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明鹏
三尖泡村的“尖兵”
——记辽中县大黑岗子镇三尖泡村党支部书记孙德东
文/姚明鹏
他刚上任就承诺:“干,就要干出样子来;干,就要让村子有新变化。我一定带领大家从穷窝棚走上致富路!”他带领大家真抓实干,全村很快便实现了“道路大变样,景观树成行,村部亮堂堂,大棚连成片,村民喜洋洋”,由全镇的“差等生”一跃成为“尖子生”,大家都说该给他记大功,因为他是——
12年前,三尖泡村多数村民的生活还都处于贫困状态,种的是传统作物,走的是蜿蜒狭窄的“土毛道”。孙德东上任后作出的承诺,既是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更与百姓们的愿望一拍即合——因为,大家穷怕了,三尖泡村太需要改变了!
“要致富,先修路。”孙德东与党员群众齐心协力打的第一个漂亮仗,就是多方筹措资金40万元,将全村4个自然屯、17条总长13.6公里的街路全部建成了砂石路,还将村外4公里的土路修成了柏油路。之后,孙德东又带领大家展开了绿化、美化村庄的“全面攻势”……
孙德东指导村民发展暖棚蔬菜
在全镇第一个实现砂石路普及后,孙德东又开始琢磨在全镇率先发展暖棚蔬菜产业。孙德东连续几次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到外地学习棚菜致富经验,可老百姓还是胆子小,怕赔钱。“你们放心大胆地干,有困难我来解决。挣钱了,是你们的;赔了,都算我的!”孙德东短短的一句话犹如“定海神针”,坚定了三尖泡村人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村里不仅帮助棚菜户、养殖户流转土地、联系担保贷款、争取资金补贴,还请来多名技术员专门为村民进行技术服务。就这样,500多个蔬菜大棚、5个养殖小区很快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日子越过越红火,村里超市再也不见玩扑克、打麻将的人了。“为啥?人都去哪儿了?都在大棚里忙活着,家家户户比着干,比谁挣钱多,哪还有时间瞎扯淡?”一位村民的解释倒像是在炫耀。就在人们都以为“村里的‘当家人’该歇歇了”的时候,孙德东却又在打造乡村旅游业上吹响了“冲锋号”。
为了确保以棚菜为主导的设施农业实现提档升级、提标增效,孙德东带领村“两委”班子乘势而上,通过采取城乡对接、农企对接等办法,吸引资金1000万元,在全镇率先建起了集采摘、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园区。目前,大黑岗子镇以三尖泡村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业建设项目已被列入与珍珠湖、湿地公园、蒲河廊道、辽河湿地相提并论的全县2015年精品旅游线路之中。与此同时,三尖泡村积极配合投资方,从农民个人手中流转出耕地20亩、林地40亩、河塘20亩,保证了旅游区垂钓园、溪水公园、植物景观园的建设用地。村“两委”班子甚至决定,旧村部不管谁给多少钱都不卖,无偿将其提供给旅游区投资方用于建设现代农业展示馆。
“既找得准致富门路,也坐得住百姓炕头。”百姓们都这样评价他们的“当家人”。村里不管谁家有困难,孙德东总是第一个到场,五保户、低保户家中更是常见他的身影。村民张庆武突发脑积水,知道他家生活不宽裕,孙德东马上伸出援助之手,忙前忙后;94岁的村民苏德龙无人照顾,孙德东就安排人长期专门照顾,老人一提起孙德东就眼眶湿润:“没有孙书记的关照,我也活不到今天……”
12年前,村民年人均收入仅有5200元;12年后的今天,年人均收入已突破1.8万元。村子里如今处处是欢天喜地、美丽和谐的新气象,街路两侧1.5万棵景观树、30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村部、4000平方米的文化娱乐广场、随处可见的私家车、男女老少的欢声笑语都充分证明——孙德东当年的承诺早已实现,三尖泡村已由昔日的“差等生”变成全镇乃至全县的“尖子生”,早在3年前就被评为“沈阳市文明村标兵”,孙德东则先后荣获“沈阳市劳动模范”“辽中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已经连续四届满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采访快结束时,一位村民小声嘟囔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格外深刻——“孙书记一定要多干几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