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态的调整、组合与创新研究(上)

2015-01-03 18:35黄国雄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零售业商场业态

■ 黄国雄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872)

零售业态的划分标准

业态作为经营形式和存在方式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向。为了有利于指导和引导企业的市场行为,关于业态的划分,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参考意见,作为学术研究,其划分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商品的品种和结构。即经营的品种、范围和结构,它是零售企业市场定位、确立消费主体的根本依据,也是划分业态的基本标准,杂货店经营日常需要的零星商品,专业店或专卖店则专门经营某一类或某一品牌商品,百货商店是以众多品种、多层次满足消费需要为特征,便民店则以经营即时消费的日常用品为主。不同业态有着不同的经营品种和结构,相同的品种经营即成为同一业态的必要条件。第二,规模与区位。零售企业经营的规模与区位,决定着企业的商圈半径与销售对象,也是衡量零售业态的重要条件。杂货店区别于百货店、便民店不同于超级市场,首先表现在它们的规模和所在的区位不同。杂货店、便民店面积较小,以方便为宗旨,设在居民集中居住的地区,而百货店、超级市场则以较大规模设立在闹市和繁华的商业区。购物中心是适应城市扩大化、居住郊区化、出行车辆化的要求,以较大的规模、多种功能、综合效应设在城乡结合部。城市中心的购物中心不是真正意义的购物中心,不过是百货商场规模化而已。用面积衡量规模大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数量界限。除了便民店外,任何一种业态都有大中小之分。不同国家其划分标准也不太一样。第三,经营形式和售货方式。开架自选、定量包装、规范化经营、计算机统一收款是超级市场的基本特征,仓店结合、存售合一、批零兼营、成箱成捆销售则成为仓储商店经营的主要特色,专卖店以经营名牌为主,便民店则以点多面广、经营灵活、营业时间长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零售企业与广大消费者的联系,是通过具体的经营形式和售货方式来实现的。各种业态都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经营形式和售货方式,显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第四,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这是从深层次界定零售业态的内在因素。如果说经营形式是零售业态的战术选择,那么管理模式则是决定零售业态生命力的战略基础。没有集中管理,统一经营,不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百货店就产生不了整体效应,也就失去生存条件;没有现代化管理、科学化运营、信息联网、自动补货,超级市场就没有生命力;仓锗商店是建立在低价位销售、零库存管理、信息化物流的基础上。不同的管理方式造成不同的业态;相同或相似的管理方式、组织形式归属于同一业态。

零售业态存在的客观基础

零售业态作为商品交换的经济行为的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取决于它的内在条件、形成要素,还要取决于外部环境、社会状况、消费水平等充分条件。

首先,零售业态必须与制度创新相结合。连锁商业的产生,初始是作为一种业态而出现的,由于客观条件不具备,从1859-1918年,才发展到64家,后来也一直处于停顿阶段。直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科学进步,使商业内部业务流程、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作为商业制度的安排,与已经发展的各种零售业态相结合,才引发了超市连锁、便民连锁、快餐连锁、百货连锁等新的业态的出现。连锁商业是商业制度的创新,它将现代化工业大生产原理应用于流通领域,通过实现采购、配送、销售、经营决策等职能的专业化,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中化,经营行为的规范化,资本运营的规模化,实现一场新的商业革命。商业革命比零售业态的改革具有更深刻、更广泛、更丰富的内容,如果说零售业态的变革着重于经营形式和方式的转变,那么商业革命在于制度的创新,突出管理内容、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的变革。零售业态的创新和发展只有建立在经营机制转换的基础上,才有活力和生机,才能获得稳定发展的充分条件。

其次,要有良好的客观环境。任何一种业态都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要取决于客观环境。没有强大的社会生产能力提供丰富的产品,超级市场就将失去产生的基础,没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有车族的出现,“一站式”消费就无法实现,仓储商店,购物中心的产生就没有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大办超级市场的夭折和20世纪90年代各种业态的兴起,充分说明了没有改革的深化、没有经济的发展,现代零售业态的变革是不可能产生的。

再次,任何一种业态的产生都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百货公司之所以产生于法国、超级市场源于美国、仓储商店出现在荷兰、7-11便民店在日本获得迅速发展,都存在着特定的市场环境。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风俗、消费习惯、价值观念不同,就会形成业态发展不平衡,形成各具特色的零售市场的业态结构。要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有条件、有重点地发展,形成最贴近当地消费需求的业态结构。

最后,没有效益就没有发展。任何一种经济行为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资本增值,这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样,衡量一种零售业态是否成功,基本标准是能否以低于社会平均价格销售,同时又能获得合理的利润。前者是衡量社会效益的标准,任何一种业态的产生和发展都必须以节约社会交易成本为前提;后者是企业效益的评价,没有效益的业态选择,企业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和继续发展的条件。

每种业态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卖点,都有自己特定的消费群体,所以笔者将其归结为:百货卖精、超市卖廉、专门店卖品牌、专业店卖品种、便利店卖时间、网上购物卖方便、购物中心卖的是生活方式,各有特色、各行其道、各有千秋。它们之间不是取代关系,而是互补共存的关系。百货卖精,主要是指卖品牌、卖时尚、卖功能、卖信誉,来适应当前消费观念变化的客观需要,百货作为中高档消费品位,不再满足求多求全,大众化的传统需要,要求有品牌、有品位、分档次、有宽松的购物环境,集购物、消闲、娱乐、餐饮于一体,形成自己的特色。超市卖廉价在平价销售,发挥自选商场与连锁规模双重优势,以低成本出售群众的日常用品,而取得消费者的青睐。专门店卖品牌,是以在有一定品牌和市场声誉度的基础上,设立专门销售点,由厂家直接经营或由代理商经营,或以独立门店存在或在百货店设立专柜,或在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建立专门店经营。专业店卖品种,有一定规模,集聚同类商品的品种、品牌和款式,进行专门经营,品种多、门类齐全,可以集中同一类型商品进行对比,有利于消费者选购。便利店卖时间,24小时营业,以时间换空间,延长营业时间,充分发挥设备效应,为消费者提供日常便利的商品。购物中心卖的是生活方式,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消费观念产生变化,购物不是消费的唯一方式,集中多业态、多功能、多种服务于一体的购物中心就应运而生。

但必须看到各个业态不是并驾齐驱、均衡发展,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主导业态也会发生变化。在小生产阶段,是以夫妻店、连家铺和货郎担作为零售市场的主体;到了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它让位于百货店的出现,而超市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业态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多元化。业态多元化是现代商业的重要特征,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任何一种业态都有自己的特定消费群体和市场空间。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消费结构的层次性、市场区位的差异性,决定了业态是多元的、并存的,只有生存周期没有生命周期,即不存在衰亡与取代。百货店的出现并没有代替小商贩、夫妻店的作用,超市的产生也不意味着百货店的消亡。一种业态的产生是另一种业态的补充和发展。二是组合化。任何一个市场(全国性和区域性)都是由不同的零售业态所组成的。各种业态之间既存在着科学的分工,形成各自的商圈半径,又存在着相对的比例关系。不同的组合、不同的区段有不同的侧重,分工合作、互相促进,构成零售市场的整体,共同为市场发展服务。三是连锁化。业态发展的规模化、规范化,最终走向连锁化,这是零售业态发展的必然趋向。流通社会化是由生产社会化所决定的。任何单体的业态都无法实现规模效益。只有结合连锁经营的发展,从形态的变化发展到制度创新,才能达到双重的效益,既推动连锁商业的发展,又赋予各种业态以新的生命;既提高商业组织化程度,又促进商业的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四是兼容化。既包括整体业态的兼容也包括部分经营形式的兼容;既有内含性的兼容性也有外延性的兼容性。百货商场开超市,超市引进专卖店,这是整体的兼容;开架自选是超级市场独特的经营形式,但已被百货店、便民店、仓储商店广泛应用。以一种业态为主,兼营其它业态,构成统一的商业集群则是外延性兼容的基本模式。五是合理化。零售业态不管是单体发展还是总体规模化发展,都要以适度经营为目标。因此,零售业态之间不仅存着合理比例,也要考虑总量平衡。营业面积超出商业半径所能承受能力,超量经营终归要被市场所淘汰,对任何一种业态的存在都是威胁,必然导致过度竞争、市场无序。因此,总量控制、综合平衡是各种业态生存的必要条件。

零售市场主体业态的变位和创新,它是企业发展动力和消费动力的有机结合,构成业态发展的两个动力源,不断推动零售市场的创新和经营素质的提高。它们是企业动力和消费者动力。所谓企业动力是指,企业在零售业态改变的情况下会使得经营成本降低或销售收入增加,从而引起利润的驱动,此时,企业就会积极地推动零售业态的创新与变化。所谓消费者动力是指当新的零售业态可以使得消费者的购买活动省钱、省时、省力,从而降低其购买的成本(广义的成本),使其购买的满意程度增加时,消费者就会积极地支持这种零售业态,形成需求拉动力,从而使其迅速发展,这两种动力之间的“巧妙结合”,就可以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促使零售业态发生变化,不断创新和发展。例如,在19世纪末,美国人Woolworth创立了一价商店,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十分迅速,整个社会的商品供给十分丰富,而消费者的购买力相对不足,廉价商品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要,这两种力量的结合使得平价商店在20世纪初迅速得以普及。

零售业态的创新和发展基本呈现以下特点:第一,零售业态多元化趋势。在以前,我国是“一种百货打天下”,即无论商店的面积有多大,无论在什么地理位置,它都是经营百货,而且以传统的柜台交易为主。现在,零售业态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传统意义上的百货店逐渐“引退”,新型的百货店开始出现,而且超级市场、精品店、专卖店、便民店等多种零售业态得到了迅速发展,零售业态种类逐渐丰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和普及,还将有新的零售业态出现。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跨度较大,零售业态多元化的趋势还将长期存在。第二,零售业态的均衡化趋势。在以前,百货店独霸了我国的零售市场,其他零售业态无法与之抗衡。现在,百货店的地位开始发生了变化,其在社会零售消费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而其它零售业态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增加,并且地位在逐渐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将来零售业态中的“超级大国”将很难存在,群雄争霸、平分秋色,购买力将出现分流,各种零售业态将拥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它们之间将表现出一种相对的均衡的态势。第三,零售业态组合化的趋势。我国以前的零售店除了少数几个城市商业中心以外,很少能够形成“集合商圈”(即多个零售店的商圈互相重叠,发挥集群优势)。现在,多种零售业态呈现出相互组合、共同发展的趋势,因为不同的零售业态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它们之间的相互组合可以多层次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发挥“集合商圈”的效力,使各自的规模扩大、利益增加,从而实现“1加1大于2”的目的。第四,零售业态梯次化发展的趋势。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许多地区经济还不发达,零售业态的发展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这些落后地区的零售业态将会依次走上发达地区零售业态曾经走过的道路。我国零售业态将形成一个梯次发展的形式。清楚地认识这一趋势,可以使我们对零售业态后起地区进行合理的引导管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例如,在1992年左右,大型百货业在我国大城市中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高利润率的吸引,一度出现了盲目的过度建设,结果导致了1996年以后大商店“倒闭风潮”的出现,使得社会经济受到了较大的损失,对此我们可通过有效的管理调节和引导,可以在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条件下使社会资源浪费降到最低。在今后一段时间,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经济发展的后起地区可能会出现同样的发展状况,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度的引导。第五,是零售业态融合化的趋势,即从企业的角度而言,企业不再束缚在一种零售业态上,从事单一的经营形式,而是根据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现实环境的需要,将多种零售业态集中于企业一身。零售业态融合化趋势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内涵型融合;二是外延型融合。内涵型融合是指当某个零售店面积足够大时,它把多种零售业态集中在一个店内,使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增加企业效益。例如,现在在大型商场中开超市已不是一件新鲜事,而且精品店、专卖店也都走进了大型商场。外延型融合是指企业对外进行资本扩张,在其它地方开设不同于自身业态的新店,从而分散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发展。外延型融合的表现形式很多,即可以企业自己投资,也可以与其它企业合资。外延型融合有利于整个行业资本结构的合理化,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资本运行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借鉴国外业态发展状况,结合我国国情,探讨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仓储商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仓储式商场是仓店合一、批量销售的一种零售业态,它产生于1968年荷兰万客隆。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入,1993年8月8日广州南方大厦的广客隆开业,标志着仓储式商场(店)这一业态正式进入我国。随后的万客隆、普尔斯玛特、麦得隆和沃尔玛的山姆会员俱乐部相继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开业。我国企业也曾以“x客隆”、“平价商店”、“购物俱乐部”等名称,进行“克隆”与“模仿”,1997年鼎盛时期全国多达—千多家,但真正进行仓储商场业态经营的不到几十家,最后由于名不符实、不土不洋,相继倒闭,所剩无几。外资企业在中国开设的仓储商店除个别外,都没形成规模,产生连锁效应,不少仍处于亏损状态。因此,人们不禁要问,会员制购物形式的仓储商店在我国到底能走多远?是什么影响它的发展?

仓储商店采取仓店合一的形式,推行低成本、低赢利、低价格经营理念,取得零售市场竞争的优势。这是因为:第一,低成本经营。仓储商店采取仓储合一的形式,节省掉独立的仓库和配送中心,又能借助供应商、厂商的供货渠道,从时间上可以做到快速补货,无库存销售,在空间上可以做到就地垂直补货,节省货位,适应批零兼营、快速周转的需要,有利于降低销售成本。第二,竞争性价格。价格竞争是最敏感也是最现实的竞争,以廉取胜的方法控制价格,这是仓储商品定价的基本战略。一般会员制商店毛利控制在6%-7%左右,出售商品的价格比市价要低5%-10%让利于会员顾客,既便于建立稳定的顾客群体,又能提高在市场的竞争力。第三,会员制客户。仓储商店多数都实行会员制,特别是面对团体用户、集体购买力和再售卖的小商小贩,给他们让利、优惠,甚至实行累计奖售的形式,把顾客利益与商店经营和顾客购买情况紧密地联系起来,切实树立顾客创造利润、优惠让给顾客的理念,有利于建立密切的店群关系,稳定一批忠诚度较高的顾客群体。第四,差异化定位。在商店林立、多业态发展、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仓储商店推行仓店合一、批零兼营,定位在一批特定的消费群体,推行差异化市场定位,实行特色化的销售形式,完全区别于其他业态,诸多实践证明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都是成功的,效果是显著的。第五,科学化管理。仓储商店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理念,都是在其它业态发展和成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都有一套成功而科学的管理经验,如中央采购制、供应商分类管理,购销合一的商品管理模式,都是连锁超市、百货经营的管理基础,形成具有自己特色、与仓店合一经营模式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同样地,作为一种新型业态在我国发展也遇到其产生初期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有一个适应、过渡、立足的过程。

不论是外资开设的仓储商场,还是中资企业“克隆”和模仿的仓储式商店,与其他业态相比,发展并不顺利,成功的不多,甚至国外著名的企业也没有摆脱亏损状态,仍处于摸索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观念上的差距。仓储式商场实行的会员制、消费卡,交费入会,凭卡购物,这在消费合作社、会员俱乐部盛行的西方,是很容易被接受,而对我国消费者来说则不习惯,进商店购物是天经地义,未买东西之前先花钱买卡,是难以理解和无法接受的。不如逛超市方便自由,因而,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难以形成庞大的忠诚顾客群。第二,经济上的差距。仓储式商场的成包、成捆、成箱的批量销售为主,这种购物形式要有一定的经济为基础,包括家庭储藏、汽车运载、资金垫付。这对我国多数消费者来说是不完全具备的,缺乏一次性批量购物的客观条件。只限于少数高收入的消费阶层,顾客群有限也影响着市场的发展。第三,市场秩序的差距。购物不规范,漏洞大,团体会员很难形成。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变形之中,存在着许多不规范购买行为,如无税票、假货、回扣现象的批发市场的出现,导致一些虚假购买、假名购买和贿赂购买等不正之风,也给以批发为主、面向团体会员的仓储式商场多少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第四,本土化的差距。任何一种业态的引进,都要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这一点对于仓储式商场更为重要。包括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会员收费标准、品种结构、批量起点、包装物设置以及限制小孩进入等做法,都要有一个逐步适应我国顾客的消费习惯和购物特点的过程。

尽管如此但必须看到,会员制购物形式在我国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与超市、专业店和专门店等业态相比,仓储式商场在我国发展相对滞后,仍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由于其经营形式和价格优势,在我国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今后,可能成为中小城市、中小连锁企业经营选择的重点业态。第一,要充分发挥仓储式商场的价格优势。仓储商场作为仓店合一、存售一体、批零兼营的一种零售业态,无库存经营,垂直补货,以低成本、低价位进入市场,具有其它业态所无法替代的市场优势和竞争力,仍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像我国这样发展中的国家,中低收入阶层仍然是消费者的主体,绝大多数顾客非常重视价格比,把低价格作为选择购物业态的首选条件,即使路途远一些也会光顾廉价商店。第二,加快本土化进程。结合我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消费观念,加快仓储商场本土化进程,争取更多的目标顾客,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为仓储商场在我国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如降低市场“准入”条件,降低会员费、以及准许非会员进店购物,提供包装用品等,放宽对儿童进店的限制,为独生子女家庭购物提供便利条件。要改变国外那种仓储商场低价格必须以低服务为代价的传统做法。第三,扩大法人会员,发挥传统“三级”批发作用。要充分发挥仓储商场低成本、低价格、批量交易的优势,立足于团体会员集体购买,面对进行再售卖、遍布各个角落的小商小贩,发挥传统“三级”批发服务零售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小城市、经济发达的农村集镇,多开设中小型仓储商场,面对广大农村小商贩,以低价位、小批量扩大业态的市场空间。第四,加速仓储商场的连锁化进程。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价格竞争、成本竞争,低价格必须以低成本为基础,才能形成持久的、有效的市场竞争力。只有加快发展仓储商场连锁化,把连锁规模经济、统一采购、批量进货、节约成本的优势,与仓储商场零库存经营、低费用的铺面有机结合起来,用绝对的价格优势占领市场,使广大消费者受益,就能极大程度地提高仓储商场各种业态中的竞争能力。第五,推进仓储商场业态的创新与发展。业态作为企业经营的形式和方式,完全取决于市场的需要,服从于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市场的利润最大化的战略目标。随着市场的变化,业态都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同样,仓储商场也要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提高。我国第一家推行的仓储超市结合型的北京城乡贸易中心仓储超市,针对周围居民的消费特点,发挥仓储商场与超市的双重优势,创造了三千平方米面积销售3亿多元的记录。说明了仓储式商场在我国推广,必须结合国内消费特点,才能得到迅速发展。

厂家直销中心—奥特莱斯在我国的发展

厂家直销中心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一种新的经营形式,短短十几年已获得较大发展,遍布全美各州,几乎所有城市周边都有这类厂家直销门市部汇集的购物场所。厂家直销中心是生产发展、市场商品丰富的产物。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生产企业通过商家经销、代销和自己附属供销系统,出售商品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特别是大量积压的库存商品,需要自己寻找出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就在城市与城市之间、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筑简易的有一定规模的联体式独立商店,以租赁形式供生产商直接销售商品。这种由厂家直接经营而形成的商业群体,就叫Factory outlet center,译为厂家直销中心或厂家门市部中心。

厂家直销中心由于地处郊外、装修简易、造价低、租金廉,加上厂家直接销售不经过商业的中间环节,因此,价格便宜,同类产品低于市场价格30%-70%,少数商品可低市场的80%左右。因此,特受中低层消费者的欢迎。厂家直销门市部开始重点只销售几类商品:滞销积压商品、过季商品、断码断档商品、“不完善”商品(即我国称为次等品)和零售企业退回的退换货商品。由于这里人气比较旺,不少厂家的名牌产品、应季商品也直接进入销售,吸引一批中高收入阶层的消费者,使厂家直销中心成为美国人一种新的购物场所。并作为一种新的经营形式和直销方式,迅速向全国扩展,形成城市商业又一道风景线。

据对密西根州伯创厂家直销中心的调查,它是1986年成立的,目前以连锁形式发展到52家,成为全美第三大直销中心。直销中心商场面积达72万英尺约21万平米,共有231个厂家销售点,平均每家营业面积在3000平方英尺以上。都是以独立的专门店存在,经营某一品牌、某一类的商品,如服装名牌Gap“R”玩具公司等在这里都有直销点。其它如鞋帽、眼镜、箱包、礼品、书籍、化妆品等都有厂家在这里设点经营。该直销中心经营12大类商品,以经营服装为主,仅男装就44个专门店,妇女服装56个、儿童服装20个,还有一美元商店。直销中心有4400停车位,总面积近400万平方英尺,停车场面积是营业面积的5-6倍,同时设立银行、邮电、餐饮、汽车旅馆等配套设施,进行多功能服务。

厂家直销中心的产生并迅速兴起,其生命力在于:第一,厂家直销集中化,使许多不同厂家能够集中一起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产生集聚效应,价格便宜、品种多、档次齐,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对周围产生影响,成为中低收入阶层假日消闲和理想的购物场所。美国全国直销中心平均每天每平方英尺销售额可达270美元。第二,物业管理专业化,厂家与直销中心是两个法人的租赁关系。厂家每平方英尺支付30-40美元的租金(包括停车场用地费、服务费、管理费和财产税),物业管理,包括卫生、维修、信用咨询等,均由直销中心负责。直销中心还专门设立顾客服务中心,为顾客提供信息、咨询、代理、礼品包装等多项服务,同时负责处理顾客与厂家的关系。可以短期租赁,也可以长期租赁,一般租期为5-7年,最长可达10年。第三,商品价格大众化。由于美国流通费用较高,市场定价100美元的商品,厂家只得32美元,其中68美元用于流通产生的费用和商家的利润,这就为厂家低价直销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厂家直销中心以低价招徕大批顾客,少数商品的零售价只有市价的20%-30%。一般商品比市区商店同一品牌低30%-40%。这就是直销中心总是顾客盈门的关键所在。第四,经营商圈扩大化。厂家直销中心的较大特点是停车场面积大,停车场面积与营业面积的比例为4:1或5:1,这样就能容纳驾车购物的大量顾客,形成行车半小时到1小时,距离80-100公里周围的巨大商圈。如设在美国75号与57号高速公路交叉处的普瑞米欧厂家直销中心,距底特律市的汽车行程为75分钟,距弗林特市20分钟、塞诺20分钟、兰多75分钟,形成周围几百公里的商业圈。第五,顾客群体国际化。光顾厂家直销中心的购物群体,最多的是亚裔、非裔和欧洲来的移民,形成国际化的消费群体,如纽约的伍德百瑞、加拿大的尼加拉厂家直销中心,都同时使用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德语和汉语等“优雅、安全的购物世界,特价供应的品牌商品”口号,欢迎各国消费者的光临。这说明了“低价”是所有消费者能够共同接受的营销方式,也是消费者共同追求的购物心理。

厂家直销中心的兴起,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扩大了流通渠道,使生产企业直接进入流通,掌握消费者偏好趋向和对现有产品的要求,有利于厂家直接掌握市场信息,便于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开发新产品。第二,把厂商门市部集中在一个购物场所,一方面可以产生集聚效力,吸引更多的顾客进行购买,另一方面可以使厂家在同一环境下进行有序的竞争,更加注重品牌、品种和服务的质量。第三,厂家直销,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费用,低价销售既有利于平抑市价,又使广大消费者受益。第四,厂家直销中心实行开发商与经营商分开,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经营,塑造更加宽松、优美、舒适的购物环境。

我国历年积存上万亿的商品,并不是绝对的过剩,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渠道不通、价格过高而造成的。因此,在我国有条件的地区,如京津石地区、沪宁、沪杭三角地带也可以大力创办多种形式的厂家直销中心。只要价格便宜,交通方便,同样有生存空间,发展余地。

以燕莎奥特莱斯的兴建和经营,走一条中国式的品牌折扣店之路,已经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在不少地方陆续兴起,是多业态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

猜你喜欢
零售业商场业态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脏物是如何被带出商场的
效率才是新零售业本质
香港ifc商场 本季好FUN乐
香港ifc商场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新业态 新模式
我国城市化对零售业发展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