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修身思想对当代官德建设的启示

2015-01-04 07:37张秀伟
科教导刊 2014年35期
关键词:曾国藩

张秀伟

摘 要 曾国藩在修身方面继承并发扬了儒家的思想,把修身进德和学业作为人生的两大财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修身理论和修身方法,如著名的“日课十二条”、 “三字箴”、“五箴”及“八本之说”等,他被后世人奉为“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为官楷模,他的修身思想对当代领导者的自身道德修养和廉政建设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曾国藩 修身思想 官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D69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代的先贤圣哲无不对修身养性费尽心思,儒家一向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追求的目标,并把修身置于首要位置。党的十六大以来,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为政者首先应加强自身德性修养,才能以德为根基制定政策、推行仁政、实行德治、施惠于民,才能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改进官民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但是在当代社会,官员失德和贪污腐败现象还是存在,官德建设的任务还不能松懈,下面将通过研究曾国藩修的身思想,以期对当代官德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1 曾国藩修身思想的渊源

1.1 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

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孔孟二圣,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礼”,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①他把“克己复礼”作为理想的社会境界,“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归仁焉”。②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在“仁”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仁政”和“王道”的思想,提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③由此可见,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均阐明了内在的修养和外在的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个人的修养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儒家经典之作《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成为有志者的座右铭,此后的儒士几乎都秉承着这样的理想信念。

曾国藩曾求学于岳麓书院,师从欧阳厚均,求学期间,儒家的孔孟之道和湖湘文化中的经世致用的理学思想,对曾国藩的影响很大。曾国藩在儒学的指导下进德修业,实现了儒家所向往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理想目标。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理学家们修身养性、注重内在价值的特点。

1.2 湖湘文化和性格特征的影响

以地域为特征的湖湘文化,是湖南各族人民中的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科学文化等的总和。湖湘人既推崇理学,又擅长研讨义理和修身养性,同时又热衷于经世,进而形成了理学与经世相结合的思想文化传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滋养了曾国藩地道的湖湘文化性格。

湖南在历史上属于荆楚蛮越之地,开发较晚,湖南人天性倔强、强悍,纯朴的民风中但略带蛮劲。曾国藩能吃苦,能忍耐,倔强不服输,展现了他湖南人的烙印。在曾国藩自己的家书、日记当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一生遵循的无数修身治家的思想道德准则。

1.3 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

曾国藩出生时,清王朝已经走上了日趋衰败的道路:政治黑暗、财政困难、军备废弛,与此同时,西方侵略者也用船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将中华民族推向苦难的深渊,伴随着船舰而来的还有西方文化,许多仁人志士如魏源等开始开眼看世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曾国藩,兼具“修齐治平”的理想道德模式和“兼济天下”豪情壮志。在如此内优外患的关键时刻,他意识到道德沦丧、世风日下对于民族社会的严重危害性,也使得他认识到拯救这个社会只能从道德教化上入手,提高每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曾国藩的行为有着那个特殊时代的深深烙印,传统文化为他提供了内圣外王、修齐治平的理论基础,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则为他提供了施展抱负的历史空间。

2 曾国藩修身思想的内涵

曾国藩纵横官场三十年,成为官场上的“不倒翁”,他历经三朝,官至两江总督,加衔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成为清朝开国以来第一个被封侯的文臣。他以一介文弱书生的身份傲然于朝堂之上、刀戟之间,不能不让人扼腕称叹,而这一切成就都与他不断追求自身修养有着必然的联系。

2.1 立志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与诸弟书中写道:“人苟能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为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④他从一个“朝为田舍郎”到“暮登天子堂”再到一个“中兴以来,士人而已”的封疆大吏,和他的志向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常自比汉兴之初的李斯、陈平、汉末的诸葛亮等“布衣之相”,相信有朝一日成为国家大厦是栋梁,实现其“匡时救世”的远大抱负。

2.2 有恒

曾国藩在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与九弟国荃书中写道:“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人而无恒,终一无所成。”⑤太平军发动广西起义,用两年多的时间打下南京;而曾国藩用十多年的时间收复南京。其间历经无数次的战斗,败多胜少,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刻薄的责难均使曾国藩苦不堪言。但是,他正是凭借“有恒”的意志,力挽狂澜、平定太平军,使满清王朝得以苟延。

2.3 拙诚

“拙诚”也即我们所说的诚实。曾国藩说:“须有一诚字,以之立本立志。”诚信是身为圣贤之人的根本;诚信是独自相处时应遵循的准则,是立足于天下的根本;诚信是待人接物的应遵守的规则,守住“诚”字,则天下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朋友。所以,曾国藩说,“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

2.4 清廉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曾国藩深深地领悟了其中的道理,坚持“治事宜勤,操守宜廉”的原则,使战功卓著左宗棠、李鸿章等一大批湘军将领团结在一起,与他的“廉以服众”的修养密不可分。

2.5 慎独

稳中求胜,比险中求胜更有长远眼光。“慎独”是曾国藩人生哲学之智的最好体现。他一生谨慎处世,小心交际。这并不是说曾国藩过于保守,而是他在碰壁之后的感悟:谨慎当头、躬身入局,深恐“全”而后吝与凶随之,故而以慎、戒自律,时时自惕。他寻求“花未全开月未全圆”的境界,认为“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只有不完美,才有进步的空间,是一种上升的态势。物极必反,登峰造极之后接踵而至的将是恐惧与溃败。曾国藩采取中庸之道,认为偏执狂只有可能成就一时,而只有中庸才可以成就一世。

3 曾国藩修身思想对当今官德建设的启示

3.1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官德规范

官德对国家治理和道德建设意义重大。建国初期社会官风纯正,官员很少出现贪污受贿、道德败坏等腐败现象。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市场经济确实对道德建设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它要求人们诚实信用,遵守规则,公平正义。但市场经济对道德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致使一些人为了一己私利,弄虚作假,一切向钱看等等。这些负面因素也影响着广大领导干部,少数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带头败坏了社会风气。加强官德建设是一个宏大而系统的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立足于本国实际,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思想,尤其是曾国藩的修身思想,完善相应的官德体制机制建设,建立起与当代中国国情、社会发展新趋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官德规范,培养领导干部道德修养,以良好的官德形象取信于民。

3.2 正确使用手中权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权力是民众赋予的,这就要求为官者必须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清正廉洁、公正无私,不能把手中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升官发财的工具,而是要明白,为官者的权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做到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加强道德修养,用为官者的自身品德引领各项工作的展开,树立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与威信。

3.3 加强廉政建设和提高官德修养

坚持党风廉政建设,首先,是要进构建党风廉政建设法律体系,建立健全举报机制和纪检监察机制,对贪腐分子及时给予严格的法律制裁。其次,严抓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建立健全干部考核机制,将廉政建设纳入到干部考核体制中,并进行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再次,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完善问责制和引咎辞职制度,建立终身追究制度,坚持把作风转变作为服务群众和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突破口。作为官员自身,应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加强官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官德形象。能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清贫。

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内心里崇高的道德,二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德,人之灵魂,民族之精神,社会之规矩,国邦之基础。只有加强官德建设,才能够遏制当前形势严峻的腐败问题,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而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释

① 孔子.论语·雍也[M].长沙:岳麓书社,2000:57.

② 孔子.论语·颜渊[M].长沙:岳麓书社,2000:106.

③ 孟子.孟子·公孙丑上[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63.

④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家训[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57.

⑤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家训[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195.

猜你喜欢
曾国藩
跟曾国藩学修身
推荐书目《曾国藩传》
曾国藩的“愚笨”
曾国藩的“愚笨”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曾国藩吃牢饭
曾国藩读书
曾国藩背书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遭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