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文/滕朝 图片/剧角映画
专题-《师父》
专访徐皓峰 动作片最顶尖的是特工化的武术
采访、文/滕朝 图片/剧角映画
徐浩峰观点
1-传统的中国武技不是打斗,而是交手。
2-在东方世界里,械斗一定是大于拳打脚踢的,兵器是一个习武之人尊严的象征。只有受人尊重、有身份的人,才能配上一个兵器。
3-现在动作片最顶尖的是特工化的武术,而这种特工化的武术来源是民国时的中国武林,就是北洋政府时期因为比武而交流出去的。
有评论家认为,徐皓峰的小说《师父》堪比老舍的《断魂枪》,写出了民国天津武林的“不传之秘”,明着是小说,内里是人心。
这也是电影《师父》想表达的。他把武林作为一个阶层来写,它有运作方式、价值观、规矩。但当一个人突然面对规矩已经变形,他是屈从于这个变化?还是用人性与变形的规矩做抗争?这就是徐浩峰想说的。
“动作片最顶尖的是特工化的武术,而这种特工化的武术来源是民国时的中国武林。”
《电影》:从观赏性来看,《师父》在动作设计上比你之前两部作品好看。
徐皓峰:这与剧作有很大关系,这部电影的重心体现的是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就是一个人的刀面对北方各种不同的刀,才能在视觉上出来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你觉得我在拍武打场面,其实我拍的是这种关系。
《电影》你的武打动作没有飞檐走壁,有点类似贴身格斗。
徐皓峰:因为传统的中国武技不是打斗,而是交手。就是所谓的两个人的身体交织在一起,没有余地,生死就在一瞬间。咏春派有句话“刀无双发,棍无两响”,你我的兵器在相碰瞬间,就已经见输赢,不可能再碰第二次。这时候就看谁能利用这个杠杆变出杀招。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所有特工的格斗都是交手,不是打来打去,他是半擒拿,半锁喉,然后另外一半是打。
< 角色解密 >
<<真正高手之间的交手都是一瞬间完成的。之前港式的武打在好莱坞已经风行了十多年,但是你看好莱坞最顶级的动作片《谍影重重》系列,完全抛弃港式武打,用的是特工式打斗,用一种纪录片式的摄影方式把动作模糊化。>>
《电影》:所以电影在动作设计上处理得都比较模糊。
徐皓峰:对,因为真正高手之间的交手都是一瞬间完成的。之前港式的武打在好莱坞已经风行了十多年,但是你看好莱坞最顶级的动作片《谍影重重》系列,完全抛弃港式武打,用的是特工式打斗,用一种纪录片式的摄影方式把动作模糊化。也就是说,现在动作片最顶尖的是特工化的武术,而这种特工化的武术来源是民国时的中国武林,就是北洋政府时期因为比武而交流出去的。沿用民国时代的技术成为顶级动作片的新潮流,《师父》就是想对此做个回应——既然你们辗转流传下过去的东西,已经在电影里取得这么大的声势了,我把老根子上的东西拿出来看看会是什么样子。
“我走访考察了全国很多武术界的师父,他们身上都有一种人文的力量。”
《电影》:还有一个不同的是,你的武侠片不注重打斗而注重人文。
徐皓峰:如果电影是一个奇观,不是技术奇观,就是人为奇观,你没见过这个手艺,我把这个手艺拿出来给你看。人力历来是可以跟科技效果对抗的,这是大多数武侠片的做法,打打杀杀,以暴力为标准,他们拍武侠片是参照黑社会。我拍的是武林不是黑帮,很早之前我就走访考察了全国很多武术界的师父,他们身上都有一种人文的力量,我的武侠片是按照他们的传承,也就是所谓的规矩来拍的。
《电影》:《师父》的“规矩”也多,“武馆不教真功夫”、“天津街头不亮铁器”等。
徐皓峰:好多人有一个误会,觉得练武就是练武,从来没想过他们是社会的一个阶层。这个电影里,我把武林作为一个阶层来写。民国30年代的天津,是全国武术中心,我不单单要写一个会武术的人,还想写出天津当时的社会结构,有它特殊的运作方式、价值观、规矩,但不是以理想为标准,一定是以运转安全作为规矩的标准——不会伤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人在规矩里面,他也会有一些委屈,但是受的这点委屈相对合理,这就是社会阶层的一个特征。
《电影》:所以,当这个规矩变形的时候,人受的委屈也就会不太合理了。
徐皓峰:上世纪30年代的民国时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一方面,从清末一直延续过来的规矩,仍在运作,很多人信这个东西。但同时,因为社会结构的改变,中国由一个中央政府型社会,变成军阀割据型社会,规矩会变形。这时候,人性就出来了。当一个人相信规矩,甚至于委屈要守这个规矩,到突然面对规矩已经变形,他是屈从于这个变化还是用人性与变形的规矩做抗争,这就是《师父》想表达的。
“在东方世界里,械斗一定是大于拳打脚踢的,兵器是一个习武之人尊严的象征。”
《电影》:据说,《师父》中咏春拳的技法是你从叶问的弟子梁绍鸿先生那里考证过来的?
徐皓峰:我之前给《一代宗师》写剧本时,就要求王家卫让我见见叶问的真东西。他引荐了叶问亲传弟子梁绍鸿先生,他是教梁朝伟的师父,就跟我讲咏春拳,也给我做一些示范,直接往身上打。但是他也就拿我当编剧,不知道我有武术背景。但是他真正动手的时候有一些非常宝贵的经验,我写武戏的时候可以用上。所以等于是他给了我一张咏春拳的支票。幸亏我有八卦掌的底子,就拿八卦掌的这些东西跟他教的咏春拳去推敲。拍完《师父》后,我跟王家卫见面,请他向梁师父带好。我们之间有一个承诺,等《师父》公映,让梁师父看看我是否推敲对了。
《电影》:这部电影改编自你的同名小说,电影做了一些改动,把拳斗改成了械斗。
徐皓峰:在北方的武林中,赤手空拳跟人打是非常罕见的,练武术的人,不干那种打沙袋的事情。在东方世界里,械斗一定是大于拳打脚踢的,兵器是一个习武之人尊严的象征。只有受人尊重、有身份的人,才能配上一个兵器,整个东方世界都是这样的。日本,武士阶层才有刀。而《师父》主要是讲廖凡饰演的这个师父用八斩刀刺入北方武林,都是些有身份的人之间的较量,由此,打斗主要是以械斗为主。
《电影》:电影中有各式各样的兵器,这些兵器的用法是怎么得来的?
徐皓峰:电影中有一场戏写廖凡持着八斩刀对付近十种北方兵器,这些兵器在海报里会看到一些造型,这些奇怪的造型在我们这一代人是不知道,这些用法都是我挖掘我姥爷这一辈的人挖掘出来的,希望能恢复一个模样吧。
《电影》:之前我们看到的关于咏春拳的影视剧,练咏春都是用的木人桩,但是在《师父》中用的是刀桩,这应该是首例吧。
徐皓峰:这个刀桩以前电影里没有表现过,《师父》是公开了南北方最常见的四五种刀桩的形。这些刀桩都是根据民国时的真实历史考证之后还原来的。
“我看到一张李小龙在美国留着胡子的照片,几乎和廖凡一模一样。”
《电影》:你非常在意习武之人的形和相,你选择廖凡做男主角是因为他符合这两个条件吗?
徐皓峰:对于70年代的人来,李小龙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但李小龙在电影中的所有武技,传统咏春拳占的比重非常少,更多时候是为了电影美感,武术中融入了西化的拳击、空手道、柔道的风格。李小龙作为咏春拳最重要的传人,在自己在电影作品里其实没有打过咏春,我觉得非常可惜。有一次,我看到一张李小龙在美国留着胡子的照片,几乎和廖凡一模一样,我就想如果让一个和李小龙想像的人去打传统的咏春拳,也算弥补年少时的愿望吧。并且,我知道廖凡是体验派演员,找别人来演可能会偷懒,但是找到一个体验派的人会真练。
《电影》:廖凡的功夫是你亲自教的?
徐皓峰:当时廖凡想让我给他一年时间准备,但开拍之前练武的时间只有两个月。这两个月他回避掉所有人,我来教他功夫。我不是一招一式和他套招,而是教他咏春的拳理,训练他民国武林的知识体系。他特别用功,早上四点起来练功,到天亮,控制饮食,不吃大鱼大肉,每天就熬一锅粥。我们拍了92天,廖凡全程跟了下来,即使没他的戏,也天天在剧组练功,离北京(剧组在北京怀柔)再近也不回家。
《电影》:最后练功的效果如何?
徐皓峰:廖凡第一天拍打戏的时候,他的几个大学同学来探班,看完之后非常惊讶,完全没想到。并且这部戏会创造一个经典的动作场面。甄子丹在《叶问》里面有一个打六点半棍(咏春体系的一种兵器)的桥段,梁朝伟在《一代宗师》里复现了这个典故,所以六点半棍之前有甄子丹和梁朝伟的两个经典。《师父》里也有一大场廖凡打六点半棍的戏,他跟宋佳坐在一条长凳上,用六点半棍跟人群殴,拍完这段戏,我们都预感到可能会创造六点半棍的第三个经典。我就跟廖凡说,你一定要收藏这个长凳,虽然这个长凳不值钱,但有价值。廖凡可能是为了迎合我这个趣味,真的让我签了字,把这个条凳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