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贺
头雁领航群雁飞
——记辽中县蒲东街道徐家屯村党支部书记徐宝顶
文/林贺
他是村里的“当家人”,是大家公认的“能人”,带领党员群众不仅修好了出行路,还“修”通了致富路,让昔日的穷村子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日新月异。可最令乡亲们敬佩的,却是他打造出一支“能人队伍”,带动全村经济持续腾飞。这就是——
时间回放到徐宝顶上任之初,那时的徐家屯村是“三堆”遍地,满村泥巴路,村民缺少致富门路。可村民们发现,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令徐宝顶苦恼,他与村“两委”班子仔细研究,不断制订解决方案和实施计划。“当时不是不发愁,只是觉得时不我待。抓紧时间改变落后局面,就是当时脑子里唯一的念头。”徐宝顶回忆说。
泥巴路严重影响着村里的经济发展,修路成为徐宝顶的首要任务。可村里没钱怎么修路?徐宝顶开始四处奔走,寻求支持,经过多方努力,终于筹集到修路所需要的100多万元资金。钱到位了,可很多“三堆”还躺在路肩上向村干部们“挑衅”。于是,徐宝顶组织党员干部大干50天,清理“三堆”1000余立方米。那段时间里,有人甚至认为徐宝顶和村干部们到了不吃不睡的地步,因为不论白天黑夜,总能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有的村民不愿拆除占道的院墙,徐宝顶耐心疏导;有的村民蛮不讲理,“宁死不拆”,徐宝顶则据理力争……
日月轮转,一天天,一月月,徐宝顶人消瘦了,鞋底磨薄了,可他的心却敞亮了。因为,路修起来了,村里的环境显著改善了,可以专心琢磨如何使村民尽快走上致富路了。他结合“党群共富”这一活动载体,在村里建立了多个“党群共富小组”,要求党员致富带头人不仅在棚菜生产中起到试验示范作用,还要帮助组内的群众共同致富,并为参组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新发展的棚菜户王业魁在创业之初是既缺钱又缺技术,一年下来没挣到钱反而赔了钱,一时心灰意冷。徐宝顶了解情况后,同“党群共富小组”组长付玉凤一起帮助王业魁,不仅筹集资金5000余元用于帮助王业魁购买种子、化肥、农膜、农药等,给予他“全天候”的技术指导,还帮助他销售棚菜。在徐宝顶起早贪黑的帮助下,王业魁不仅掌握了生产技术,过上了富裕生活,还成了生产能手。
村民徐显峰有经济头脑,销售信息灵通。徐宝顶鼓励徐显峰担任“党群共富小组”的经纪人,让他负责起全村棚菜的销售任务。徐显峰没有让“伯乐”失望,通过他与外界联系,徐家屯村每年外销蔬菜1000余吨,创造利润200余万元。
为拓宽增收空间,徐宝顶经过调研,摸清村民的实际情况,认为劳务输出是条最直接、最实惠的路子。于是,他请来专家、能人,面向村民有针对性地开展家政、建筑、运输等方面的培训。如今,全村每年劳务经济增收超百万元,实现了“外出一个,致富一家;外出一群,带富一片”的目标。有句话如今已成为村民们的“口头禅”——“要想富,就找村支书徐宝顶。”
徐宝顶在大棚里查看蔬菜长势
“光有钱还不够,还要带出一个勤政廉洁的村班子!”徐宝顶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他严于律己,时时处处作表率,督促村干部尽职尽责,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真正使村“两委”班子成为一个清正为民、有战斗力的集体。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需要办理的事项不断增多,本着“贴近群众、方便群众”的宗旨,徐宝顶带领村干部积极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如今,徐家屯村的每一名村干部都是为民办事的“活字典”“万事通”,村民们不管有啥待办事项都放心地交给他们。近年来,全村共受理群众申请事项1200余件,办结率100%。难怪有村民发出这样的感慨:“俺们村的‘领头雁’可不止一只,而是一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