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爱武 谭海林 唐琼
摘 要 文章简要介绍了制造基础教学资源的建设背景,从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四方面介绍了教师资源建设的内容与举措;从教材资源、场馆及设施资源、网络教学资源三方面介绍了物质资源建设内容与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制造基础 教师资源 物质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教学资源是指那些可供教学活动利用的一切事物,即教学系统中支持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一定目的,实现一定功能的人、财、物、教学组织及管理等全部资源。制造基础是高职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课程构建于机械制图、公差与检测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各种加工方法的原理、工艺及设备。通过课程发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机械制造过程,为后续课程(数控编程与加工、数控加工工艺等)的学习奠定基础。课程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实践性强,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的需要,对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进行了有效地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师资源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在作为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资源。现代职业教育要求产、学、研紧密合作,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有熟练的岗位实践操作技能和岗位实践指导能力,因此需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对教师资源的建设。
1.1 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保证教师个体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相关行业、企业生产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包括呈现和重组知识结构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科学研究能力和前沿知识接受能力。具体可通过“内培”与“外引”的方式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培”主要通过校内培训、企业锻炼、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进行。“外引”则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将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熟练实操能力的专家引进(外聘)到教学队伍中。通过专、兼职教师的相互交流,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1.2 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具体可体现为教材的理解和使用能力,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运用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教学问题和教学效果的分析、判断能力,运用合理的方法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高职学院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更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学习和掌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在教学组织实施时,应合理地配置教学资源,包括教室布局、设施设备的配备,学生咨询信息源的准备,学生任务书的设计等;转变教学思路,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
1.3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吸收最新教育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的能力。高职教师应努力捕捉学科前沿的理论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处理这些信息,构建宽广、新颖、综合的知识体系,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实施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动画、视频以及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4 课程开发能力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是指职业教育课程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四个部分。课程开发能力培养首先要加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学习,明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清楚认识课程开发的目的。熟练掌握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从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开始,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广泛细致的工作岗位调研,充分了解企业、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本专业岗位工作内容、职责等信息,归纳分析,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参照职业标准,确立课程框架,制定课程方案,开发建设课程资源。
2 物质资源建设
2.1 教材资源
教材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应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与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应以工作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为依据进行课程设计。根据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课程教学团队以就业为导向,分析机械制造业生产一线职业岗位对高职人才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要求,在解构产品制造过程的基础上,设计了手锤制作、加工可调支座、加工平口钳三个教学项目。遵循学生专业知识的认知规律,职业能力的成长规律,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由单项到综合编排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每个教学子项目的教学过程中贯穿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态度的培养,教学任务以梯度推进,实现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制造基础教学项目设计
为使学生能够成功地实现学习目标,课程团队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的经验开发制作了制造基础课程学习包,课程学习包从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评价开始, 以问题的分析和确立作为出发点来形成教学目标。以学为中心来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强调和注重情境、问题、协作互动、交流、引导、帮助等支持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设计。课程学习包主要由课标准、校本教材、学习活页、教学课件等组成。
2.2 场馆及设施资源
为将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过程引入教学过程,有必要专门建设产教结合的“校中厂”。 “校中厂”是指将学院原有的独立运作的校办工厂的生产设备、技术人员等资源依照企业真实环境和生产任务、工作规范的要求,科学划分区域,使其既能教学实训,又可生产作业,使之成为集生产、教学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工厂。具体的建设思路为:根据机械制造业企业车间的布置和学校教育功能需求,在实训中心内划分零件热处理加工区、零件加工区、加工工艺设计区、零件质量检测区等。同时设置资料查阅区、学习讨论区、展示区,使其集产品制造、教学、实训、工量具管理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促进学生在真实(模拟)的企业环境中形成职业能力。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融入其间,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时教学效能。将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模式融入到教学、实训等日常管理之中,推行企业化的工作流程和常规管理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先进技术、体验企业的管理,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与相应的工作岗位无缝对接。
2.3 网络教学资源
现在,多媒体和互联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为更好地服务课程教学,本课程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打破学科体系形成的原理、概念、公式推导、应用举例到习题的层次化模式,以项目为主线,将相关的原理、概念、方法等知识融入到项目的实施中。在解构的基础上,把“知识、能力、素质、条件、对象、环境”这些要素细分到最小单元,即具体的知识点、能力点、素质点、条件单元(如设备、机器等)、对象单元和环境单元,做成课程碎片化的要素资源。采用图表、文档、视频等方式将最小单元课程资源分门别类入库集成存放,形成课程资源库。根据课程特点设置了毛坯材料库、机床图片库、刀具样本库、虚拟车床、加工案例等,在网上形成一个虚拟工厂。将实际工作过程细化,实践教学过程分解,以多角度、慢动作进行展示,形成操作示范库。针对每个子项目编写了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建设了网络在线测试题库能在线完成综合测试,自动批改并显示考试成绩。编写了36套技能题试题,供学生练习。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各级各类竞赛试题,让学生了解竞赛,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通过竞赛项目的训练,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3 建设成效
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制造基础教学资源建设取得的良好的效果,课程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为教学载体,围绕与机械制造职业活动相关的过程在“校中厂”中展开教学,做中学、学中做,使学习者获得机械工程材料、热处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相关知识,初步具备钳工、车工、铣工等相关工种的知识与技能,逐步养成吃苦耐劳、操作严谨和安全规范的职业素养。本课程近年来获得奖项有:2012年被评为学院十大网络精品课程,2013年获学院空间教学资源竞赛一等奖,入选世界大学城空间580学院课程。在2013湖南省信息化教学比赛中获“网络课程”二等奖,2014年立项为湖南省教育厅“名师课堂“建设项目。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 年度研究项目“基于校中厂高职制造类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JK012BZJ008),课题主持人:谭海林
参考文献
[1] 姜金鑫.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构建[J].职教通讯,2008(5):31-34.
[2] 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9-20.
[3] 徐立山,陈嘉睿.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师资能力构建的探讨[J].职业,2014(14):60-61.
[4] 王颖,陈丽君,黄文峰,郭桂英.职教师资能力体系的构建及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4(4):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