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国片
>时光评分:8.0
>豆瓣评分:8.2
杀手里昂:说实话,《少女时代》在剧情上有些落俗。影片中车祸、肿瘤、误会等桥段都似曾相识。然而,它就是能够引起观众共鸣。
电影中的主要演员清一色都是90后小鲜肉,并且都是新人演员。作为一部青春片,这样的演员配置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青春的原汁原味,因为他们身上还残留着青春的味道。演员们表演虽显稚嫩,但是却足够鲜活,能够最大程度的还原青春应该有的样子,也最能和观众产生共鸣。
电影中,徐太宇对林真心说,没有穿着校服逃课,长大以后会后悔的。的确,我现在就已经开始后悔了。别说穿校服逃课了,我连平时上课都很少迟到。
相信大部分观众都和我一样,在学校听老师话,在家里听家长话,就这样一直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慢慢长大。相信大部分观众和我一样,在看到影片中学校周年庆典“学生揭竿起义”的桥段时,压抑在心底几十年的那团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就像李安说他的《喜宴》,那是中国人五千年的性压抑。当然,这里不是性压抑,而是教育压抑。本以为,只有内地学生才有这种教育压抑,没想到台湾同胞也深受其害,天下乌鸦一般黑。
所以,观众在影片中寻找到了一个发泄情感的出口。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只顾低头拉车的活着,即使对于现行教育体制有所不满,也只能偶尔抱怨几下,很少有付诸行动者。然而,电影中的林真心们却干了我们一直想干却不敢干的事情,他们将我们青春期所受的压抑化为反抗的利器,在学校庆典的时候直插敌人心脏,对于我们这些软蛋怂包来说,岂不快哉。
>时光评分:3.5
>豆瓣评分:4.7
詹晨:电影差成这样简直是犯罪。恭喜我的中国前辈们在PPT电影之后又创造出一种新的电影类型:QQ空间日记体电影。一颗星给那几分钟的范晓萱新歌MV。
20thCenturyFox:最大败笔不是将全是碎碎念的原著意淫出个尴尬矫情的故事,也不是将原著男主跟同性的暧昧互动换成女性完成,而是女主选了个不是直男更非弯男审美的白百合。这部电影一脉相承了郭敬明旗下的青春IPx光线影业粗糙廉价的审美趣味。无法剧透,皆因毫无情节,荧幕上白百合的陈年便秘脸告诉我:钱全给大牌唱主题曲了。
>时光评分:6.4
>豆瓣评分:6.1
黄青蕉:技术上其实问题不大,但我国导演真的急需被培训以下课程:你的个人经历并不值得观众花钱去看,因为你人生里的波澜壮阔只属于你自己,外人看来不过是点狗屁倒灶的小风波。更何况这点小风波还拍的没头没尾的。
Cherry Chan:郝杰拍的自己的青春期,实际上跟其他的国产青春片区分度不大,也就换了个地域环境。少了《光棍儿》的原生态和生猛劲之后,郝杰电影的叙事节奏问题就彻底暴露出来了,想到哪拍到哪,显得潦草零碎。
隐:潦草,失控,没有体现出职业导演的水准。
>时光评分:6.2
>豆瓣评分:5.9
给你一个中指:比小时代还烂,佘诗曼已然成为曲风老饼,所有人设表现太浅薄,导演想说东西太多最终放了个屁,浪费我的电影票,叶念琛赔我钱!
YY糖罐子:让我看得如此如坐针毡的电影真是不多,而且不是那种想吐槽的,是真的很无聊!这还是叶念琛写的本子,他的风格也就剩三角恋了吧。TVB配音在电影院里听到太别扭了,还是陈乔恩最可爱。
没没没有鸟:张智霖的颜值也挽救不了这部尴尬的电影,叶念琛你何必呢?
>时光评分:5.2
>豆瓣评分:4.8
千军万马避白袍:看这部不堕胎,没死人,没有第三者的正能量校园青春电影我用了32个哈欠。包贝儿终于连傻子也演不好,路边龙套都比陈妍希女神,温超终于不学周星驰了,孙坚完全没发挥,郑恺一如既往的高富帅。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句,导演编剧回家卖红薯吧。
西楼尘:抱着探明烂片下限的科研态度,结果惊恐地发现还是高估了烂的底限。看到结尾的舞蹈,想写篇《炸裂!本片居然全片抄袭了歌舞青春旧作》。所有人智商都为负数,逻辑混乱动机不明表演造作走向诡异,在影院里如坐针毡无聊到看英文字幕来打发时间。
>时光评分:7.9
>豆瓣评分:7.9
灰狼:陈建斌的处女作,体现了极简主义,以及最大程度的质朴。它处处呈现着戏剧式的简约处理,拉条子的家呈现为一个迷你的剧场,在全景的处理中,摄影采用手持的方式,带着一种呼吸感,和人物内心的烦乱有着相同的节律。
整个社会的微观模式被他呈现在这个看似简陋却又极其丰富的文本中间,体现着一种五脏俱全的结构性。电影里出现了政府-司法-平民的社会结构,也有暴发户与贫苦人口的道德冲突。反复出现的拉条子和傻子坐在马路牙子上的镜头,伴随着身后换来换去的名车的背景,以及身前熙来攘往的各种人物的调度,形成一种人物在时间变化中的“滞留”感。在处理所有大全景的时候,陈建斌的构图没有美感,镜头画面的边缘呈现一种“生切”的感觉,造成画面内的压力,成为对蝼蚁化的现代人的一种观看方式。
影片中的动作基本上是戏剧式的,人物之间倾向于建构一种强烈的冲突,陈建斌、蒋勤勤都以农村化的强造型亮相,而扮演暴发户大头哥的王学兵,被处理为瘦骨嶙峋的秃顶的颠覆性形象——这都是戏剧化的造型方式。拉条子与大头哥的对白,基本上都发生在后者运动的豪车之中,摄影机大部分时间都拍摄两人的后背,这也是戏剧化的调度方式。
《一个勺子》的细节中处处流露的戏剧化的手法,是陈建斌常年舞台经验的无意识表述,在电影语言上,他却呈现出一种粗陋的质感。在电影后段拉条子爬上大头哥的豪车的一场戏,镜头笨拙地对准陈建斌入画的特写,“不藏拙”正是这部电影的特点,背后是一种素朴主义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