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贸学院,郑州450015)
产能过剩的破解与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以河南省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李建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贸学院,郑州450015)
产能过剩是目前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河南省由于工业基础差,劳动力素质不高,所承接只能是容纳就业多,拉动相关产业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造成劳动密集型产业较集群多、产能过剩。通过加强产业集群合作、相关政策制定、电商服务平台的建设等措施,破解产能过剩实现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产能过剩;汽车;产业集群
产能过剩是中西部地区当前面对的重要问题,特别是随着科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产能过剩的所引发的问题对中西部地区来说越来越重要。这是因为产能过剩不仅仅是单一过剩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性问题。同时产能过剩表现形式也由过去的某一类产品形式的过剩,发展到行业过剩,以至于到目前的产业集群形式的过剩。不同形式的过剩有着不同的原因,产业集群形式的产能过剩和中西部地区同质产业集群数量多(以河南省为例,相关汽车产业集群有十多家)、产品类同化严重有着很强相关关系。另外,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主要特征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同行业的产业集群彼此间科技水平差异较大,这样客观上具备了产能过剩的条件。如传统产业,比如服装产业集群、玻璃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就符合这一特征。另外,钢铁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也都有类似的情况。产业集群形式的产能过剩问题不仅仅涉及到产能的问题,还涉及到传统产业的升级、产业集群升级、不同产业之间的产业集群之间协调发展甚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因此,解决好产业集群形式的产能过剩对于中西部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产业集群来说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产能过剩问题就一直存在。对于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地方政府干预学说。杨振、王立国等人认为政府不当干预企业,造成企业运营成本的外部化是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耿强、江飞涛以及孙义等则认为政府对企业的财政补贴是造成产能过剩的主要因素。二是追求GDP考核绩效学说。陈剩勇等人认为以GDP为绩效考核机制,使得地方政府扩大投资造成产能过剩;类似这种观点的比如还有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如陈明森等人。三是以林毅夫为代表的“潮涌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信息的不对称会使得对某些领域的投资未来,抱有较大期望。这样最终形成潮涌般的投资也会造成产能过剩。李晓华分析了后危机时代的产能过剩,认为深层次体制、结构性、周期性多种因素造成了产能过剩。
以上是从各个角度对我国产能过剩进行的研究,根据我国的当前实情,产能过剩应该多种因素造成的,尤其是以产业集群形式的产能过剩。笔者主要是研究以产业集群的形式表现的产能过剩,这也是当前产能过剩主要表现为产业集群形式。这种过剩具备以往不同形式的特点,它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地区间产业结构的趋同。以汽车产业集群为例,从全国的范围内看,除了一汽集团、一汽大众、上汽、长安等,很多省份也都有自己的汽车。个别省份省属的汽车产业集群都有十多家。由于产业集群自身特点,使得既不同于单个商品的过剩,也不同于行业性产能过剩。本文结合河南省汽车产业集群,在一个区域范围内讨论产业集群形式的产能过剩,结合产业升级、区域竞争力分析讨论,并给出政策建议。
产业集群的形成源于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信息、专业劳动力资源的供应及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相对降低等原因形成的。产业集群对当地政府来说,可以通过产业集群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产业的集聚也带来大量的同类型的企业,特别是处于初创期的产业集群。这种情况对于起源本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更为明显;另外,加上地方政府经济增速的政策激励导向,促成产业集群“潮涌”般的产生。例如:河南汽车产业集群自20世纪90年代后,就逐步涌现出郑州零部件产业集群、洛阳零部件产业集群、焦作零部件产业集群、新乡零部件产业集群、南阳零部件产业集群、安阳零部件产业集群、鹤壁零部件产业集群、林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由于河南省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较差,汽车产业发展虽然历史较早,但只是个别零星企业,汽车产业整体基础相对较弱。全省范围内既有源发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有承接外来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但整个来说全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集群较多。竞争力的产品较少,产品主要是以低成本的转向器、传动轴、减震器为主。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外省汽车产业的升级,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产能过剩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凸显。
(一)地方政府追求GDP、省域范围内的市场失调
河南省目前除了以郑州为首9个较大汽车与零部件产业集群外,汽车产业基础较差的三门峡、驻马店等地级市也纷纷发展汽车产业,其中三门峡提出2015年纯电动轿车年产量达十万辆以上、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年产值500亿元的惊人目标。全省范围内竞相发展汽车产业的状况下,不仅不能产生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带来的低成本,相反的因为在自身汽车产业实力弱,销售市场在国内销售量小而产生内部抢夺销售市场的拥挤效应。外部争夺基础资源(比如人才资源)、和财政补贴寻租行为。另外,由于汽车市场之间竞争激烈,转型成本的存在使得产业集群内的很多汽车企业不能够轻易退出集群。这样最终造成产业集群内的产能过剩。
(二)全省缺乏政策协调性
全省范围以郑州为核心,方圆不超过一百公里汽车零部件的产业集群的就有几十家之多。这些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历史平均不超过十年,规模较小。按照“圈层经济”理论,郑州相对于其他地级市具有较多的资源禀赋优势,各地级市之间的产业基础也各自不同。但全省十多家的汽车相关产业集群分布,并没有符合“圈层经济”理论中的产业分工和资源禀赋分布相匹配的理论。这说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制定适应全省范围内的汽车产业政策。
(三)核心企业的作用发挥没充分发挥
核心企业一般在同行业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所接触到的客户也是市场中相对高端的客户群,在技术层面上也有着相对较高的先进性。如果地方政府发挥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带头作用,将能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宇通客车、少林客车以及中集华骏在国内汽车行业有一定的影响力和销量,但在省域范围内产业集群没有形成以上述企业为核心的链接带动作用。全省内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呈现零散无序的状态,与整车的配套能力较差。
河南省汽车产业起步虽然不晚,但发展同发达省份的汽车产业相比仍处于滞后阶段。全省的汽车产业结构里既有已有的产业,也有承接外来的产业,产能过剩的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破解产能过剩实现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也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一)加强产业集群合作
由产业发展历程来看,产业越是集中的地方越有利于技术创新。河南省汽车相关产业集群的数量多客观上存在产能过剩,但如果加强了汽车产业集群的彼此之间合作却能够化弊为利,增强本省汽车产业之间合作效率,使本省汽车产业形成地区凝聚力,也增强了地区经济竞争力。另外,相同产业的合作早有先例。比如:上汽和通用的合作建立的泛亚技术合作中心,共同研发两家企业面临共同技术难题。当然产业集群的合作组织建设难度要大,但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仅依靠企业之间的合作只能促进合作企业之间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显然不够。这需要政府牵头组成政企之间、企企之间合作组织平台,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为促进本地区产业升级服务。
(二)相关政策制定
政策的制定出发点应由过去的针对某些产业或者某些行业的制定。后果是只见引进企业不见产业,不容易形成产业链,转变为产业集群的协调性或全省范围内的产业整体实力的制定。这是因为只针对某些企业、或者某些产业制定政策容易产生寻租现象,容易伤害到其他行业的发展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要能填补产业链的空白段或者断链的位置。
(三)电商服务平台的建设
河南省目前通过互联网建设电子商务平台这方面的工作做的还远远不够。到2025年我国将迈入制造强国,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变是时代的趋势,比如:在机器上安装芯片传递机器运行信息。这样制造商可以远距离监控设备的运行,及时提供设备运行信息,给与运行方维修改造等方面的服务。在全世界制造业都存在过剩的情况下,不应该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抱有“夕阳产业”的理念,只有夕阳的理念和夕阳的技术,没有夕阳的产业。中国化工总公司通过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把化工产业产能情况向全球通报,起到了招商引资的作用,吸引全球160多个合作项目,一方面缓解了国内化工产能过剩局面,另一方面给本国化工企业走出去创造了很好的平台。同样对汽车等产业来说,只有跟随时代发展,打造河南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把河南省产业推介给全世界,加大信息消费方面的投资,才能使全省产业上升更高的一个台阶。
产能过剩是一直伴随经济发展的一种状况,对中西部地区来说不仅仅是汽车等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还面临着产业升级双重问题。这两方面的问题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面临着资本实力不够雄厚,工业基础薄弱。发展产业应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依靠政府在社会中的作用,强化政府在产业转换升级的“催化剂”的作用,搭建开放的组织关系平台,利用网络分工效应,创新产业组织调动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区域内的各种类型企业都能得到升级发展。这样既化解了产能过剩的状况,又实现了产业协同发展。
[1]杨 振.激励扭曲视角下的产能过剩形成机制及其治理研究[J].经济学家,2013(10).
[2]王立国,鞠 蕾.地方政府干预、企业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26个行业样本[J].产业经济,2012(12).
[3]耿 强,江飞涛,傅 坦.政策性补贴、产能过剩与中国的经济波动—引入产能利用率RBC模型的实证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1(5).
[4]陈剩勇、孙仕祺.产能过剩的中国特色、形成机制与治理对策—以1996年以来的钢铁业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13(5).
[5]孙 义,黄海峰.基于企业型地方政府理论视角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3).
[6]陈明森.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进入冲动[J].天津社会科学,2006(5).
[7]林毅夫.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J].经济研究,2007(1).
[8]李晓华.后危机时代我国产能过剩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6).
[责任编辑:胡 冰]
F127
A
1005-913X(2015)05-0132-02
2015-03-20
河南省决策招标课题研究成果(2014150)
李建平(1974-),男,安徽萧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