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东吴至华西,从燕园到随园,经历了20世纪跌宕的社会变迁以及繁复的文化洗礼后,在我国各地的高等学府中,积淀、凝聚了一大批“国宝级”的文化遗产。这些优秀的校园遗产,早已超越了提供人们活动空间的功能,更承载着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承。为此,本期聚焦推出了“中国高校遗产”专题。
自20世纪初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逐步确立,中国高校遗产的发展经历了大概三个阶段,既受到外来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影响,也留下了国内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印记。《中国高校遗产的历史文化寻绎》阐述了中国高校遗产的类型组合和所显现出的各具特色的校园结构、空间肌理和形态特征。北京大学一贯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种理念也体现在校园建设上。《北京大学校园设计与建筑变迁》从1920年代燕京大学的苦心营建,讲到1 950年代北京大学迁入后现代、多元化的改造,体现了北大人容纳多种文化差异的宽广胸怀。武汉大学是1 930年代中国唯一完整规划且一气呵成的大学校园建筑,首开中国大学校园建设之先河。《山水间的人文气象武汉大学早期历史建筑》解读了武汉大学校园建筑风格之新颖,设计思想之先进。东南大学的前身是原国立中央大学,是上世纪初中国政府官办的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府。
《梧桐东南语建筑铸百年——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园遗产》从校园格局、建筑本体、植物环境三个角度,讲述了东南大学百年校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厦门大学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的。他亲自参与学校的选址与规划、设计与施工,兴建与监造的校园建筑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被称为“嘉庚建筑”。《闽南屋顶与南洋屋身的巧妙结合厦门大学嘉庚建筑》展现了嘉庚建筑中西糅合的建筑形态,以及其独树一帜的特点与风貌。
此外,《马年贺岁表情——人与马的那些事》对马艺术马文化进行了精彩的诠释。《老麦“麦英豪”广州文化遗产的守卫者》记述了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其人其事,以及他的考古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对于广州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开拓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