进企业发展”的办厂方针,专注企业核心优势,加大科研技术投入,秉持“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不断提升产品和企业的价值,走一条“分析自我找市场,瞄准市场搞开发,集中精力搞推广”的科技兴厂之路。

建厂初期,企业主要以生产新能源产品太阳能热水器为主。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天津华能不断重视新产品开发,对原有产品不断更新改进,提高科技含量。企业从1990年引进高新技术产品—热管开始,一直从事热管节能产品的开发、研制和推广工作。1992年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天津大学及山西化工设计院等紧密合作,结合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研制开发了适合我国“煤制气”的热管产品,具有阻力低、寿命长、高效节能的特点,深受国内市场的青睐。因此,1995年天津华能被国家科委评选为“星火知名企业”,1997年被天津市总工会评为“九五立功先进企业”。

1998年6月,天津华能又引进美国技术—镍基钎焊翅片管生产线,开发出合金钎焊热管。该产品传热性能好,表面硬度高耐冲刷、耐腐蚀,特别适合小氮肥企业造气工段低温余热回收,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大大增强了产品的上档升级。企业也因此在1998~2002年被蓟县委、县政府连续四年评为“三十强”骨干工业企业;2000年又获天津市科委“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2001年8月取得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国家级“守合同重信誉”单位。

困境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天津华能在不断创造企业辉煌的同时,也面临着产品单一、市场不稳定、企业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不高等诸多问题。而这些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痼疾,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弊端逐渐暴露,天津华能亦无法幸免。

2000年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大浪潮。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市场日趋饱和,以及人们环保意识和低碳减耗理念日益增强,高能耗、高污染产品逐渐被淘汰,而天津华能粗放式老牌国企的管理方式也渐渐无法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求。曾经的“天津骄子”,由于国家产业布局的调整,从曾经的鼎盛辉煌时期,开始走向下坡路。就这样,天津华能拖着封闭、繁重、僵化的生产经营状况,磕磕绊绊,持续走了几年。

国有企业的重生

当国有企业天津华能正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之时,2005年带领企业在美国成功上市的杜德利风头正盛,获得海外资金支持的他,正打算扩大企业规模,调整企业战略。从事太阳能热水器起家的杜德利,一直与天津华能有业务上的往来,在得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后,他就萌生了“收购华能”的想法,把天津华能纳入德利集团的版图。

居住建筑的室内公共空间是全家生活的聚集中心是家庭与外界交际的场所,主要为:起居室、客厅、餐厅等。居住建筑的室内私密空间是家庭成员各自进行私密行为的空间,主要为:卧室,书房,卫生间等。室内设计是人对室内客观环境改造的过程。室内设计的功能是指室内中的空间、结构等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室内的形式是指室内设计中起到装饰作用的造型[1]。

注资破局

经过多方的考核评估与磋商谈判后,2008年10月18日,杜德利领导下的德利阳光终于完成对天津华能超过1500万元的注资。至此,天津华能公司实收资本由原来的594万元增加到2168万元,正式成为德利阳光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控股公司。

在拥有了德利阳光注入的充足资金后,天津华能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从产业布局到产品研发,从设备技术到生产功效,从企业管理到团队建设,从产品生产到市场销售,无论是企业对外业务还是对内管理,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调整。

在德利集团“低碳生态经济”理念的倡导下,天津华能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力度,结合多个行业的特性,制定出一套高标准环境治理措施,不仅满足社会对低碳排放的需求,还满足企业的市场需求,使企业得到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

技术突围

在大刀阔斧的企业改革中,科学技术的突破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国有企业前身的天津华能,拥有着雄厚的技术力量基础。在被德利阳光收购之后,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以每年至少开发研制出一种节能产品的速度投放市场。到目前为止,共开发研制出七大系列八十多种产品,例如热管换热器系列、翅片管系列、采暖饮水锅炉系列、散热器系列、太阳能热水器系列、热风炉系列、转筒干燥机系列。其中,有五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有两项产品获国家专利。

具备了专利技术的显著优势后,天津华能热管系列节能产品大受市场认可,产品中XRF系列循环式热管热风炉、RLG系列热管锅炉、HNT系列炼钢电炉烟气余热回收热管余热锅炉、RFG系列矿热电炉烟气余热回收热管锅炉、HNG系列炼铁高炉荒煤气热管散热器、SRG系列烧结烟气余热回收热管蒸发器、RSQ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热管省煤器、热管空气预热器和热管水加热器等热管节能系列产品占公司全部销售收入的90%。

团队巩固

创新的力量来自于员工,创新的动力来源于激励与信任。早在1992年,天津华能就成立了能源研究所,专门从事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工作。改革之后,为保障企业充实的科研队伍,现在公司每年都聘用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截至目前,天津华能拥有大中专毕业生13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3人,高级工程师14人,工程师17人,初级技术人员27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有4人分别被列入县级人才库。

在生产一线工人团队建设方面,近几年企业共有29名工人接受市级压力容器焊接培训,占生产一线工人总数的18%。其中10人三项合格,6人4项合格,4人5项合格,4人6项合格,3人7项合格,2人氩弧焊合格。有57人经县劳动局培训获电气焊操作证,占生产一线工人总数的36%。从而使企业产品生产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

此外,企业已和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天津大学、山西化工设计院、山东化工设计院、湖北化工设计院、农业部农业工程设计院、中国石油化工设计院等科研院所联姻,建立起一个立体信息沟通网络,既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技术信息动态,又能够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在经历了国有企业的辉煌与阵痛,又经历了德利阳光注资后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天津华能在杜德利的领航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获得了重生,并迎来了新的逆袭

国企改革的逆袭

在经历了国有企业的辉煌与阵痛,又经历了德利阳光注资后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天津华能在杜德利的领航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获得了重生,并迎来了新的逆袭。

经过十几年市场风雨,当前的天津华能除设置必要的部门机构外,还特别根据行业、市场范围,对产品市场进行细分,设置了九个工程设计部,负责工程设计与产品推广工作。现在每个工程设计部都能够独立完成几百万元至千万元的设计销售任务。并且在众多设计、推广人员的努力下,产品畅销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滚筒干燥机出口印度尼西亚,产品的市场范围涉及氮肥生产行业,无机盐干燥行业,硫酸生产行业、电站行业、冶金行业、石化行业、船舶制造行业、玻璃生产行业、复合肥干燥行业、酒精糟干燥行业、水泥原料干燥行业、金属涂装行业,太阳能利用行业、环保行业、暖通行业等十几个行业。

目前,天津华能企业员工总人数已由原来的二十多人发展到现在的550多人。现在,企业拥有总资产1.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114万元,流动资产9491万元,占地面积51000平方米,企业各项经济指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科技换来企业兴,热管系列产品产值连年翻番,属国内同行之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津华能在德利集团这艘承载着中国人绿色梦想的航船,在未来的航行路上,正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猜你喜欢
华能德利热管
雪上加霜
热管余热锅炉的应用及设计分析
受宠若惊
赢了“半场”德利赛车队挥别澳门战
母企注资有钱途 华能反复靠稳
热管冷却型月球堆的辐射屏蔽设计研究
导热冠军——热管(下)
导热冠军——热管(上)
华能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