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超
地质力学与油气地质的完美结合
——评《油气地质力学》
杨建超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玉柱等编著的《油气地质力学》,2012年12月已由地质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欣然作序。他认为,该书内容十分丰富,是一部沿用地质力学理论探讨油气形成的力作;提升了将地质力学与油气地质结合的理论依据,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和石油勘探家康玉柱自1970年以来,传承了李四光和孙殿卿等老一辈科学家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并把地质力学理论应用于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实践中,取得卓越的成果。1970年5月初,康玉柱率队出征进入塔里木盆地,他遵循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指导,开展了塔里木盆地油气地质调研和油气远景评价工作,通过综合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1980年底,他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在雅克拉构造上部署了沙参2井。1984年9月24日凌晨,该井钻至井深5391.18 米奥陶系白云岩时,喜获高产油气流,从而实现了我国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的首次重大突破。1985-1998年,他以构造体系控油思路,在塔里木盆地主持发现了12个油气田和1个中国古生代海相特大型油田——塔河大油田;2001-2007年,在新疆地区主持和指导发现了8个油气田,为中国石油天然气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已是耄耋之年的康老,至今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这位在油气地质理论与勘探领域卓有成就的石油地质学家和石油勘探家,在40余年的地质生涯中,以不断探索、富于创新的精神,将李四光的地质力学观点运用到石油天然气形成方面研究中。此书是运用地质力学思想指导油气勘探的科学总结。
该书深入研究了地壳运动与海陆变迁的结果,系统划分了中国主要构造体系:纬向构造体系、华夏构造体系、西域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歹字型构造体系、新西域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山字型构造体系及旋钮构造体系等,并丰富和充实了各构造体系的内容。首次指出了主要构造体系演化特征,即阶段性、继承性、差异性、迁移性及转换性等。提出了构造体系的生成和发展,控制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其演化大体分为早古生代裂陷-克拉通盆地,晚古生代克拉通坳陷盆地,中生代前陆或断陷盆地等。创造性地总结了构造体系控制油气分布:第一、控制盆地内烃源坳陷,第二,控制盆地内油气富集带(区);第三,低次序扭动构造控制油气田。首次创立了构造体系控制油气模式、构造体系复合控制油气模式、构造体系叠加控制油气模式、构造体系多期控制油气模式、地应力控制油气模式等扭动构造控油模式。首次论述了中国主要三大类型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中国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性不整合和断裂带;中国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前陆断褶带-前陆斜坡带和前陆逆掩带;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陡坡带、缓坡带、中部构造带及深凹带。
油气地质力学是油气地质学与地质力学融为一体的科学,是地质力学和油气地质学的新发展,是一个创新理论和一门新的学科。该书的出版,受到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