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雪芹,王 文
(北京燕化医院ICU,北京 102500)
集束干预策略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探讨
谭雪芹,王 文
(北京燕化医院ICU,北京 102500)
目的探究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采用集束干预策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室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并未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另选择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88例作为实验组,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发生之间明显较长,股静脉置管率明显较低,锁骨下静脉置管率明显较高,各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可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降低其发生率,延长发生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集束干预策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
在ICU中中心静脉置管是不可避免的治疗手段,但是其在应用过程中很可能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情况,其医院感染的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有11%~37%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1]。患者如果发生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不但会将住院时间延长,同时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另外也会造成医患纠纷,因此,在其治疗和护理中将其发生率有效降低,是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我科室在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后,发现其发生率有所降低,本研究的主题为探究集束干预策略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室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并未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其中,男51例,女37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56.8 15.4)岁,慢性及急性生理健康状况评分为(19.12 2.51)分,严重创伤42例,神经系统疾病25例,呼吸系统疾病18例,心血管疾病3例,置管时间在1周之内的患者38例,置管时间>1周的患者50例,单腔导管21例,双腔导管67例;另选择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88例作为实验组,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其中,男55例,女33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57.9 14.5)岁,慢性及急性生理健康状况评分为(19.20 2.45)分,严重创伤41例,神经系统疾病26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心血管疾病4例,置管时间在1周之内的患者35例,置管时间>1周的患者53例,单腔导管23例,双腔导管6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不给予集束干预策略,在为患者进行置管时做好消毒工作,并以操纵习惯为依据,对穿刺部位进行选择,适时将中心静脉导管拔出等。而实验组患者给予集束干预策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情况、发生时间、置管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对比资料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2.1 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情
况对比
实验组88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14%,发生时间为(13.8 1.8)天;对照组88例患者中有10例发生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1.36%,发生时间为(7.5 2.5)天,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置管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股静脉置管率明显较低,锁骨下静脉置管率明显较高,各项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置管情况 [n(%)]
3.1 静脉治疗小组成立
将静脉治疗小组建立起来,对集束干预策略的实行进行指导、监督、培训及管理,每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并针对感染的控制情况给予整改建议,保证集束干预策略的有效实行[2]。
3.2 培训的加强
根据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机制,培训置管操作人员,并在ICU由课题负责人进行调查,对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采用各种方式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相关知识教给护理人员,提升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预防的认识。同时要对医务人员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培训,并要让其多加练习,保证操作熟练,并且采用考核的方式对其掌握程度进行了解[3]。
3.3 集束干预策略
手部卫生严格执行,在对血流导管穿刺部位进行接触之前和之后均要严格对手部进行清洗和消毒,严格执行7步洗手法;在患者置管时实现无菌屏障,无论是医生,还是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均要将帽子和口罩戴好,并要穿戴无菌手套和无菌隔离衣,同时患者从头到脚要用无菌单进行覆盖,只将穿刺部位露出来;患者的穿刺皮肤用浓度为2%葡萄糖酸氯已定消毒液进行消毒,并要等其自然干,大于20 cm的消毒半径,并且来回擦拭时间在30 s以上;置管位置选择最为理想的,以锁骨下静脉为优先选择,尽量防止置管采用股静脉;每日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留置的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评估,对其穿刺部位的情况进行严密观察,比如是否有血液渗出、分泌物、红肿、疼痛、热的情况发生[4]。采用抗感染的导管材料。对拔管指征进行充分掌握,不需要导管时,要将其立即拔除,如果患者没有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可能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要立即更换;如果患者插管位置有化脓情况存在要立即拔管;如果无法保证无菌操作,拔管时间在48 h之内[5]。
综上所述,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可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降低其发生率,延长发生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1]蒋 燕,汤俭芳,吴海峰,等.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集束干预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10):981-982.
[2]茅一萍,韩方正,郑 伟,等.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降低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526-1528.
[3]朱燕妮,陆燕英,高源根等.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32):4066-4067.
[4]宋秀婵,唐艳琴,邓婉娣,等.ICU护士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集束干预策略认知行为状况的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2014(6):15-17,18.
[5]夏 钒,姚 珺,谌绍林,等.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15(29):2912-2913.
本文编辑:徐 陌
R472
B
ISSN.2095-6681.2015.33.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