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刚
吉林职工医科大学,吉林吉林 132011
幽门螺杆菌概述
王有刚
吉林职工医科大学,吉林吉林 132011
幽门螺杆菌,一种呈螺旋状或S形的微需氧革兰氏阴性细菌,其与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密切相关。该文对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传播途径、相关性疾病、检验方法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旨在为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幽门螺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传播途径;相关性疾病;检验方法及治疗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1893年,意大利病理学家Bizzozero[1]首次报告在哺乳动物胃内发现螺旋形微生物,1982年,西澳大利亚病理科医生Warren[2]发现135例曲形和S形细菌,结果以书信形式发表在著名杂志《柳叶刀》上。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马歇尔观察到胃黏膜中有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简称HP)的细菌与慢性胃病发病有关。1989年,Goodwin[3]等人将其命名,得到学术界的承认。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4]。医学界都特别重视这种细菌,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5-6]:幽门螺杆菌与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对幽门螺杆菌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才会给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文对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传播途径、相关性疾病、检验方法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为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幽门螺杆菌(Hp)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用Warthin-Starry银染色则呈黑色,且清晰可见[7]。还有Giemsa和Acridine orange染色,效果也较好,但不如W-S银染色[8]。在光学显微镜下Hp细长的菌体,呈逗点状、“S”状或螺旋状,约(2.5~3.0 μm)×0.5 μm 大小;在电镜下观察,菌体表面光滑,在一端有4~6条带鞘的鞭毛,有的鞭毛顶端膨大呈球状突起。这种细菌为微需氧菌,营养要求较高,培养基中必须加入血清、血液、淀粉等才能生长,最适宜温度为35~37℃,最适宜的PH值为5.5~8.5,在血平板或巧克力平板上培养3~4 d,菌落大小为0.5~1 mm,无色或灰白色,透明或半透明,边缘整齐,中央隆起。该菌含有丰富的尿素酶,还有过氧化氢酶、氧化酶、DNA酶、酸性磷酸酶、亮氨酰胺肽酶、谷氨酰胺肽酶等多种酶。Hp菌体所含的脂肪酸主要为十四烷酸和顺式9,10-亚甲基十八烷酸,十六烷酸的含量较少。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不同菌株的Hp全菌溶解物和表面蛋白质几乎相同,其 主 要 蛋 白 带 为 74000、64000、58000、43000、21000、17000 和12000。
Hp具有很多特性:①Hp抗原的变异、宿主免疫球蛋白的非特异性结合等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②通过鞭毛的作用可在胃肠黏膜表面的黏液中快速运动,利用鞭毛末端的粘着蒂黏附在胃肠上皮细胞和细胞的连接处。③Hp分泌的过氧化氢酶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杀菌作用。④Hp的蛋白分解产物也能抑制壁细胞分泌胃酸提高了局部的PH。⑤Hp产生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大量的氨,不仅为对酸敏感的Hp提供了局部的碱性环境,而且为Hp提供了丰富的氮源。这些特性能够使Hp成功地在胃、十二指肠内生长、发育。Hp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和磷脂酶能分解胃肠黏膜黏液的主要成分糖蛋白、脂质和脂蛋白,破坏了黏液层的完整性,从而使胃酸对黏膜上皮细胞造成损害;由于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主要由类脂组成,Hp分泌的磷脂酶可直接破坏上皮细胞的细胞膜,Mattsby-Baltzer和Gaodnin发现Hp的脂多糖含有脂质A,后者是一种与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活性有关的物质,可刺激巨噬细胞释放多种细胞激肽引起炎症和细胞变性[9]。Deni-zot等的研究证明:Hp能产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这种炎症介质对中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有较强的趋化作用,并能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过氧化物和蛋白质溶解酶,在胃肠内导致溃疡和炎症的发生[10]。
现有资料表明:只有人和少数动物如猴是Hp的自然宿主,只有人与人及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才是Hp的可能传播途径。有人已发现城市人口的Hp感染率高于农村。Mitchell等人对5例Hp阳性胃炎病人的家属15人进行了血清Hp抗体的测定,其中9人(64%)阳性,而年龄配对的对照组仅14%阳性,这提示家庭成员间Hp的直接接触传播是可能的,而水和食物是潜在的传染源[11]。Thomas等人从Hp阳性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Hp,表明Hp可在某些人的结肠中存在,提示粪-口传播途径是可能的,但具体的传播方式仍不明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Hp与消化性溃疡(PUD):随着Hp研究的深入,现已证明Hp是PUD多种致病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有资料表明[12]:90%~100%十二指肠溃疡(DU)和 80%~90%胃溃疡(GU)合并 Hp感染,消除Hp不是溃疡愈合的条件,但是防止溃疡复发的重要因素,溃疡病年复发率在Hp未根除组为60%~85%,而Hp根除组仅为0%~10%。常规应用H2受体拮抗剂并不能改变DU的自然病程,停药后1年内超过90%的病人复发,在此,DU的治疗问题不是溃疡愈合而是防止复发,对Hp有清除作用的药物能明显的降低PUD的复发率。有资料证明[13]:无胃肠症状人群Hp感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49%成人抗Hp阳性,但仅24%为活动性感染。提示50%感染过Hp的健康人能自行消灭Hp。从PUD发病机理看,多数病人胃酸分泌不一定高,只有胃肠黏膜缺陷者,易致Hp感染及受胃酸破坏而出现溃疡。
Hp与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在人群中极为常见。近年大量研究表明: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Aceti等人对经组织学诊断的32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Hp培养,结果26例(72%)Hp阳性,提示慢性胃炎患者中大部分与Hp感染有关[14]。1987年Morris等人曾报告1例摄食Hp的志愿者,在摄食Hp后出现了胃肠的症状和胃炎的组织学改变,胃黏膜活检Hp阳性,作者对此例应用铋剂、四环素及灭滴灵三联治疗一段时间后,胃黏膜活检培养Hp阴性,组织学上胃炎完全消失。Hp与胃炎是因果关系,表现在:①摄食Hp的志愿者,证明了Hp作为病原微生物的基本条件。②消除Hp的同时胃炎得以改善乃至痊愈。③Hp的存在与慢性胃炎关系密切。④在自身免疫性、返流性或其他性质的胃炎中找不到Hp。
Hp与胃癌:最近有人提出了:Hp感染史与胃癌有关。Parsonnet等人对成年人胃癌与既往Hp感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5],从1964—1969年间在Kaiser长期医学监护计划中共有128992名成年人参加,他们都有冰冻血清标本,截至1989年10月,有246名已被诊断为胃癌,对其中186人与该组中的对照组进行配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标本进行Hp抗体测定,结果有149例(80%)的血清标本显示有过Hp感染,而对照组只有111 例(60%),优势比为 2.7,95%可信限(el)1.6~4.3,在 149 例中109例为胃腺癌,其血清标本84%曾感染过Hp,而对照组仅为61%(优势比为3.6,cl1.8~7.3)因而得出结论:Hp感染史是发生胃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在临床上检验Hp方法较多,有细菌培养、组织学和快速尿素酶试验等,但均需内镜及胃黏膜活检术。非侵入性尿素呼吸实验(UBT)及血清学检查可取代上述方法,值得提出的是抗-Hp阳性只代表感染史,而不能确定感染是否为活动性。在治疗上多采用三联疗法即:胶体铋+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咪唑,3~4周根除率可达80%,但不良反应达30%。有资料表明[16]:短程大剂量奥美拉唑加羟氨苄青霉素,2次/d,疗程6周,该方案具有根除Hp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少,可能成为今后治疗Hp感染较好的方案之一。
综上所述,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呈螺旋状或S形的微需氧革兰氏阴性细菌,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胃癌等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染源是人类,可通过粪-口等途径传播。幽门螺杆菌的致病因素包括免疫学因子、细胞因子、毒力因子等,其治疗上多采用三联疗法。
[1]I.Bizzozero,F.Lucchelli,A.Prigione,M.C.Saetti,H.Spinnler"What do you remember about Chernobyl?"A new test of memory for media-mediated events[J].Neurological Sciences,2004,25(4).
[2]Eugene Ackerman,John W.Rosevear,Warren F.McGuckin Un modello matematico della prova da carico di glucosio[J].Acta Diabetologica Latina,1965,2(3):358-367.
[3]Joseph H.Goodwin,J.Christopher Post The genetics of otitis media[J].Current Allergy and Asthma Reports,2002,2(4).
[4]Malfertheiner P,Megraud F,O′Morain C,et al.Current concepts in the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III Consensus Report[M].Gut,2014.
[5]Gu LY,Lin WW,Lu H,et al.Quadruple therapy with medications containing either rufloxacin or furazolidone as a rescue regimen in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ed dyspepsia patients:a randomized pilot study[M].Helicobacter,2011.
[6]Ghadir MR,Shafaghi A,Iranikhah A,et al.Furazolidone,amoxicillin and omeprazole with or without bismuth for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peptic ulcer disease[M].Turk J Gastroenterol,2011.
[7]王铁,王维.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22):109.
[8]陶可胜,赵正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和流行病学[J].中国社区医师, 2011(30):6.
[9]徐美华,张桂英,李常娟.含铋剂四联一线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327-331.
[10]严红,邱昕光.2857例健康体检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329-330.
[11]欧阳军.几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63-64.
[12]张万岱,李军祥,陈治水,等.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6):738-743.
[13]黄燕,徐袁,曾莉,等.成都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14):3494-3497.
[14]姜熙鹏.常用检测幽门螺杆菌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6):360-361.
[15]张晓岚,吕晓敏.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解读[J].临床荟萃,2012(23):2025-2027.
[16]常建华.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2(9):657-659.
R96
A
1674-0742(2014)11(c)-0197-02[作者简介]王有刚(1975.11-),男,吉林省吉林市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医学。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