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资讯
4月22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成功发行等值64亿美元规模的双币种固定利率债券,其中美元48亿、欧元15亿,涵盖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5个期限品种,综合融资成本率约2.55%。本次发行是亚洲公司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美元/欧元双币种债券发行,创造了亚洲企业在欧元债券市场上取得的最低发行利率纪录,全部年期发行利率均为2014年以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债券市场上最低。
本次发行策略性地选择在定价前一天欧洲下午时间宣布交易,给予欧洲、美国及全球投资者充裕时间研究公司的信用故事,使交易取得了超过220亿美元的高额优质订单。再次成功发行使公司在不同币种的债券资本市场上建立起新的基准,拓宽了公司的融资渠道和投资者基础,完善了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曲线。(摘自中国石化网)
4月20日,在上海沪东中华船厂,中国海油柯蒂斯LNG运输船项目4艘大型LNG运输船正在进行船体钢板切割。
该项目于4月8日开工建造,是中国海油与海外合作的首个大型LNG建造项目。中国海油将以此为切入点,全面进入LNG运输船投资建造、船舶管理、船舶运营行业,拓展LNG全球运营业务。通过参与该项目,中国海油将从单纯投资发展为全面进入LNG船舶运输产业。
此次建造的4艘LNG运输船采用薄膜型货物围护系统,配备4个液货舱,总舱容约17.4万立方米,计划于2017年~2019年陆续完工交船,届时由船舶公司租赁给承租人进行全球运营。
运输环节在LNG产业链中起着连接上游资源与下游用户间的纽带作用。随着中国海油LNG海外业务的拓展,预计未来LNG运输船需求为50~70艘,而目前中国已有和在建的运输船与远期规划相比仍有很大缺口。
据了解,海油将用5到10年的时间,建立起一支自己的LNG运输船队,以“国际船东”的身份,参与海外乃至全球LNG运营。(摘自中国海洋石油报)
像只海龟一样在水下游来游去,灵活自如地前进、倒退、转弯、下潜,利用身上的摄像头,实时观测循环水塔池淤泥情况并进行清理。4月23日,由北京威立雅公司研发的水下仿真机器人,在天津石化水务部水处理一车间2号循环水成功完成了首次下水并开始进行清淤作业。今后,它将有望在水务部循环水塔池清淤工作中广泛应用。
循环水塔池淤泥主要来自杀菌后的微生物残骸、塔池底部积存的剥离产物,以及大气尘埃、泥沙的淤积。每年冬春两季都要进行清淤,以保证循环水水质符合前方生产装置冷却需求。
水处理一车间负责人介绍,以往清淤工作更多是凭借水质化验数据和操作经验来安排塔池淤泥工作,而且受天气变化影响大,清淤过程复杂。他们需要先将循环水冷却塔停运,再用潜水泵将塔池内的水抽干净,安排施工单位组织人员对塔池一间一间逐一进行人工清淤。该方法不仅施工周期长,还要浪费大量水资源。即使快速清理,也很难避免由于停车造成的水温升高,使生产装置受到影响。
“这款机器人设计为潜水式,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可以在循环水塔池进行水下连续作业。操作非常方便。”北京威立雅公司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相对于人工操作检测判断淤泥堆积情况来说,机器人的利用在精度和准确度上都有较大提高,利用摄像探头,可以直观的观测到塔池底部淤泥堆积情况,避免了人为凭经验判断可能出现的偏差。(摘自中国石化网)
近年来,姬塬油田开发的油藏由于储层致密、物性差,欠注问题突出,同时常规酸化增注措施施工工序多、作业复杂,且措施有效率较低、有效期短,需要更加有效的治理技术。为此,由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自主研发连续注入降压增注酸液体系于4月获得成功。该体系为姬塬油田欠注井治理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法,对保证油藏长期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体系能有效减缓酸岩反应速率,提高对多级反应产物的抑制能力,保持岩石骨架结构不被破坏,扩大作业半径。同时,酸岩反应沉淀极少,无需返排,实现了不泄压、不返排、在线连续作业,施工工序简单,极大降低了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有效解决姬塬油田存在的欠注难题。
目前,连续注入降压增注酸液体系已在环江油田开展5口井现场试验,措施后均达到配注要求,平均单井注水压力下降4兆帕,单井日增注17立方米,有效期超过180天,累计增注1.56万立方米,增注效果明显。(摘自中国石化网)
在第4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矿场应用已进入第7个年头。7年来,累计埋存二氧化碳70万吨,阶段埋存率保持在96%以上,保障了长岭高含二氧化碳气田的清洁生产,二氧化碳驱累计增油7.5万吨。
2005年9月25日,位于松辽盆地的长深1井中途裸眼测试,获得日产天然气46万立方米同时,现场技术人员检测发现,这口井二氧化碳含量高达20%以上。
2007年开始,中国石油在吉林油田推进CCS-EOR(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及提高油田采收率)项目,以期达到埋存二氧化碳减排和提高原油采收率增效的双重目的。由此,中国第一个天然气脱碳项目在吉林油田正式“落户”,以大情字井油田黑59区块为首块试验田,开展了注入二氧化碳代替水驱提高油田采收率试验。长岭气田2008年4月30日一期脱碳工程正式开工,当年12月9日竣工,实现了气碳分离。邻近长岭气田的乾安采油厂大情字井油田利用CCS-EOR技术,在黑79南扩大试验区进行试验。结果显示,二氧化碳驱后产量提高幅度达到30%,采收率对比水驱可以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随着长岭气田开发规模的扩大,脱碳工程又陆续扩充了二期、三期,二氧化碳驱油也由初期液相注入先导试验进入到超临界注入工业化推广阶段。
为把二氧化碳应用到更多的油田开发领域,科技人员根据二氧化碳对原油具有较好的溶胀和降黏特性,创造性地开展了二氧化碳吞吐试验并取得成功,形成了新的水平井开发模式。2014年10月,我国最大规模二氧化碳无水蓄能压裂先导试验在吉林油田获得成功,开创了二氧化碳应用新领域,试验井原油日产量提升1.8倍。由于二氧化碳的扩散和驱替作用,试验井的一口临井原油日产量由原来的4.1吨上升到10吨。
(摘自中国石油网)
经过第四次“治疗”,里107-15X井在应用“分层测试找卡水”(简称“分层找卡水”)工艺后见效,截至4月20日,日产油由1.7吨上升到12.3吨。107-15X井的有效治疗,为同类型油井的层间治理及挖潜积累了经验,进一步激活了107断块的地层潜力。
里107-15X井归属里107断块,是典型的下第三系边底水驱砂岩油藏。经过30多年的天然能量开发,107断块油藏含水不断上升,其中特高含水井占开井总数的41%,产量逐渐下滑。
地质技术人员优选位于断块最高部位的里107-15X井作为试验对象。从砂体范围、采出程度、油水运移规律等方面综合分析,里107-15X井层间矛盾突出,边底水理论上逐层水淹,油层上部还有充分剩余油可挖。
本着“干一口、成一口”的理念,他们采用“分层测试找卡水”技术,针对“问题层”进行智能测试、分段单采,查找出水层和主产潜力层。通过找水、卡水并用的组合技术,成功实现换层生产。(摘自中国石油网)
仅用5趟钻,即完成1150米水平段的施工,完钻水平位移共计3327米,打破了甲方在同一区块水平位移的新纪录。今年4月,新疆贝肯能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定向井技术服务项目部在伊朗波斯湾海洋钻井区块施工中,以优异的成绩赢得甲方的青睐。目前,这一区块第6口井2S55井的钻井施工已经开始,甲方将与贝肯公司签订3年的海洋定向井技术服务及施工合同。
波斯湾浅海水域是伊朗的重要产油区块,贝肯公司于去年正式进入伊朗海洋定向井钻井服务市场,并成功完成了一口水平位移967米的小井眼水平井施工。为了进一步考验贝肯能源公司海上定向井施工技术及服务能力,今年2月,伊朗海洋作业部再次将一口难啃的“硬骨头”井——设计水平段1150米的小井眼定向井交给贝肯公司定向井技术服务项目部施工。
接到甲方的工作任务后,这个项目部召集技术人员认真分析井眼轨迹设计剖面,反复模拟防碰演算,认真核对设备参数,全面收集地层钻头资料。与此同时,项目部人员积极与甲方工程设计部门反复沟通,做好各项施工参数测算和风险评估。最终,经过项目组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施工,这口井综合计算全段平均机械钻速在3米以上,水平段垂深变化不超过2米,全井施工质量优良。
截至4月中旬,这个项目部在伊朗波斯湾南北不同区块累计完成KG34、BS17、F13、F09、A16等5口井的定向井施工服务,均获得成功。(摘自中国石油网)
新疆风城油田FHHW003井在3月27日利用冷冻暂堵技术完成修井作业后,截至目前,这口井生产运行平稳。这意味着这项特色作业技术今年首用告捷。
新疆油田工程技术公司利用冷冻暂堵技术顺利完成风城油田FHHW003井更换采油树小四通作业,仅施工26个小时便使这口井快速复产。FHHW003井是一口火驱生产井,根据工艺需求的变化,风城油田作业区要求将采油树小四通更换成三通。 鉴于火驱井的特殊性,若使用常规修井需压井作业,不仅占产周期长,而且影响地层能量和油井产量,因此冷冻暂堵技术成为最佳选择。
冷冻暂堵技术属于带压修井新技术,主要工作原理是将干冰等介质作为冷冻剂,冷冻胶作为暂堵剂,将暂堵剂高压注入油套环空中,冷冻剂环形包裹油套外部,进行逐层冷却,直至暂堵剂与套管、油管紧密结合,形成断塞,封隔井内压力,达到安全高效作业的目的。
工程技术公司带压作业分公司接到此项作业任务后,迅速展开井场勘察、方案设计、措施会审、材料预订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并积极与作业区进行方案沟通,协调相关配合工作,并按照冷冻暂堵作业要求改造调整井口。
以往,冷冻暂堵作业要在井口下挖深坑至羊角以下一米位置,在套管外部制作冷冻盒。而作业人员针对FHHW003井的情况,因井制宜,经过方案研究论证,提出通过上垒的方式,提高冷冻高度,即在井口四通位置用砖砌起一圈“围墙”,将冷冻盒架设在上面,对油层套管和油管环空进行快速冷冻,从而更换采油树上部结构。
这项技术不仅大幅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并且加快作业进度,缩短占产周期,为今后风城油田作业区同类井型施工作业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在技术推广、提质增效和应急管理等方面,为油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提升了新疆油田冷冻暂堵技术现场应用水平,展示出这一特色技术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摘自中国石油网)
冀东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多功能防污染封隔器及配套工具,前不久,先后在柳90-64井和庙160X6井成功应用,防污染技术获新突破。
冀东油田的油层埋藏深、井斜大,封隔器胶皮与井筒摩擦严重,容易损坏,难以有效封隔油套环空。Y221型封隔器因管柱偏磨严重,使用过程中常常将油管拉出裂缝。Y441型封隔器的双向卡瓦长期锚定,容易焊死在油层套管上,造成打捞解卡困难。
针对防污染工具存在的问题,冀东油田钻采工艺研究院组织技术力量攻关,研发可取式多功能丢手封隔器及配套工具。该封隔器采用液压双级坐封工具坐封,工作压力达35兆帕,工作温度150摄氏度,密封、锚定安全可靠;内外中心管采取脱节式设计,封隔器解卡力小;胶筒位于封隔器顶部,可有效防止砂、蜡、垢等污物沉积在封隔器顶部,避免造成卡管柱事故;封隔器还实现了一封多用,拓展了应用领域。
柳90-64井和庙160X6井现场试验表明,可取式多功能丢手封隔器及配套工具,既能有效杜绝洗井液对地层的伤害,缩短含水恢复期,又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投入,提高采油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摘自中国石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