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托起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尊重,同时也是对广大劳动者“中国脊梁”作用的充分肯定。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劳动,平凡里蕴藏伟大,艰辛中映照劳动创造历史的深刻道理,也见证劳动改变世界的伟大力量。劳动创造人们的美好生活,开辟国家进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劳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不断推动我们抵达发展进步的更高境界,迈向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明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受益于“人口红利”所带来的助推作用,全体劳动者团结奋斗、辛勤劳动,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卓越的发展成就,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的明显改善也有目共睹。尤其是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坚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让劳动者更受尊重,让劳动者付出获得的回报含金量更高。
然而,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收入增长相对滞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成为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的一个突出表现。此外,大量的数据也表明,长期依靠廉价劳动力压缩生产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发展模式逐步走入“死胡同”。
劳动价值得不到充分尊重,劳动者的尊严就难以得到保障。作为生产一线的劳动者,其劳动成果常常不被尊重,暴露出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执行还不到位,矛盾积累下去,会影响社会公平和改革深化。
习近平指出,党和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关注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完善制度,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反映了更多地强调提高就业质量,构建和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这既是适应劳动者需求的变化,又是顺应社会进步的变化,体现了对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实现体面劳动是实现创造性劳动的制度性基础,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另一方面要摒弃轻视劳动者的不良观念,树立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创造价值的良好风尚。
尊严体现价值,公平促进和谐。经济社会转型期,往往也是矛盾问题凸显期。如何让“劳者有其得”“劳者有其尊”,拥有更加公平的就业创业机会和上升通道,事关劳动者切身利益,也同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息息相关。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既要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好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要坚持依法构建,把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的全过程纳入法治化轨道,努力让每一滴汗水、每一分付出都受到尊重、体现价值、得到回报,最大限度激发劳动热情,聚合劳动创造的磅礴力量。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年,社会普通劳动者,尤其是那些一线劳动者的劳动能否得到普遍尊重,事关上述两个重要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让劳动价值得到应有的回报,让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这不仅关系到劳动者个体的尊严,更关系到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稳定。
一方面,我们要以战略眼光从更高层面进行审视和思考,借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适当提高一线劳动者的报酬,不论工种,不论职业,让每一个劳动者的价值得以体现,让一线劳动者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另一方面,要在政策法律、行政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让广大劳动者在改革深化中有更多“获得感”“尊严感”,从而产生良性循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加公平、和谐的正能量。
我们要尊重劳动者的劳动和首创精神,尊重劳动者在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等方面的贡献,同时要充分关注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劳动者待遇,让劳动者拥有更多获得感,分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惠和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