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敏
心可舒联合苯扎贝特治疗高脂血症53例临床观察
赵晓敏
高脂血症;心可舒;苯扎贝特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C)和(或)三酰甘油(TG)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类代谢性疾病。即人体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中医学中并无高脂血症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痰湿”“湿阻”“血瘀”等范畴。在临床上,虽然他汀类、贝特类等降脂药物有确定的降脂效果,但长期用药带来的毒副反应颇令人关注[2]。 运用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2011年3月—2014年3月采用心可舒联合苯扎贝特治疗高脂血症53例,并与苯扎贝特治疗53例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男性26例,女性27例;年龄32岁~79岁,平均51.2岁;平均病程4.3年。对照组53例,男性27例,女性26例;年龄33岁~78岁,平均51.6岁;平均病程4.2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成人脂血异常防治指南》中高血脂症诊断标准[2],即TG>2.26 mmol/L、TC>6.22 mmol/L、HDL-C<1.04 mmol/L、LDL-C>4.14 mmol/L。排除近期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有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或其他器质性疾病者,对药物严重过敏者及服用其他药物所致的血脂异常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苯扎贝特片(江苏天士力帝盖药业,国药准字H20010013),规格0.2 g,每日3次,每次0.4 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7020042),每日3次,每次4片。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期间停用其他任何降脂药物。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显效:TC下降≥20%或TG下降≥40%,HDL-C升高≥0.26 mmol/L,LDL-C下降≥2%;有效:10% 2.1 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6%,高于对照组75.46%(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 例(%) 2.2 两组血脂变化 经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TC、TG、LDL-C及HDL-C水平比较(±s) mmol/L 2.3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湿”“湿浊”“瘀血”范畴。中医认为,饮食失调,生活不节及年老体衰均可导致脾肾两虚,肝失疏泄、湿邪停聚,痰湿互结,阻碍气血运行,致气滞血瘀,形成高脂血症。 心可舒片由丹参、葛根、三七、木香、山楂组成,具有行气活血,消积导滞的功效。其中三七、丹参有抑制凝血和促进纤溶系统的功能。可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小板第三因子,延长凝血酶原时间[3]。丹参素和丹参酮可通过抑制外源性TC吸收,改善肝脏对脂蛋白代谢,降脂。丹参还能使高脂膳食大鼠的主动脉壁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葛根中的葛根素能提高前列环素(TG12)及HDL-C水平,使升高的血浆血栓素A2/PG12的比值降低或恢复正常。山楂有消积化滞,行气化痰的功效,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作用。木香理气行血,诸药合用,使痰湿得化,瘀血得行。 贝特类药物是临床一种较为常用的调脂药,苯扎贝特为氯贝丁酸衍生物类血脂调节药,其降血脂作用有两种机制,一是增高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促进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代谢,使血三酰甘油的水平降低,其次是本品使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减少。单一长期用药可引起肌炎、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使血肌酸激酶升高,同时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心可舒联合苯扎贝特能很好地发挥中药优势,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1] 杨阿妮,徐义先.中医药治疗高血脂症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10,23(10):66-68. [2]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 [3] 吴立明.心可舒片对心绞痛和血液流变学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436. (本文编辑 王雅洁)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 300192),E-mail:xmzhao60@sina.com R589 R25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11.039 1672-1349(2015)11-1341-02 2015-02-05)2 结 果
3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